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但是越來越多的數(shù)據(jù)顯示,人們的平均睡眠時間在減少。調(diào)查表明,2010年、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國居民的每天平均睡眠時長分別為8.25、7.78、7.69和7.16小時,睡眠時長不斷縮短。同時,中國居民的睡眠質(zhì)量也在不斷下降。
如何才能睡得飽、睡得好?睡眠和情緒的關(guān)系是什么?睡眠與幸福感怎樣緊密相連……當下,睡眠問題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健康問題、一個心理問題,還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新手媽媽、職場人士、學生的睡眠問題尤為突出,影響睡眠時長的因素分別為“看手機或上網(wǎng)導致睡眠拖延”“工作或?qū)W習時長擠占了睡眠時間”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礙影響。在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這一主動熬夜的現(xiàn)象在當今社會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當代年輕人中更為流行,他們常常因為看視頻、聽音樂或發(fā)信息越睡越晚。全職媽媽也是睡眠拖延的重要群體,因為要育兒的關(guān)系,她們的睡眠時間無法保證。而部分職場人則擁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睡前劇烈運動、進食過多、饑餓、抽煙、飲用咖啡等;業(yè)績壓力、加班時間長、焦慮、工作量大等也會對他們的睡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調(diào)查顯示學生的睡眠時長不足,“缺覺”仍很普遍。
亞洲睡眠學會主席、世界睡眠學會秘書長韓芳表示,睡眠健康有三個維度:第一是睡眠基礎(chǔ)時長要夠;第二是睡眠質(zhì)量,深睡比例不能過低;第三是睡眠要有規(guī)律。
如何解決睡眠難題?《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王俊秀認為,個人需要做出個體的努力,改變睡眠習慣、避免睡眠拖延;社會層面也要做出社會層面的努力,比如處理加班問題,做好教育減負等。
“睡眠是人們的健康保障:無論身體疾病還是精神疾病,睡眠總是會給出相應的處方。”別讓睡眠成為奢侈品,在與美好生活同行的路上,期待每個人都能幸福地睡一個好覺。8F6F920C-332F-4218-A4D2-2592781FEE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