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園
傳承者?昆曲應該是活在舞臺上的藝術,顧篤璜對昆曲的癡迷,更在舞臺上。
不久前,昆曲泰斗顧篤璜去世,享年94歲。他生于1928年,為江南著名私家藏書樓“過云樓”樓主顧文彬第五代傳人,被稱為“江南最后一位名士”。
說起顧篤璜,要從他的家族說起。而顧家的榮耀正是起于蘇州著名的園林——怡園。
怡園是顧家的休閑花園。130年前,顧家先祖顧文彬萌生了退隱之心,在老家蘇州建造一座園林以安度晚年,園林的名字叫“怡園”。這個建造于晚清時期的園林,因為建造時間晚,得以博采眾園林之長,成為蘇式園林中的精品,也成為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更是昆曲人士清唱雅集的場所。
在顧篤璜童年時期,昆曲便已十分衰落。但在蘇州,業(yè)余愛好昆曲的人不在少數,尤其在知識分子階層中,昆劇是業(yè)余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過去讀書人學戲、唱戲,常被視為“甘習下流”,唯獨學唱昆曲被認為是高雅之事。
在顧篤璜的家族里,父親顧公碩和三位伯父都學昆曲,哥哥、姐姐們也幾乎都是昆曲愛好者,伯父顧公可更是昆曲唱家俞粟廬的三大弟子之一,他的堂兄顧篤琨還將潦倒的“傳”字輩藝人請到家中教唱昆曲。怡園里還設立幔婷曲社,曲社成員定期聚會、唱曲。昆曲界內最具傳奇色彩的“傳”字輩傳人,以及當時最有聲望的文人雅士都聚集在怡園內進行清唱、雅集活動。
耳濡目染間,昆曲深深印在了顧篤璜的腦海里。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顧篤璜全家到上海租界避難,吟唱昆曲的雅事被戰(zhàn)火炸散。尚未成年的顧篤璜在學校發(fā)起組織了中學生的校際組織“鳴社”票社,并被推舉為社長。當時,話劇興盛,顧篤璜還參加了學生的業(yè)余話劇活動,宣傳抗日救國。
1942年,讀高中一年級的顧篤璜,跳級考入上海美術??茖W校,學習西洋畫,出于日后的生計考慮,兼學刻圖章等實用美術。出身于書香門第的顧篤璜小時候興趣志向就在畫畫上,他8歲學習中國畫、篆刻,幼年時的習作已很受稱贊。可是,把畫畫當作業(yè)余愛好可以,真拿這個當飯吃,家里人都反對。顧篤璜父親的畫也畫得很好,可是并不想當畫家,在父親看來,從事這個工作沒有前途,“哪朝哪代做畫家都可能被餓死”。顧篤璜兄弟4人,其他3人學的都是工科,只有他學習藝術。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顧篤璜全家回到蘇州,他先是補習了1年高中課程,想到北京報考中央美術學院,但因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終未能成行。1946年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自四川遷到蘇州,設有藝術教育系,顧篤璜便去報考,第一志愿是美術,卻被錄取進第二志愿戲劇,后來得知因為戲劇專業(yè)報考者太少,顧篤璜是被調劑過去的。在顧篤璜看來,戲劇鼓舞民眾斗志的作用大大強于美術,何況學校是公費,不但不收學費,還供應食宿,他便沒有放棄這一學習機會。
當年,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培養(yǎng)的目標是通才,表演、編劇、導演都學,乃至西洋戲劇史、中國戲曲史、舞臺美術、劇團管理等都被列為必修課。顧篤璜曾說:“我很受益,但因為我學過美術,老師建議我多在舞臺美術方面下功夫?!蔽枧_美術對于顧篤璜日后從事劇團工作,包括昆曲工作,都帶來諸多裨益。
1947年,顧篤璜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為革命需要,1948年年底,組織決定讓他從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辦休學手續(xù),參加了由4人組成的特別宣傳組,在顧篤璜家祖?zhèn)鞯囊淹.a的豆腐乳工場,秘密油印以地下學聯(lián)名義刊印的《新生》報。
1955年,蘇州市文化局成立,文聯(lián)與文化局合署辦公。顧篤璜任副局長,1957年參與籌建蘇州市戲曲研究室,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兼管江蘇省蘇昆劇團藝術工作。1972年,顧篤璜恢復工作,調任江蘇省蘇昆劇團團長。1982年3月,經顧篤璜倡議,在蘇州重建昆劇傳習所,他主持其事,致力于傳承、保護昆劇文化遺產。1989年,蘇州昆劇傳習所與蘇州大學中文系合作,創(chuàng)辦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昆劇藝術本科班,招收20名本科生及1名日本籍研究生,蘇州昆劇傳習所負責這個班的昆劇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工作。顧篤璜常年從事昆劇學術理論研究,主持編選了《韻學驪珠新編》《昆劇選淺注》《昆劇穿戴》,出版了2期《昆劇藝術》雜志。
盡心打磨?2004年顧篤璜導演的《長生殿》,引來海峽兩岸一片贊嘆。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歷經幾十年與昆曲的相守,顧篤璜不僅親自參與培養(yǎng)了“繼、承、弘”三輩演員,還曾對許多昆曲傳統(tǒng)劇目進行過劇本整理和導演加工,對老一輩昆劇藝人的口述及影像資料的搶救更是不遺余力。
顧篤璜說自己從事昆曲完全是服從工作需要,再就是出于歷史責任感。他自1951年任蘇州市文聯(lián)戲曲改進部長以來便一直從事戲曲工作。1955年,蘇州市文化局成立,文聯(lián)與文化局合署辦公,局長是民主人士、老作家范煙橋,顧篤璜任副局長,當官他不適應,更希望從事藝術實踐,扎扎實實做點事。未及2年,顧篤璜主動辭去副局長職務,參與籌建蘇州市戲曲研究室,任副主任,主持工作,兼管江蘇省蘇昆劇團藝術工作。
昆曲應該是活在舞臺上的藝術,顧篤璜對昆曲的癡迷,更在舞臺上。
1959年末,顧篤璜等關心昆曲的人士醞釀著調張繼青等人到江蘇省另建江蘇省蘇昆劇團南京團之時,研究為張繼青再建立一些劇目,這被戲稱為替張繼青備“嫁妝”,而深層次的考慮其實是為了搶救昆曲,最終確定了《癡夢》作為張繼青的“嫁妝”?!栋V夢》是《爛柯山》中的一折,這出戲絕跡昆曲舞臺已久,顧篤璜等費了不少周折,最后請到“傳”字輩朱傳茗教這出戲。朱傳茗當時表示道:“賣顧同志的面子,我教。”D5CBC888-F75C-451E-B21E-7937F49B228A
授戲時,顧篤璜照例從旁觀摩?!爸钡轿乙阎珓〉囊I為止,因為待授戲完畢,我便照例做一點導演加工。主要是幫助演員加深領會,幫助演員從外部動作找到內心依據?;驈膽蚯?、戲理推敲,恰對傳統(tǒng)表演稍作增刪;更在全劇的整體性、完整性上下一點功夫?!弊詈?,顧篤璜還會對全劇所應體現(xiàn)的意境方面作藝術處理。
不過,所有這些都是不能動刀弄斧的,所做不過是顧篤璜稱之謂“砂皮打磨”?的功夫,要讓觀眾看不出導演加工的痕跡才算是成功,也就是整舊如舊,移步不換形,這也是顧篤璜對于昆曲傳統(tǒng)的一貫“保守”作風。他生前曾說:“對于《癡夢》,我所做的導演加工集中起來凡兩個方面:一是幫助演員走向‘體驗,因為演員學戲總是從模仿外部身段入手的,要走向體驗還要下一番尋找內心依據的功夫;二是從總體處理上加強入夢的意境。”
后來《癡夢》成了張繼青的一塊招牌,《癡夢》與她的《驚夢》《尋夢》一起成就了張繼青“張三夢”的雅號。
學戲劇出身的顧篤璜,其實最感興趣的是當導演。2004年他如愿以償,轟轟烈烈地做了回導演。“比傳統(tǒng)還傳統(tǒng)”的《長生殿》,引來海峽兩岸一片贊嘆。
擔綱這臺戲服裝與舞美的是葉錦添,合作開始時顧篤璜很有顧慮,怕自己的保守會與葉錦添有沖突,“但我們僅僅聊了半個小時就統(tǒng)一了思路”——將50折合并成28折,連演三天。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對劇本不改動,還保持了三個不變:音樂不變、樂隊編制不變、表演風格不變。對于服裝,顧篤璜的要求是,地上戲的服裝保持原有風格,天上戲的服裝可以革新。
顧篤璜一直反對以票房來評價昆曲,他曾說:“許多人都認為昆曲是因為觀眾稀少才導致了衰落,不改革便沒有觀眾,這也成了昆曲改革派的利劍。其實不管有沒有觀眾,昆曲依然故我,并沒發(fā)生什么變化。發(fā)生變化的是社會,是昆曲生存環(huán)境變了,這才是問題的實質所在?!?/p>
1984年顧篤璜從江蘇省蘇昆劇團離休,開始“曲線救昆”,嘗試走民間路線振興昆劇。顧篤璜說自己這么做完全是出于歷史使命感。20世紀80年代,顧篤璜居住的深宅大院被一工廠買去,他將所得悉數捐出,設立了昆劇基金會。他原本計劃在昆劇基金會下辦企業(yè),希望企業(yè)賺錢來養(yǎng)活昆曲,雖然沒能成功,但顧篤璜守護昆曲的抱負一直沒有被擱置過。
顧篤璜開始搶救遺產,搶救那些至今還沒有失傳的昆曲傳統(tǒng)劇目。“真正要搶救的遺產是帶有時間藝術性質的演員的舞臺表演部分?!鳖櫤V璜曾說,“畫家去世了,畫留存著,音樂家去世了,曲譜留存著,但演員去世了,卻連同表演藝術一起帶走了,所以要搶救。而搶救表演藝術很重要的方法是由下一代演員向上一代演員學習,把前人的創(chuàng)造成果臨摹下來?!?/p>
2006年,當昆曲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昆曲的行列里來。但較為普遍的主張是“改革”,對昆曲“動刀弄斧”,這讓顧篤璜無比焦慮。
顧篤璜曾直言不諱:“昆曲作為一種古典藝術的價值便在于擁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劇目。這是昆曲的優(yōu)勢、昆劇的資本,我們如此重視昆曲根本的原因也在此。如果改來改去,改得面目全非了,昆曲傳統(tǒng)劇目固有的東西被削弱了,甚至不存在了,作為古典藝術的昆劇便將‘貶值,甚至把‘資本蝕光而‘破產?!?/p>
一直被稱為“保守”的顧篤璜何曾不重視創(chuàng)新?“我也會創(chuàng)新,我學的是西洋藝術,20世紀60年代還排過昆曲版的焦裕祿。”他十分清楚,“改變自己順應潮流必須以降低其文化價值為代價,其結果便是在實質上消滅了自己。昆曲自身的價值規(guī)定了它應該逆潮流而上,堅守陣地。”
直到近年,顧篤璜仍活躍在“傳承、保護昆曲文化遺產”的前線。他擔綱藝術總監(jiān)、親自負責劇本節(jié)選的《紅樓夢傳奇》曾在2018年第七屆中國昆劇節(jié)上演。顧篤璜堅持認為,“昆曲傳統(tǒng)劇目保存得越好,昆曲越是不會消亡。保存好昆曲傳統(tǒng)劇目使昆曲能立于不敗之地,具有永恒價值的根基。”D5CBC888-F75C-451E-B21E-7937F49B22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