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英
我的校園是美的,美在晨昏,美在四季,美在每一個角落。
一踏進(jìn)校門,就看見了那片學(xué)海。人的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學(xué)海,它也有心啊,一條路把它分成了南北兩部分。但它是迥異的,各有各的美。
看,北面的部分,中間一座假山,荒草叢生,兩只小鴨子從那洞里鉆進(jìn)來鉆進(jìn)去,在捉迷藏嗎?那些金魚,聽見人聲急忙趕過來了,成群結(jié)隊的,密密匝匝。如果你撒下吃的——面包渣,煎餅渣,它們更歡快了,上下翻騰,張著嘴,奔向食物。游動聲,吃食聲,啪啪作響。
這學(xué)海,水面一直空著,如果有一片荷花多好啊!我常常這樣嘆息?!吧徣~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都是多么唯美的畫面啊!“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敝芏仡U的《愛蓮說》一遍遍在耳邊回響,什么時候能看見這蓮呢?
而今,這夢想竟成真了!春來了,如銅錢的荷葉鉆出水面,不久就連成了片,但那流水的影子還是看得見的,畢竟栽的時間短。幾年后,荷葉如蓋,恐怕就看不見流水的模樣了。粉紅的花亭亭玉立,隨風(fēng)搖曳,不勝風(fēng)姿。淡淡的清香,若有若無,滲進(jìn)身體。人,身心仿佛洗滌了一般,脫離了塵世,靈魂得到了升華。
秋后,荷葉漸漸枯萎,皺纈著,無力地癱在水面上,甚至只有了長長的莖直立著,指向灰色的天空。這又有何妨呢,“留得枯荷聽雨聲”,自有一番清凈。黃昏時,金黃的陽光傾瀉下來,荒草,枯荷,靜靜的水,微微的風(fēng),兩個人站著,不用說話,就很美好。
如果說,北面的學(xué)海是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南面的學(xué)海就是雍容典雅的少婦,成熟穩(wěn)重。這水面,由岸邊延伸過來一條游廊,盡頭就是水中央的小亭子了,古色古香。亭子里,有一張石桌,幾個石凳,少人來,雖處在喧鬧的校園,卻是幽僻之處。
岸邊的柳樹,最早感覺到春的氣息了,早早地吐出鵝黃來?!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漸漸地,柳絮飛起,鉆進(jìn)鼻孔,刺癢嗓子眼!可別惱,那是柳樹的種子!植物也要繁衍,也要生存,那是它的自然屬性。讓一部分人過敏,不是它的本愿,它并不想招惹人啊!看,晉代謝安、謝朗、謝道韞不是詠道,“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惱人的柳絮,在文人的眼中也浪漫起來了。古人在詩中時常寫到楊花。楊花,其實不是花,而是柳絮,即柳樹的種子,有白色的絨毛覆蓋,春風(fēng)吹拂時,楊花隨風(fēng)飄舞,如花絮飛揚。宋人石柔的絕句寫得最有趣:“來時萬縷弄輕黃,去日飛球滿路旁。
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形象地寫出來楊花的形態(tài)。宋代蘇軾的《水龍吟·和章質(zhì)夫楊花韻》,就是一首吟詠楊花的妙詩,說楊花“似花還似飛花”,很巧妙,很準(zhǔn)確,凸現(xiàn)了楊花的特點。
春天,是虞美人的世界。從四月中旬,一直到五月下旬,一個多月的時間,虞美人都在搖曳著,妖嬈著,嫵媚著。整個的校園,一片紅色。
本來,只是在辦公樓的南面,有一片虞美人。一到了花季,虞美人就盛開了,你挨我,我挨你,熱熱鬧鬧。人走過,似乎都能聽見她們正在嘰嘰喳喳地討論,或許是在比誰的腰身更纖細(xì),誰的臉蛋更紅吧。沒想到,幾年后,這兒一朵,那兒一片,滿校園里,觸手可及。即使是最貧瘠的石頭縫里,也開著花,如火一樣的耀眼。
我也愛上了這洋溢著生命色彩的花,在虞美人盛開的季節(jié)里,穿著一條黑色的喇叭褲,每一條褲腿上繡著一串虞美人。即使不能做到“人面桃花相映紅”,也要在這春天里留下絢爛的笑臉,美麗的身形。
其實,春天的校園,怎能只有這些呢,杏花,桃花,玉蘭,薔薇,紫藤,牡丹,芍藥,也不甘落伍,次第開花,爭鮮斗妍,嶄露各自的風(fēng)采。就連麻雀們,也迫不及待地站滿剛剛露出芽苞的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商量著:現(xiàn)在花葉還少,我們就站在枝頭,充當(dāng)花吧!是啊,那滿樹的褐色“花朵”,是多么別致??!無風(fēng)“花”亦動,有風(fēng)“花”飛揚!
這些麻雀,天天聽學(xué)生們背誦古詩文,想必也是飽“聽”了詩書,也學(xué)會了作文吟詩吧。它們聊天是不是也引經(jīng)據(jù)典,出口成章呢?可惜,我不是公冶長,是聽不懂鳥語的。
繁華落盡,青青是樹木的常態(tài)。更可愛的就是那些竹子了。學(xué)海的東面有一條長廊,長廊的東面就是一片竹林。再往南走,沿著南墻,也是一條長長的竹林。如果在春雨后細(xì)心觀察,會看見尖尖的竹筍剛剛冒出地面,幾天后,再來看,竹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粗而高的竹子,只有那顏色訴說著它的青澀。
那些竹子繁衍得很快,密密地挨著,宛若一道不透縫隙的綠墻。靠向路的那些竹子被擠得歪斜著身子,尤其是北風(fēng)吹來,大雪壓枝低,但它卻是折而不斷,與風(fēng)雪抗?fàn)幹?。無怪乎古代文人墨客酷愛竹。蘇東坡的愛竹,也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竹子和他終身相伴,不管走到哪里,他的眼簾里不能沒有竹蔭,“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他的名言。
一步一景,從晨昏,到四季,校園的美是說不盡的。然而,那人,卻是最美的風(fēng)景線。
早晨,迎著朝陽,我走進(jìn)校園,每一張年輕的臉,都笑意盈盈。一聲聲清脆的“老師好”,甜進(jìn)了心胸。
菁菁校園,景美人更美!歲月如歌,每日行走期間,那無端的幸福便會氤氳地彌散開來,繾綣而舞……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