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策劃 / 本刊編輯部
科學(xué)松鼠會
對于期望精忠報國的英雄們來說,南宋是一個壯志難酬的朝代;對于妙手丹青們來說,南宋卻是一個可以大顯身手的朝代。和北宋一樣,南宋的皇帝們也十分青睞文藝特長生;和北宋有北宋畫院一樣,南宋也有個南宋畫院。
林椿就是宋孝宗時期南宋畫院里一名很有才的畫家。他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特別擅長畫花鳥果品。畫作大多尺寸較小,栩栩如生,美輪美奐。據(jù)說林椿的畫作只要一面世,很快就有高仿品,足見林畫家的作品多么受歡迎。
這幅《果熟來禽圖》正是林椿的代表作之一,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因為畫家在寫實上用足了功夫,所以當這幅畫徐徐展開時,我們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林椿眼中那秋天的林檎果,即將落入大地母親懷抱的秋葉,哦,還有那只穩(wěn)穩(wěn)占據(jù)C位,臉蛋圓得像乒乓球、眼睛小得像玻璃球的棕頭鴉雀……
林檎果到底是什么水果?雖然林畫家畫得很寫實,可是因為果樹經(jīng)過了漫長的培育演變,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不能確定它的真實身份。但毫無疑問,它一定很甜,因為從畫上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果子被蟲咬過的痕跡。(光姐敲著我的腦袋說,這句話暴露了我的吃貨本質(zhì))
事實上,林檎果不僅成功地吸引了蟲子,還吸引來一只可愛的小鳥。正因為畫家超高清的寫實畫風,所以我們可以一眼辨認出它的品種——棕頭鴉雀。老實說,歷經(jīng)千年,它的變化真的不大,依然擁有渾圓的、沒脖子的體型,棕色的翅膀,黑亮的眼睛,短而粗厚、像鉗子一般的嘴巴。
在《果熟來禽圖》中,棕頭鴉雀落在樹枝上,圓滾滾、俏生生——它是不是剛剛品嘗過美味的林檎果,高興得想要飛起呢?
我的推測是有事實依據(jù)的。作為土生土長的鳥兒,直到現(xiàn)在,棕頭鴉雀依然生活在我國自東北至西南一線向東的廣大地區(qū)的灌木叢、森林邊緣地帶,甚至在農(nóng)田里安家。它們一年四季都宅在家鄉(xiāng),所以人們對它們的飲食習慣十分熟悉——不僅愛吃甲蟲、象甲、松毛蟲卵、蝽象、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也吃蜘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的果實、種子,甚至花瓣,也在它們的食譜中。對它們來說,唯有美食和即將被發(fā)現(xiàn)的美食不可辜負。
我甚至還可以推測出,等到來年春天,這只棕頭鴉雀也許還會結(jié)婚生子(姑且判斷這是一只雌雀),因為每年的春季是棕頭鴉雀結(jié)婚的大日子?;楹蟛痪茫@只棕頭鴉雀也許還會和現(xiàn)在的同類一樣,下出顏色很時尚、模樣很干凈的鳥蛋,或淡藍色或亮藍色或藍綠色或粉綠色,蛋殼又光又滑,連個小斑點都沒有。鳥類學(xué)家認為,這是棕頭鴉雀在努力和其他鳥類(比如愛在其他鳥巢下蛋,請別人為自己帶孩子的杜鵑鳥)的蛋區(qū)別開來,避免白白替別人養(yǎng)孩子。
小小鳥兒,大大智慧,佩服!
啃松果時間——
棕頭鴉雀性情活潑,常常邊飛邊叫或邊跳邊叫。它們的叫聲低沉而急速,較為嘈雜,所以它們并不是“鴉雀無聲”這個成語中的“鴉雀”。
“鴉雀無聲”的意思是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顯然,其中的“鴉雀”指的是烏鴉和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