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
我家有一株碗口粗的茶樹,樹干是綠中帶淡黃色的,葉子是深綠色的,綠得深沉,葉片很厚實(shí),也很堅(jiān)硬。
我喜歡茶樹,是因?yàn)槊康轿逶?,茶樹就會開花,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像一只只小眼睛躲在一簇簇綠葉下閃耀。小花由五六片花瓣組成,金黃色的花蕊在花瓣中間,格外耀眼。等茶樹的花謝了,就會結(jié)出一顆一顆不規(guī)則的圓形“果實(shí)”,披著綠色的外衣,味道十分苦澀。
看到茶樹,有時我也問父親“這茶樹是怎么種在我家地里的?”父親說:“是知青插隊(duì)時種的?!蔽矣謫枺骸八麄?yōu)槭裁匆尻?duì)呢?”父親答不上來,只是笑。
每年秋末冬初的時候,父親就會把茶樹的一些枝干從中間砍掉,等到來年春天的時候,茶樹就會愈加茂盛,發(fā)的新芽也會更多。
在農(nóng)歷三月的時候,地里的玉米苗已經(jīng)長到膝蓋那么高了,母親就開始摘茶了。
摘茶最好的時機(jī)是在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嫩芽上還掛著一點(diǎn)點(diǎn)露珠,嫩黃嫩黃的芽尖直挺挺地立著,母親只需要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一掐,嫩芽就會離開枝干,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十分講究,若掐得太深,茶葉太老,茶水無味;若掐得太淺,芽尖太嫩,又很浪費(fèi);所以摘茶的時候,母親總不希望父親幫忙,她總是一個人嫻熟地采摘,說也奇怪,母親手上好像有一把尺子似的,每次摘下來的嫩芽都在三厘米左右,甚至嫩芽上的葉片數(shù)量也十分相同,大多在三片左右,嫩芽上稍大一點(diǎn)兒的葉子像極了小老鼠的耳朵,十分可愛。
看母親摘茶,我很好奇,“為什么不能等它們開了花再摘呢?”母親說:“開了花,就只能吃苦果了!”原來茶樹一旦開花,嫩芽也就沒有了。
嫩芽摘下來的當(dāng)天晚上,母親會把家里的爐火燒得很旺,晚飯過后,她把砂鍋洗干凈了,待砂鍋在火爐上燒干并泛紅色的時候,她就把嫩芽適量地放入鍋里。嫩芽剛接觸砂鍋,立即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有的嫩芽還會在砂鍋里調(diào)皮地跳起舞蹈,十分熱鬧。這時,母親就會用一雙筷子在砂鍋里來回翻動,避免嫩芽被炒煳,母親說:“嫩芽一旦被燒焦了,那茶水就沒法喝了?!?/p>
在火的烘焙下,待嫩芽微微泛黃,蔫而不枯時,母親就會把砂鍋里的嫩芽倒在早已準(zhǔn)備好的簸箕里,用手反復(fù)地揉搓。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茶尖變得十分柔軟,顏色也有了改變,還伴隨著一股淡淡的清香。母親揉搓的力道控制得也很準(zhǔn)確,既沒有傷害到嫩芽,又能夠把嫩芽里的“苦水”揉搓出來。每到這個時候,母親就會說:“把苦水揉出來,茶就香了!”
這樣的工序大約要重復(fù)三次,直到一朵一朵嫩芽揉搓后,被團(tuán)成一個一個的小圓球,然后放在砂鍋里,用鍋蓋蓋著,任由它們在鍋里自己發(fā)酵。這時的“小圓球”是不能沾水的,若接觸到水,那就會發(fā)霉。
兩三天后,當(dāng)你打開鍋蓋時,你會發(fā)現(xiàn),嫩芽完全變黃了,葉片也蜷縮起來,隱隱約約還能聞到一陣一陣樹葉的氣味,這時,最關(guān)鍵的就是艷陽天,把“小圓球”打開,放在簸箕里,置于太陽底下,暴曬三天左右,茶葉就可以收裝在盒子里了。
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喝茶是沒有規(guī)矩可講的,大多是解渴式的“牛飲”。父親有一個茶壺,總是裝滿了茶水,但是我們不愿意喝茶,覺得茶太苦了,我們喜歡喝水。母親則說:“喝茶吧,茶水里沒有蟲子?!蔽覀冋f:“水里也沒有蟲子?!蹦赣H就去拿長滿水垢的鍋底給我們看,然后說:“看,這就是蟲子!”我們趕緊去看茶壺的壺底,果然沒有白色的“蟲子”,從此,再苦的茶水也不怕了!
就這樣,母親做的茶水,灌溉了我整個童年,滋養(yǎng)著我所有回憶。喝母親做的茶,喝著很苦,回憶卻很甜。喝著喝著,慢慢就習(xí)慣了那種苦澀的味道。
現(xiàn)在,山上的茶樹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只是再也沒有人去采摘茶葉。我再也喝不到母親做的那苦澀的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