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
從大學畢業(yè)后,27歲的山東小伙賈喜人(原名賈德友)當起了一名“繡郎”,成為魯繡傳承藝人。前不久,他親手給姥姥穿戴魯繡嫁衣的視頻紅遍網(wǎng)絡,喚起了網(wǎng)友對親情的共鳴:“好像看到了外婆出嫁時的少女模樣!”“魯繡可是歷史文獻中記載的最古老的一個繡種,屬中國八大名繡之一,加油啊哥們!”追尋著一張張老繡片的腳印,這名少年郎在傳承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也讓古老的魯繡藝術煥發(fā)出了年輕的光彩。
家住臨沂市農(nóng)村的賈喜人,從小就喜歡看村里的老奶奶和大嬸們做手工刺繡活兒。媽媽告訴他說,這叫魯繡,是山東的代表性刺繡,也是歷史文獻中記載的最早的一個繡種,屬中國“八大名繡”之一。早在春秋時期,齊魯之地就興起了魯繡,史稱“齊紈”或是“魯縞”,至秦而盛,到漢朝已經(jīng)相當普及。做魯繡的老手藝也在賈家一代代傳了下來,幾乎每一輩都會出一個心靈手巧的人。賈喜人父親這一輩,數(shù)賈喜人的姑姑做得最好。
年少時,賈喜人喜歡跟著媽媽逛集市,他零食和玩具都不要,唯獨迷戀五彩斑斕的虎頭帽。“媽媽,我也想戴虎頭帽!好漂亮,好威風?。?”媽媽笑著說:“你現(xiàn)在長大了,戴不進去。你一兩歲的時候,媽媽也給你買過,你戴起來像一頭小老虎,神氣十足!”
只要去姑姑家,他就會纏著姑姑問這問那。姑姑奇怪地問:“你一個男孩子怎么對魯繡這么感興趣? ”賈喜人一本正經(jīng)地表示,自己也想學做魯繡。姑姑驚訝之余,連連搖頭:“不行不行。我做了幾十年魯繡,非常辛苦,也賺不到什么錢。你應該好好讀書,將來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p>
賈喜人從小學習刻苦,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在生活中是一個好奇心很重、酷愛鉆研的人。小喜人當時就很羨慕,一根細細的繡花針,居然能繡制出大塊大塊古典精美、色彩絢麗的圖案,比自己的畫筆“牛”多了!
賈喜人對學習魯繡興致勃勃,姑姑卻不肯收他這個弟子。沒辦法,他只能偷偷觀察姑姑刺繡的手勢、針法和步驟,回家后在小布片上試著繡。他喜歡畫畫,而藝術是相通的。這個天賦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刺繡上,他的魯繡技藝逐漸“偷學成才”。
賈媽媽看著兒子每天都擺弄針線,有些想不通。她寧愿小喜人像普通男孩一樣在外面瘋玩,哪怕玩得一身泥土,也不希望他這么“不正?!保恍』锇閭兂靶椤靶∧飩儭?!
高考時,賈喜人考上了吉林大學藝術學院產(chǎn)品設計專業(yè)。賈媽媽本以為,兒子這回應該放棄刺繡,好好讀書了,不料,他所住寢室的桌子上仍然堆滿了針頭線腦,他的課余時間全花在了刺繡上!
有同學笑話他“娘”,賈喜人則一臉嚴肅地跟同學說:“這不叫‘娘,我是在傳承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魯繡藝術?!睂Ψ铰犃四樢患t,就不好意思再嘲笑他了。
賈喜人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的老手藝正在逐漸沒落,甚至一步步消失于歷史舞臺上。自己作為齊魯兒女,有一份義不容辭的傳承責任。大學畢業(yè)后,他放棄去大城市發(fā)展的機會,決定回家從事魯繡手工藝創(chuàng)作。
“我供你讀大學,不是讓你回來拿針線的。 ”媽媽又氣又急,忍不住紅了眼眶。 賈喜人知道,在父母眼里,自己最好進入一家有編制的單位,那才叫有出息。
媽媽的眼淚和鄉(xiāng)親們的奚落,并沒動搖賈喜人的決心,為了配合魯繡文化,他給自己取了“藝名”。他說:“取‘喜人這個名字,是希望魯繡能喜氣洋洋,人人傳承。”
賈喜人把自己的繡品放到社交平臺上,讓更多人欣賞魯繡之美,有時也會有人買走一兩件繡品。他逐漸有了收入,這些錢全都花在了購買老繡品上。
心靈手巧,素來是形容女子的,但放在賈喜人身上同樣適用。他不光刺繡厲害,做起家務來也是一把好手。2021年端午節(jié),賈喜人幫著家里包起了粽子,那麻利勁兒和他的媽媽不相上下,一個粽子裹一顆山東大棗,吃起來滿滿的幸福甜蜜。
2021年6月底,賈喜人去家鄉(xiāng)附近的果園摘了一批早熟的黃桃,照著網(wǎng)上的教程,做成黃桃糖水給姥姥吃。姥姥的牙齒不好,又甜又糯的糖水特別對她的胃口,她邊吃邊笑,眼睛瞇成了一道縫。
“沒有老師,我就向古人‘討教,老繡片上蘊藏著最原汁原味的刺繡傳統(tǒng)技巧,能讓我從中學習到古人的巧思?!辟Z喜人通過上網(wǎng)搜索、去鄉(xiāng)下找收貨郎等方式收集老繡片。
2021年深冬的一個深夜,賈喜人得知一個收貨郎手上有一件老式魯繡嫁衣,他怕被別人買走,一晚上不敢睡覺,就等著對方回復。
“以前,山東女子嫁人前會親手縫制嫁衣,一生只穿一次。 穿過這種嫁衣的人,現(xiàn)在至少也有八九十歲了。”如愿以償買到嫁衣后,賈喜人感慨萬千,仿佛看到了一場穿越百年的婚禮……
這套老式的魯繡嫁衣,是以玫瑰紅和藍綠色為主色調(diào),有50多片繡片,每片都繡著如意紋。被嫁衣驚艷到的賈喜人,激動得半夜沒睡著覺。他被嫁衣的精美絕倫所折服,迫不及待地研究起了嫁衣上的圖案和針法,時不時地驚嘆道:“穿過這種嫁衣的人,現(xiàn)在至少也有八九十歲了,我們當?shù)?5歲左右的老人,出嫁時已不穿這種嫁衣,只能在她們陪嫁的枕頭上看到一些魯繡的繡片?!弊屓诉z憾的是,這么美麗的嫁衣,已逐漸消失。
賈喜人感到心疼,決定“復活”這種古典的魯繡嫁衣,在線上線下銷售或出租!
隨著收購來的舊嫁衣越來越多,賈喜人又想起了姥姥當年出嫁時沒有穿嫁衣的遺憾。于是他就挑選其中一件留存相對完好的嫁衣,一連熬了好幾個夜晚,在保證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清理并修復它。嫁衣修復之后,他又小心翼翼地給姥姥穿戴好,讓老人做自己的“新娘”模特,拍照片發(fā)到了網(wǎng)上。
給姥姥打扮好之后,他也穿上古裝,陪姥姥站到了鏡頭前。拍照的時候,祖孫倆時而嚴肅,時而嬉笑,畫面溫暖有愛。視頻被傳到了短視頻網(wǎng)站上,獲得了許多網(wǎng)友點贊,有網(wǎng)友詢問:“帥哥,能給我定制一套這樣的嫁衣嗎?”有網(wǎng)友留言:“快開個網(wǎng)店吧,我也想租你的這套嫁衣,給我奶奶拍一組照片!”就這樣,賈喜人給自己招來了不少生意!
2022年初,賈喜人決定帶著新收的男女弟子,一起把魯繡做大做強!他把家鄉(xiāng)那些遠近聞名的繡娘,都聘請到他的工作室,和他一起生產(chǎn)魯繡工藝品。他們不但制作繡有絢麗圖案的古典嫁衣,也加工帶有魯繡的包包、虎頭帽、虎頭靴等。漸漸地,賈喜人工作室的產(chǎn)品從國內(nèi)走向了國外,遠銷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
為了給魯繡和自己的工作室做宣傳,賈喜人也開始在網(wǎng)上積極開直播,并接受電視節(jié)目的邀請,向觀眾大力宣揚古老的魯繡藝術。
而每做出一件新款的魯繡嫁衣,他都請姥姥來給自己做模特,順便也讓她“過過癮”。然后再把她身穿嫁衣的圖片和視頻,發(fā)布到網(wǎng)上去。
帶著故事的秀美嫁衣,映襯著姥姥臉上的一道道皺紋,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光陰的故事,動人而悠遠……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