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賈曉鳴,女,湖北襄陽人,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
[ 項目名稱]
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2021年校級青年基金項目課題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設計案例與實施——以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為例(項目編號:XZZY202137)。
[ 摘要 ]
課程思政是高校實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課程思政工作中,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科研技術進步培育更多文武雙修、德才兼?zhèn)涞木⑷瞬?。文章以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為例,在深刻闡述開展高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思想政治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結(jié)合多方面思政案例設計,對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優(yōu)化,以達到有效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育人的成效,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 關鍵詞 ]
課程思政;信息技術基礎;思政案例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2.047
1 ? ?課程基本情況
課程名稱:信息技術基礎。
課程性質(zhì):公共基礎課。
教學對象:大一學生。
教學學時:42學時(理論20學時,實訓22學時)
教學場地要求:機房(一人一機)。
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信息技術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理解信息社會特征并遵循信息社會規(guī)范;掌握常用的辦公軟件和信息化技術,了解AI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分析、區(qū)塊鏈等新興技術及相關應用。
能力目標——能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會信息檢索、計算機基本操作、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應用;
態(tài)度目標——擁有團隊意識和職業(yè)精神;具備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大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奠定堅實基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成績考核辦法:
參加全國計算機考試,獲得全國二級證書學生可免修本課程。
期末考核由過程考核和結(jié)果考核兩部分形成:過程考核成績(50分)+結(jié)果考核(50分)。
2 ? ?“課程思政”教學整體設計思路
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其授課范圍廣,授課對象是大一新生,以大一新生課堂教學教育為研究內(nèi)容,探索一套不僅有助于高校公共基礎課教學,而且有助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的高效教育方法,達到公共基礎課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發(fā)揮公共基礎課教學中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顯著提升。
2.1 ?明確教學內(nèi)容
思政教育需要與高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深度融合,教學內(nèi)容包括兩大方面。首先,傳授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本學期使用新的教材,要明確教學內(nèi)容。其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重點不僅僅是系統(tǒng)性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重點學習核心價值觀以及精神理念的提升,根據(jù)高校思想政治教材的主要知識點,從教學內(nèi)容中挖掘出思政元素。
2.2 ?分析學情特征
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應該以學生為主,分析學生對待學習的基本態(tài)度以及日常聽課、完成作業(yè)的行為習慣,為教學活動課程設計提供重要的依據(jù)。高校大一學生在高中可能接觸過信息技術方面的課程,但大多只是簡單的文字處理,對于其他知識點不是很熟悉;從學習態(tài)度來看,大一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上課氛圍較好,參與課程活動積極,獲取知識的程度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此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問題。
2.3 ?確定教育目標
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數(shù)字化的信息工具以及新型學習方法,更加深刻地了解信息技術對人類工作、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影響以及計算機思維能力對物理學和數(shù)學的不同影響,從而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不同的辦公類軟件、多媒體軟件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能為將來學生就業(yè)、擇業(yè)提供良好基礎。
2.4 ?制定教學方法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制定“三融”的教學方法:融入聚焦主題、融合基因移植、融入專題教學。
聚焦主題是指將知識講解與思政教育緊密相連,針對各個知識點中蘊藏的思政理念進行充分闡釋,在教學任務完成的過程中,重點明確主題,既是對課程教學的復習,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強調(diào)。同時,聚焦主題的方式可以靈活對待,不需要每課都使用,針對一些意義深刻的思政教育,可以達到思政意識的強化作用。例如,每個小組的合作意識不一樣,任務完成的質(zhì)量、進度等都可能有所區(qū)別,在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重點強調(diào)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多次作品的合作完成,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合作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專題教學是針對思政教育和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每個專題為集合知識,以每個項目為教育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內(nèi)容進行統(tǒng)一性劃分,并按照學習特點設置為一個項目專題,同時,每個項目專題不再是一個個小任務的簡單堆砌,而是需要把每個項目進行詳細分解,最終以專業(yè)作品或者教學成果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專題教學需要始終貫穿整個專題教學。
基因移植是將思政教育直接植入教學教育活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自主查詢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所有思政教育內(nèi)容進行深入了解,同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成員之間開展意見交流探討,促進學生間的共同提高,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準備好必備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相應的學習資源。
3 ?“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及手段
根據(jù)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特點與教學定位,本著以學生為中心,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加深”的三位一體全方位課程思政實施路徑,開展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思政教學。
3.1 ?課前準備:挖掘思政元素
首先,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在課前做調(diào)研,挖掘與課程內(nèi)容相符的思政元素和上機實踐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建立科學探索精神,了解國情、社情、民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其次,在課程教學內(nèi)容上,充分挖掘課程內(nèi)容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元素教學案例庫,使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3.2 ?課堂教學:實施思政教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將課前準備的思政元素的教學案例滲透于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形成有效的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點深度融合,達到隱性思政教育的目的。
在課程理論教學中,結(jié)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依托國家精品在線課程學習基本理論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講授課程理論重點與難點,同時詳細講授課前設計的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學案例,形成學科知識講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合。在上機實驗中,結(jié)合課程內(nèi)容設計實驗案例,注重發(fā)揮教學實驗“做中思”的教育功能,重點培養(yǎng)學生知行合一、學思結(jié)合的學習理念和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
3.3 ?課后加深:內(nèi)化思政教育
課后加深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單元知識。大多數(shù)學生僅在課堂中學習,課后基本上沒有對其加深鞏固,無法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缺乏對課程知識點進一步加深理解的主動性。課后采用線上教學輔助平臺,利用設計好的思政教學案例,讓學生完成課后練習,對案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內(nèi)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jié)互助、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
4 ?“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具體案例
4.1 ?課堂引導
師生面對面課堂教學是當前主流的教學模式,因此,課堂引導是思政教育案例最主要的應用方法。首先,任課教師需要充分思考,將類似思政教育案例與教學課件有機融合。課堂上介紹到相關知識點時,要自然地引出相關的思政教育案例,達到思政教育與文化教育有機融合、互相補充的目的。
4.2 ?實踐環(huán)節(jié)
上機實踐是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必須要與時俱進,及時收集更新相關實踐素材,同時搜索當前時事政治材料,讓學生在熟練掌握軟件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4.3 ?共享資源
本課程有很多課程教學網(wǎng)站,也有許多豐富的在線資源,可以將這些思政教育素材制作成各式各樣的音頻、視頻、動畫或者專題論壇,讓學生能夠借助電腦、手機,學習線上的各種思政教育資源,給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賦予全新活力。
4.4 ?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學生都必須高度重視。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考核通常采用日??己撕蛯I(yè)考試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日常考核過程中可以加入思政教育相關專題討論,也可以在專業(yè)考試試卷中加入思政教育方面的思考題。
4.5 ?教材建設
為了確保課程思政教育的順利實施,必須將思政教育案例與文化知識教材深度融合。通過課程知識點的主線牽引,將文字、圖片、二維碼視頻等多媒體思政案例,靈活巧妙地融于教材當中,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在思想政治方面得到深刻的教育。
5 ? ?結(jié)束語
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對教學案例的設計及效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課程思政案例不僅能將課程知識點深度融合,使教學案例不再枯燥無味,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間交流。另外,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夠了解到國家發(fā)展與社會需求等信息,感受到新一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從而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大學計算機基礎》中思政案例的設計與應用》,電腦知識與技術[J]. 2020(19).
[2] 李永,劉曉敏.高校專業(yè)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究——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32(2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