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人生如樹,春天開花,秋天結(jié)果
世間少有人不希望自己有出息。
老家的一位表弟只念到小學二年級,名字都寫得歪歪斜斜的,本事也平常,可他照樣將“出息”兩個字掛在嘴上。他理解的“出息”是攢點兒錢蓋個小洋樓,讓兒子順利娶上媳婦。一個人讀了些書,職業(yè)高大上,追求的出息檔次也就不一樣了。一個學者評上了正高職稱,做了博導,享受了某級政府的特殊津貼,可人家還是在乎一頂官帽,覺得沒有一個“長”字相隨,臉上掛不住,就是沒出息。
向住出息,本身沒什么好指責的。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是可以有正常的增量的,一個人成功并不意味著別人必然失敗。但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的事,你跋過山、涉過水、越過塹、闖過沼澤,吃過所有難吃的苦,受過所有難受的罪,自以為出息就能站在對岸和高處,結(jié)果仍然一無所獲。這個時候,你會想起什么?是后悔自己曾經(jīng)的努力,覺得一切的折騰都不值得?還是懊惱出發(fā)的時機太晚,做的準備不充分?這兩種心態(tài)其實都于事無補,最好是抱有平常心,微笑接受結(jié)果,或者回到起點重新開始,或者另換一條跑道,繼續(xù)出發(fā)。
啟功當年做老師時,因為只有初中學歷,教學效果不理想,遭人輕視,有一次還差點兒被解聘??伤麤]有灰心,在恩師陳垣的支持下,不斷讀書、練講,最后成了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其書畫也譽滿天下。他屬于“從頭再來”的類型。
一位律師朋友,從小的夢想是當作家,從初中開始就頻頻向報刊投稿,一直延續(xù)到走向社會的最初幾年。他寫過詩歌散文,閉門創(chuàng)作過長篇小說,卻很少被報刊采用。原來,此君的邏輯思維能力極強,想象力卻不夠豐富,其理性常常干擾形象。后來,他轉(zhuǎn)行成為一名律師,事業(yè)干得風生水起。
人生在世,遭受一點兒挫折無比正常,正如漫畫家于昌偉所說:“所有的果實都曾經(jīng)是鮮花,但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成為果實?!闭媸侵v到點子上了。一個人不論選擇什么方向作為生命目標,為它播過種、萌過葉、開過花,就沒有什么值得后悔的。于我們的人生而言,失敗與成功都具有各自的意義,前者教育我們不應該做什么,后者告訴我們應該做什么。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你才華再突出,應變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在剛出發(fā)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一定會獲得想要的結(jié)果。當然,如果等到有絕對把握再出發(fā),我們很可能永遠不會邁開第一步。真正成大事者都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他們相信每一顆果實都是由鮮花變來的,因此千方百計地做好一朵鮮花,并爭取讓鮮花變成果實。
談到如何抵達出息的境界,世人喜歡用的一個詞——拼搏。跟誰拼?與誰搏?一部分是客觀環(huán)境,一部分是自己的內(nèi)心。卑微的出身、他人的冷視、領(lǐng)導的不理解等,都是客觀環(huán)境的一部分,你得去超越,去溝通。懶惰、軟弱、缺理想、無情懷,屬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你必須去改變,去重塑。相對前者,后者甚至更加重要。
“所有的果實都曾經(jīng)是鮮花”,選定了一條路就頂風冒雨前行,屬于你的那份果實遲早會被你摘到。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