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對一件事猶豫不決的時候,聽聽別人的意見,顯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但千萬不要忽視了另一個自己的意見。這個自己,就是十年后的自己。
十年后的自己會是什么樣子?會有什么想法?此時此刻的你,當然難以準確地想象并描繪出來。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嘗試著跳出當下,設想一下,十年后,當歲月流逝,情勢變遷,我們變得更成熟了,亦更穩(wěn)重了,會怎樣看待你眼下的這個決定。它會不會是錯誤的,是盲目沖動的,或者只是被眼前暫時的現(xiàn)象所迷惑?
能跳出當下,很難。我們的眼界、智慧和經(jīng)驗,都會局限我們,使我們一時難以擺脫眼前的利益和格局,更別說看清未來。但是,今天的我們又必然是和未來的自己一脈相承的,這就使得我們至少可以與未來的自己來一個換位思考:我今天的這個決定,對未來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若干年后,我會不會因此后悔?
大凡沖動之下做出的決定,結(jié)局往往都不妙。很多悔恨都源自一時沖動或一葉障目。而避免后悔最可靠的辦法,就是問問十年后的自己:“我會后悔今天的這個決定嗎?”30歲的時候,你可能會后悔20歲時的魯莽;40歲的時候,你又可能后悔荒廢了的青春;60歲的時候,你可能后悔只顧打拼,忽視了家人和親情;70歲的時候,你又可能后悔年輕時透支了太多的健康。
為什么后悔?是因為你很可能壓根就不知道,這一生你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應該在乎什么。20來歲的時候,你可能以為,愛情就是整個世界;30來歲的時候,你可能認為,事業(yè)才是全部;50來歲的時候,你可能猛然驚覺,家庭才是最重要的;70來歲的時候,你可能才痛徹地感受到,健康是多么重要!
我們總是后知后覺,總是在最美好的時候,在機會或方向面前,做了錯誤的選擇和決定。在你覺得愛情最重要的時刻,你可能忽略了夢想;在你覺得事業(yè)最重要的時刻,你可能忽略了家庭;在你覺得拼搏最重要的時刻,你可能忽略了健康。而這些被我們有意無意忽略的,往往都會成為日后無法彌補的遺憾。
于是,你悔不當初,且一悔再悔。但人生絕不會讓我們重來一次。如果我們能夠在人生不同的時刻,都不忘問一問自己:我這樣做到底是不是值得的?我的決定只是此刻的沖動,還是至死不渝的選擇?也許人生會少一些遺憾,少一些后悔。
捫心自問,不難,難的是,你是問你的真心,還是問你的表象;難的是,你問的是現(xiàn)在的你,還是未來的你。問不同的自己,意見或答案迥然不同。
另一個自己,就像未來一樣,總會到來。除非我們對未來徹底失去了希望,對自己已經(jīng)完全絕望。而當我們成為另一個自己的時候,時間也毫不留情地流逝了,再也不會回頭。誰也不愿意任何時候的自己,總處在一種懊惱、沮喪、痛苦和悔恨之中,那么,在你今天做出選擇和決定的時候,不妨聽一聽另一個自己的意見。你要知道,另一個自己的意見對你來說,一定是最直接、最中肯、最切膚的。因為,今天你種下的任何一粒種子,未來收獲或承擔的,都是你自己,只能是你自己,而不是任何人。
聽聽另一個你的看法和意見,不是說我們就有了預判或左右未來的能力,而是讓我們?nèi)で髣e人的意見和幫助,只是多一種選擇。它只是讓我們此刻冷靜下來,將目光放遠一點,再遠一點,將事情考慮得全面一點,再全面一點,從而盡可能做出客觀的判斷和正確的抉擇。
沒有人能左右未來,但我們可以嘗試著站在未來的角度,把握現(xiàn)在。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