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就如同書名《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一樣,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很多時刻都體驗到了福流(flow)。這是作者彭凱平教授對福流的描述:“如水之溫潤流暢——它是潺潺而下,浸滿四肢百骸;它是緩緩而入,沁溢心脾臟腑?!庇袝r候坐在辦公室,手拿著這本書,不禁笑出聲,為有趣的研究、為幽默的文筆,導致同事屢屢懷疑我在刷劇。
這本書是積極心理學的一本科普讀物,用通俗簡潔的語言解釋生活中的心理現象、普及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有些人將積極心理學與“心靈雞湯”“成功學”等同,其實不然。所謂的“心靈雞湯”和“成功學”只是關注正態(tài)曲線兩端“最優(yōu)秀最成功”和“最不幸最失敗”的個體,并不涉及普羅大眾的生活。而大多數身處正態(tài)曲線中間的我們,才是積極心理學最主要的研究被試。比如,對于“憤怒情緒”,雞湯專家會告訴你“成功人士控制憤怒的N個方法”或“退一步海闊天空”,而積極心理學會通過實證研究來比較在不同情緒狀態(tài)下激活的大腦區(qū)域,從而得出結論:憤怒、悲傷等情緒下會激活更多腦區(qū),占用我們的認知資源,從而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
正因為積極心理學關注大多數“正常”群體,這本書中很多研究能引發(fā)我們對自己的思考。以福流為例,福流并不是圍棋國手、作家學者的獨有體驗,認真學習的青少年、熱愛工作的上班族、醉心廚藝的全職主婦,都能體驗到福流。而通往福流的“密碼”則是技能與難度相匹配,且有明確的目標和及時的反饋。我們都曾有過類似的體驗——專注于手頭上的事情,不知不覺已過去幾個小時;翻開一本期待已久的書籍,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中不能自拔。
但是,我們要警惕“低級福流”的陷阱。沉迷于電子游戲的青少年、連續(xù)刷抖音的低頭族,雖然也是全身心投入到當前活動中,甚至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但這是進入福流狀態(tài)了嗎?在技能與挑戰(zhàn)的坐標軸中,我們能夠構建出二者相匹配的一條“福流通道”,在這其中的任務都能夠讓我們體驗到專注和沉浸。但是,只有當這些任務能夠持續(xù)提升我們的能力、有助于個人發(fā)展的目標時,才能推動我們從福流中不斷成長。就如同彭凱平教授在書中對“喜歡”和“渴望”進行的區(qū)分:我們渴望得到的物質財富、名利地位并不一定帶來幸福,而將精力投入在親情、學習、運動、藝術等中,則能夠讓我們持續(xù)成長、福流滿滿。
除了引發(fā)我們深思的研究,這本書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研究,比如傷心的人要不要聽慢歌,“單身狗”注定傷心嗎,銀牌選手為什么不開心等。這些有趣的研究、深邃的思想吸引著我們沉浸在《吾心可鑒》的閱讀中,引領我們一起進行福流初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