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托斯蒂的藝術歌曲旋律優(yōu)美動聽、歌詞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民族音樂特色。近些年世界上的很多高校都將其作品作為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向歌劇作品過渡的基礎訓練作品之一,是聲樂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曲目。由于托斯蒂的作品時常在客廳及沙龍中表演,因此又被稱為“聲樂室內樂作品”。文章以作品《小夜曲》為切入點,探究托斯蒂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及演唱技巧。
關鍵詞:托斯蒂;藝術歌曲;《小夜曲》;演唱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4;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6-0-03
弗朗切斯科·保羅·托斯蒂(Francesco Paolo Tosti,1846—1916)出生于意大利阿勃魯齊省的奧爾托納,是意大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著名作曲家、歌唱家、聲樂教育家[1]。托斯蒂是西方音樂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既能創(chuàng)作又能演唱的音樂家,特別是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領域有著極高的造詣。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作品,享有“意大利歌曲之王”的美譽。其作品《小夜曲》《理想佳人》《馬萊卡萊》《最后的歌》《圣母頌》等廣為流傳,不僅深受廣大聲樂愛好者的喜愛,還是部分歌唱家的必唱曲目。
1 托斯蒂《小夜曲》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點
1.1 曲式調性
作品為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調性為F大調,4/4拍。作品以F大調為主導,大調式的使用表現(xiàn)了作曲家對美好的愛情充滿希望和期待,通過使用同主音大小調的轉換來深入展現(xiàn)主人公內心的激動。全曲和聲節(jié)奏穩(wěn)定,布局均勻,規(guī)整的4/4拍節(jié)奏型和方整性的樂句結構為歌曲增強了穩(wěn)定性,從側面反映出作曲家追求美好愛情的決心。雖然這部作品整體速度較快,但4/4拍的節(jié)拍特點和旋律中的長時值音符有效降低了歌曲速度,使情感表達輕快而不急躁,活潑而不沖動。方整性的樂句結構更適合情意的訴說和表達,使歌曲具有完整性。兩段旋律的結尾處巧妙地使用三連音進行裝飾,突出了那不勒斯民族音樂的特色,為全曲增添了民族音樂的色彩。
1.2 極富畫面感的歌詞
托斯蒂的《小夜曲》是其眾多作品中傳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其以著名詩人賽薩雷奧的詩集《Le occidentali》中的4段(原詩共9段)為素材譜寫而成,因第一句歌詞為“飛吧,小夜曲”,所以托斯蒂的這首《小夜曲》也被稱為《飛吧,小夜曲》。其歌詞具有明顯的浪漫特點。
首先,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是向戀人表達濃濃的愛意,熱烈、深情而不失含蓄,奠定了作品溫暖的情感基調。其次,托斯蒂在歌詞的選擇上更是煞費苦心,選擇了詩中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詩句作為歌詞。托斯蒂借用詩中“月亮”“星星”“窗簾”“燈光”“微風”“海浪”等實物描寫來營造深情浪漫的氛圍,采用動靜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心中對美好愛情的憧憬。最后,為了體現(xiàn)詩詞中原有的平衡感,托斯蒂用“Vola, o serenata”作為兩段歌詞的開始,又將“Vola”放在“o serenata”之后作為結尾,形成首尾呼應的對稱格式[2]。另外,作品中兩段歌詞的結尾處都用到了易于演唱的感嘆詞(??!啦!??!啦?。?,這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不僅增強了歌曲的抒情性,還使歌曲情感顯得十分溫暖。
1.3 鋼琴伴奏
在藝術歌曲的演唱中,鋼琴常作為主要伴奏樂器,具有和聲樂演唱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作品《小夜曲》中,托斯蒂采用固定的伴奏織體形態(tài)貫穿全曲:右手以分解、半分解和弦的快速跑動為主,多休止符少有長時值音符停留,休止符和快速音階的結合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情緒效果。左手的二分音符柱式和弦為右手的快速進行提供了穩(wěn)定支撐,縱觀全曲,左手的伴奏織體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休止符及裝飾音,與右手的多休止符的音型形成鮮明的對比。右手和左手一快一慢、一動一靜的巧妙結合,營造出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聽覺效果,似動人心弦的情意綿綿,隨風飄蕩。
2 《小夜曲》的演唱技巧
2.1 把握歌詞的藝術性與準確性
2.1.1 藝術性
托斯蒂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舞曲或者浪漫曲的音樂風格寫作的,歌詞源于和他同時期的詩人所作的詩歌,這些詩歌多數(shù)以愛情為主題,為追求愛情,時而淺吟低唱,時而引吭高歌,唯美動人的辭藻為作品增添了藝術性。藝術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演唱時一定要深入感受作者內心深處的那份渴望,從而更好地將作品內涵表達出來。另外,要注意藝術歌曲與歌劇詠嘆調在情感表達上的區(qū)別,恰如其分、點到為止的表達最佳,切不可無病呻吟,或過于夸張地表達。
2.1.2 準確性
意大利語作為一門外國語言,在發(fā)音體系和語言習慣上和漢語有很大區(qū)別。演唱之前要查證歌詞的發(fā)音和含義,確保發(fā)音準確。由于托斯蒂藝術歌曲的歌詞大多取材于詩歌,因此具有很強的朗誦性。朗誦歌詞時要做到吐字清晰、發(fā)音圓潤,不漏字不吞音,先放慢速度朗誦,確認準確無誤后再回到原速,結合旋律、節(jié)拍重音朗誦。
托斯蒂的藝術歌曲很注重“a、e、i、o、u”這五個母音的運用?!缎∫骨分兴械臉肪涠际且浴癮”母音為結束音,練習時要注意每個母音的口型大小,并在長時值演唱時保持口型的穩(wěn)定。另外,大舌顫音在意大利語中的使用非常廣泛,尤其需要在有“r”的地方使用,例如“posa tra le lenzuola”中的“r”就需要使用大舌顫音。它類似于我國蒙古族語言中的卷舌音及地方民歌中的花舌音。需要注意的是,作品中大舌顫音的使用頻率不宜過高,顫動幅度也不宜過大,點到為止即可。
2.2 氣息、聲音以及二者與共鳴腔體的配合
筆者在學習過程中多次演唱這首歌曲,每一次演唱都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是正確的氣息運用。演唱《小夜曲》時要保持氣息的穩(wěn)定,意大利藝術歌曲不同于歌劇作品,不需要歌劇表演那樣大的戲劇張力,演唱時通過腰腹部的對抗使氣息得到控制,做到強弱長短收放自如。隨后,根據(jù)旋律音高用“u”母音來哼唱歌曲,哼唱過程中注意樂句換氣的時機,做到樂句與樂句間的穩(wěn)定銜接,不能出現(xiàn)漏氣漏字的情況,應保證歌曲的連貫性。
其次是音色和音量的把控。如果把歌劇作品比作一位戰(zhàn)功卓越的英雄,那么藝術歌曲就是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歌劇作品大多表現(xiàn)的是故事情節(jié)的戲劇性,或者是突出演唱者高超的歌唱技術,而大多數(shù)藝術歌曲則更加注重作品自身的文學性和藝術性,突出演唱者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因此,演唱藝術歌曲時切不可本末倒置,為了表現(xiàn)聲音技巧而丟掉作品自身的文學藝術性。托斯蒂的這首《小夜曲》應該用柔聲或者半聲,柔和溫暖的聲音往往更能引起觀眾的共情[3]。
最后是氣息、聲音和共鳴腔體的配合?!缎∫骨分械臉肪浣Y束音都落在“a”母音上,比如“Vola,oserenata,Lamiadilettae sola,E con labellatesta abbandonata,posatrale lenzuola”。另外,兩段歌詞的結尾處都用了“a”母音(Ah! La Ah!la),更體現(xiàn)了“a”母音在作品中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演唱者熟練掌握所有元音,尤其是“a”母音。作品整體音域跨度不大,演唱中聲區(qū)時以胸腔共鳴為主,加上強大的氣息支撐使音色變得溫暖柔和。演唱高聲區(qū)時則需要打開牙關,通過腰腹部的快速發(fā)力將肺里的氣息推送到頭咽腔里。推送過程中,聲帶感受到氣息振動而自然發(fā)聲,這樣就能得到飽滿自然的高音。演唱作品結尾處長時值的六度音程時,需要保持腔體內部和喉頭的穩(wěn)定,根據(jù)音高和時值長短來調節(jié)所需的氣息量和腔體的大小。
2.3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高度統(tǒng)一
鋼琴伴奏是藝術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秀的鋼琴伴奏不僅能為演唱者提供準確的演唱指導,還能使演唱者深入理解作品,在演唱前為觀眾引出作品主題及內容,為聲樂演唱添磚加瓦。演唱時,鋼琴伴奏給予演唱者充分的提示,然后共同將作品的藝術內涵呈現(xiàn)出來。鋼琴伴奏是藝術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演繹藝術歌曲時如果缺少了鋼琴伴奏,或者其彈奏者出現(xiàn)了技術上的失誤、理解上的偏差,就會使整首歌曲變得枯燥乏味。若演唱者聲帶出現(xiàn)問題無法正常發(fā)聲,就會影響作品的完整性及情感表達,進而導致整個表演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無論是演唱者還是鋼琴伴奏都應該爭取做到極致,只有將鋼琴伴奏的細節(jié)和作品整體的藝術表達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夠準確表達出作者的核心內涵和藝術境界[4]。
演繹《小夜曲》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2.3.1 要學會聆聽
當作品第一個音符響起時,要通過聽覺去感受鋼琴伴奏的力度、速度、情緒,包括作品前奏、間奏以及尾奏中每個音符的音準、音高,休止符的時值長短等。當演唱者通過聽覺捕捉到這些信息時,就可以在前奏和間奏結束后開始演唱,使伴奏和演唱完美銜接,否則就可能出現(xiàn)搶拍或拖拍的問題。這首歌曲的前奏和間奏完全相同,前奏結束與演唱開始之間沒有休止符,因此,要熟練掌握節(jié)拍節(jié)奏,避免脫節(jié)。另外,作品前奏以柱式和弦的形式結束在弱位弱拍上,這就要求演唱者演唱第一個詞“Vola”時,必須使聲音的力度與鋼琴伴奏的最后一個和弦保持一致。若演唱者聲音過大就會顯得突兀,破壞歌曲意境;反之又會被鋼琴伴奏蓋過聲音,導致聲音不能很好地傳達給聽眾,影響演唱聽覺效果。
2.3.2 語句重音和節(jié)拍重音的有機結合
在中國人的語言習慣中,無論是一個詞還是一句話,都有為表現(xiàn)說話目的而重讀的音。語句重音隨說話目的和句子內容而變化,是語言中一種重要的表達手段。節(jié)拍重音是為了構成節(jié)拍而使用的重音,不同的節(jié)拍類型會構成不同的節(jié)拍重音,比如4/4拍(強弱次強弱)、4/3拍(強弱弱)、8/6拍(強弱弱次強弱弱)等。作品中的節(jié)拍重音通常在固定的強拍位置,若旋律或者伴奏中出現(xiàn)休止符、切分節(jié)奏、弱起等情況時,節(jié)拍重音也會隨之變化。托斯蒂在《小夜曲》的創(chuàng)作中特別注重詩句中的語句重音和節(jié)拍重音的結合,從而使華麗的歌詞和優(yōu)美的音樂完美融合至渾然天成的境界。
2.3.3 實現(xiàn)演唱與鋼琴伴奏呼吸的高度統(tǒng)一
相對于鋼琴伴奏來說,聲樂演唱過程中對呼吸的感受要更加直觀,聲樂作品的演唱正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呼”與“吸”來完成的。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呼吸的訓練至關重要。聲樂表演者在平時的練習中需要重視對呼吸的訓練,養(yǎng)成正確的呼吸方式,不斷提升演唱技能,確保整個聲樂演唱的流暢性。同樣,彈奏鋼琴時也是需要呼吸的,雖然鋼琴彈奏的呼吸不像聲樂演唱那樣直觀,但對于樂曲中每一處細節(jié)的處理都需要彈奏者采用正確的呼吸來完成。
演出時,演唱者需要聆聽鋼琴伴奏,及時捕捉鋼琴伴奏給出的提示,掌握鋼琴伴奏者的呼吸規(guī)律,并協(xié)調與鋼琴伴奏者呼吸的差異。鋼琴伴奏者要主動配合演唱者,全面掌握其呼吸規(guī)律,使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在呼吸方面達到高度一致,全面增強聲樂作品的藝術性。在此過程中,雙方可以通過眼神、表情、語言等方式傳遞信息,將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及作品的藝術內涵完美呈現(xiàn)給觀眾[5]。
3 托斯蒂藝術歌曲之于聲樂學習的意義
3.1 提高音樂和文化素養(yǎng)
享有“意大利歌曲之王”美譽的托斯蒂,其藝術歌曲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在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對其創(chuàng)作風格的探索還是對歌詞內涵的解讀,都有利于提高音樂學習者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
3.2 為聲樂學習提供了優(yōu)秀的曲目
托斯蒂的藝術歌曲相對于歌劇詠嘆調來說,演唱難度較小且曲目豐富,這為聲樂的系統(tǒng)學習提供了優(yōu)秀的曲目。
3.3 提高聲樂演唱技巧
托斯蒂藝術歌曲作為強化基礎訓練的過渡性作品,由于其具有旋律優(yōu)美動聽、節(jié)拍規(guī)整、音域跨度不大、歌詞朗朗上口的特點,適用于對意大利聲樂作品的基礎性學習。在習得一定演唱技術的基礎上,大量演唱其藝術歌曲,有利于穩(wěn)定聲樂演唱技術,為日后演唱歌劇詠嘆調等高難度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托斯蒂的藝術歌曲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具有“過渡性”的意義,對演唱者音樂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曲目選擇的方向以及聲樂演唱技巧的強化具有突出的作用。由此可知,托斯蒂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是音樂與詩歌相結合的典范之作。
參考文獻:
[1] 鄧彥睿.淺談托斯蒂藝術歌曲《小夜曲》的音樂特點[J].大舞臺,2015(10):149-150.
[2] 趙九洲.托斯蒂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演唱特點分析[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6.
[3] 高艷萍.托斯蒂對意大利藝術歌曲伴奏的延伸分析[J].藝術品鑒,2020(3):359-360.
[4] 陳萌萌.托斯蒂意大利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及演唱[J].音樂生活,2022(7):85-87.
[5] 劉佳.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有機融合[J].當代音樂,2022(8):123-125.
作者簡介:吳虹霖(1996—),男,貴州遵義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