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明
自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雖然在后期的疫情治理和防控上效果顯著,但是對于市場經濟的影響是不可挽回的。隨著國家對于疫情的強力管控,我國民眾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狀態(tài),消費市場漸漸回暖。不過疫情帶來的后遺癥還是十分嚴重,民眾因響應國家政府號召居家隔離,收入嚴重下滑,消費能力普遍受挫,以及不確定性增大一定程度上影響民眾消費意愿。展望未來,民眾自愿消費持續(xù)進行,但收入、就業(yè)等受疫情影響還在繼續(xù),消費水平恢復到正常值仍需一段時間,因此需要提高就業(yè),確保民生,使疫情對于民眾消費的影響控制到最小化。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斷了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步伐,打亂了我國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消費市場受到不可估量的損失。隨著疫情不斷得到控制,在2020年4月我國各城市地區(qū)逐漸復工復產,消費市場水平得到一定升溫,但想要恢復到正常值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實施和消費理念的正確引導,更需要時間來修復。民眾消費也經歷了斷崖式的驟降到逐步修復的過程,對特殊時期提升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居民消費斷崖式驟降到逐步升溫
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跌9.9%,同比回落18.2個百分點。隨著社會復工復產,生活秩序得到進一步的恢復,我國民眾消費開始進入到修復回補期。尤其4月份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之后回補速度急速加快,到了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跌幅較上月收窄0.7各百分點??v觀整體來看,民眾消費由于疫情影響沖擊較為嚴重,現階段處于降幅收窄、修復加快的階段。
生活類消費韌性大
基本生活類消費作為我們生活中的基礎消費,即使在1、2月份疫情最嚴重的階段,食用類消費品在其他消費極大幅度下滑期間仍保持上升狀態(tài)。4月之后這一類別消費仍然保持較高增速,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明顯,日用品類也有一定回升,不過穿著類消費品受疫情沖擊極為嚴重,7月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織品等零售額呈現下跌趨勢為2.5%,降幅較上月擴大2.4個百分點。
互聯(lián)網平臺線上交易良好
由于長期居家隔離,很多消費者在京東、淘寶、拼多多以及社區(qū)、小區(qū)、單元群進行線上交易情況較多,這一習慣很好的延續(xù)了下來。1-7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9%,在這其中食用類和日用品類商品上浮增長極高,分別達到 38.2%和18.6%,從快遞數據看,網絡線上購物水平已經基本達到疫情前階段的水平。
新冠疫情對民眾消費能力的沖擊
1.就業(yè)壓力:目前,一般中小微企業(yè)在招聘需求上進行下調已經超過了30%,這也有意味著有很大一部分群體面臨失業(yè)或者就業(yè)難的問題。據有關數據顯示,6月初某一線城市某重點大學的2020年研究生就業(yè)率僅為48%左右,本科生就業(yè)率僅為35%左右。
2.民眾增收:我國作為人口大國,也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于外貿經濟的依賴極為嚴重。而在疫情爆發(fā)之后,西方國家以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和疫情常態(tài)化的影響為由,針對我國打起了貿易戰(zhàn),這一系列操作直接影響了我國相關就業(yè)人員的收入水平;雖然經濟邊際逐漸升溫,但是前期受到疫情沖擊影響企業(yè)倒閉、降薪或失業(yè)的人的收入水平肯定是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tài)了。
不確定性增大直接影響民眾消費意愿
由于疫情對就業(yè)市場沖擊影響很大,民眾收入明顯下滑,家庭財富積累水平呈下降趨勢,而疫情常態(tài)化影響,對未來是否繼續(xù)產生更為強烈的沖擊影響還是個未知數;所以民眾預期極為謹慎,不愿增加額外消費的情緒更加濃烈。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現階段年收入低于5萬的低收入群體大概有55%計劃控制或減少支出,5-30萬的中等收入人群大概有45%計劃減少支出,30萬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大概有35%計劃減少支出。(見表)
消費結構升級受影響
現階段,我國民眾的消費需求進入到發(fā)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急速增長的結構升級沖刺階段,但由于疫情對于升級類消費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與必需品消費相比,升級類消費可以歸類為可選擇類消費,當收入以及財富受到一定程度沖擊影響時,這類消費的彈性較大。結合實際情況看,人員密集型線下服務消費的沖擊影響是最大的,電影、旅游消費等在疫情持續(xù)的階段要遠遠低于正常值水平。
展望未來,疫情終會過去,疫情對供給側結構的沖擊基本上已經得到緩解,總需求偏弱的問題更加明顯,整體經濟形式在往疫情前的水平靠攏,消費市場仍然需要一定時間去恢復。
民眾消費非線性修復
國內疫情控制效果顯著,大部分城市和地區(qū)已經全面進行復工復產,居民生活已經恢復常態(tài),但是由于理念和管控力度不同境外疫情擴散勢頭沒有明顯較弱,反而愈演愈烈,疫情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民眾消費自發(fā)性修復將持續(xù)進行,不過由于就業(yè)、收入等受疫情沖擊的后遺癥還比較嚴重,持續(xù)影響到未來一年左右的消費能力,所以消費回補速度在一定時間之后會趨近于穩(wěn)定,恢復斜率會有一定平滑,民眾消費線性回彈難度較大。在具體的消費品種看,必需品消費將會一直保持穩(wěn)中有升的態(tài)勢,可選性消費受收入影響極有可能產生反彈乏力問題。
外在條件促進消費恢復
國家發(fā)布有關消費市場發(fā)展的相關意見,提出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強有力激發(fā)國內市場的挖掘潛力。地方層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引導鼓勵民眾進行消費,通過網絡線上渠道、市場線下渠道發(fā)放惠民優(yōu)惠券等措施,以推動我國內循環(huán)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推動“夜間經濟”“地攤經濟”使用接地氣的營銷模式刺激民眾消費,有效挖掘消費市場潛力。還有就是互聯(lián)網線上消費模式的推廣,在抗擊疫情的這一段時間里,有效的幫助零售業(yè)進行了轉型升級通過線上和線下模式的有效結合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極大程度得到控制,減少了不必要的接觸,也在最大限度內控制了供應以及物流成本。
保障就業(yè)問題
就業(yè)問題一直都是近年來我國難以解決的問題,每年的應屆大學畢業(yè)生幾百萬,但是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大學生都是未能走上工作崗位的。疫情的突然襲來導致應屆大學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崗位更難了。所以對于應屆畢業(yè)大學生,應該結合特殊節(jié)點的特殊需求進行有效施策,圍繞著大學生就業(yè)服務短板進行合理細化政策,深入挖掘潛力。第一要在供給側想盡一起辦法增加提供就業(yè)崗位,通過設置工藝崗位進行招聘;第二提高就業(yè)補助資金、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津貼補助等政策力度。另外對于廣大的農民群體則在居住地當地組織開展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工作,提高以工代賑工程的實施力度,多方面、多維度的幫扶農民工保證就業(yè)問題。
加強稅收抵扣
在原有政策前提下,階段性提高教育、住房租金,貸款、贍養(yǎng)老人等稅收抵扣額度,加大對中等收入人群的幫扶力度。將子女教育抵扣額提高到每個子女每月2000元(每年24000元),繼續(xù)教育抵扣額提高到每月800元(每年9600元),將住房貸款利息以及住房租金抵扣額同樣提高到每月2000元(每年24000元),將贍養(yǎng)老人抵扣額提高到每月3000元(每年36000元)。此類減免按兩年時間實行。
縣城農村消費市場潛力激發(fā)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有5億多的農村人口占據我國人口總數三分之一左右,有足夠的潛力可以提供挖掘。在產品方面,極力向縣城、農村地區(qū)供給較高質量的商品及良好的服務;在收入方面,除將減稅降費落實好之外,推進農村改革,提高農民財產收入,以增加收入為宗旨促進消費水平的提高。同時,要想富先修路,將市、縣、鎮(zhèn)、鄉(xiāng)、村等各級基礎道路工程建設施工盡快提上日程并著手實施,包括電商物流網絡和消費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要抓緊時間;有效提高縣城對于附近村鎮(zhèn)感染帶動能力,讓村鎮(zhèn)民眾可以更加方便進程消費,提高消費市場活力。
雖然我國消費市場受疫情沖擊影響較大,外貿和投資基本上屬于癱瘓狀態(tài),但是我國經過長期發(fā)展已經具備了完備的社會產業(yè)結構、經濟結構韌性較強,足以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意外。
(海鹽三馬發(fā)展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鄒蘊涵."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形勢分析與展望."中國物價.11(2020):6-8.
[2]尹向東, et al."新形勢下增強我國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研究——基于2018年湖南消費市場的問卷調查分析."消費經濟35.05(2019):89-96.
[3]鄒蘊涵."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形勢及問題分析."中國物價.07(20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