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2022年7月27日,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正式通車第一天。
7月26日,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通車。該大橋是中克共建“一帶一路”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標志性項目。近日,本刊記者對中國駐克羅地亞大使齊前進進行了專訪,齊大使介紹了佩列沙茨大橋對于深化中克、中歐關系的重要意義,進而展望了兩國和中歐合作的前景。
世界知識:如何評價由中國企業(yè)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橋建成通車?
齊前進:佩列沙茨大橋位于克羅地亞南部,連接該國領土的大陸部分和佩列沙茨半島,全長3940米,其中大橋主橋長2440米。大橋于2018年7月開始施工,2020年橋梁主體竣工。對克而言,大橋通車具有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和戰(zhàn)略意義。
克羅地亞于1991年宣告獨立后,與鄰國重新劃分疆界,其大陸部分和南部的佩列沙茨半島被斯通海峽隔絕。來往克南北領土的旅客需要繞道鄰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黑)的“涅姆走廊”,費時幾個小時。很長時間以來,克政府一直在謀劃建設佩列沙茨大橋,其最終通車使得克人民實現(xiàn)了南北領土“牽手”的夢想?,F(xiàn)在去往佩列沙茨半島的旅客不必繞行,只需花幾分鐘開車通過大橋就可直接到達半島。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大橋通車不到一個月,前往該半島的旅客有一半選擇佩列沙茨大橋這一路線,半島的旅游和服務業(yè)也因大橋通車而變得火爆,餐館、酒店、景區(qū)人滿為患。
佩列沙茨大橋的通車對克羅地亞的內政外交也會產生積極影響。普連科維奇總理領導的克政府自2016年執(zhí)政以來,將“深度融入歐盟和發(fā)展經(jīng)濟”作為主要戰(zhàn)略,制定了四大戰(zhàn)略目標,包括加入歐元區(qū)、加入申根協(xié)定、成為經(jīng)合組織(OECD)成員,以及建成佩列沙茨大橋。大橋建設總共使用了3.57億歐元的歐盟資金,占總投資額的約85%。克羅地亞通過建設該大橋鞏固了與歐盟的聯(lián)系。
克羅地亞政府將佩列沙茨大橋通車當作重大政績,舉國慶祝。7月26日的通車儀式盛況空前,舉行了焰火表演、歌舞演出和百船游橋等活動,米拉諾維奇總統(tǒng)、普連科維奇總理、揚德羅科維奇議長以及全體內閣部長都親臨現(xiàn)場,歐盟也派出官員到場祝賀。李克強總理當日以視頻方式出席大橋通車儀式并發(fā)表致辭,強調大橋項目克服疫情、地震等多重挑戰(zhàn),如期完工并順利通車,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作為駐克大使也應邀前往現(xiàn)場參加了儀式。
佩列沙茨大橋是中克建交30年來中國企業(yè)在克承建的最大工程,得到了兩國領導人的直接關心,是中克“友誼之橋”??嗣襟w評論說,只有中國人才能在短短三年多時間完成這項工程。
佩列沙茨大橋還是中國和歐洲優(yōu)勢互補、互利共贏合作的典范。中國企業(yè)按照市場原則和歐盟規(guī)則,以公開競標方式,通過公平競爭獲得該項目。中國和歐盟在資金、標準和設備材料等方面實現(xiàn)了有效整合,承建該項目的中國路橋公司與克羅地亞及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的企業(yè)攜手合作,先后有來自歐盟國家的18家設計和咨詢公司、45家施工企業(yè)以及112家設備和材料供應商參與了大橋建設。
世界知識:能否請您再進一步介紹一下佩列沙茨大橋建設在資金、標準、技術等方面的具體情況??
齊前進:中國政府和企業(yè)深刻認識到項目的政治和示范意義,從建設第一天起就下定決心,必須要按期高質量完成任務。
中國路橋公司和中交集團公司分別負責佩列沙茨大橋的施工和經(jīng)營。由于項目位于歐盟國家,使用歐盟資金,所以工程建設采用歐盟標準和規(guī)范,受到歐盟監(jiān)管。大橋使用的鋼材、鋼結構等,都要遵守歐盟最高標準。中國路橋公司還采取措施降低工程噪音,以減少對海洋生物和周圍居民生活的影響,還將工程產生的垃圾運到20海里以外進行處理,防止其對水質造成污染。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在施工過程中除了要遵守歐盟嚴格的標準外,工程也充滿難度。譬如長達130.6米的鋼管樁需整根一次性打入;橋體14個墩臺中,10個需置于水中。此外,水上、高空作業(yè)疊加,安全風險隱患多。盡管如此,該公司還是創(chuàng)造了幾個紀錄,譬如調用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打樁船“雄程一號”,一次性打入長達130.6米的世界最長鋼管樁,避免了海上鋼管樁焊接的質量問題和安全風險,縮短了打樁時間。
我認為,這一工程之所以能夠按期高質量完成,得益于以下幾點:一是“中國速度”“中國建設”“中國制造”的有力支撐。大橋建設背后擁有強大、完善的中國生產鏈供應鏈支持。大橋所用鋼材和鋼結構共七萬噸,相當于建造十座埃菲爾鐵塔,這些鋼材和鋼結構幾乎都由中國國內企業(yè)建造。二是中國工人攻堅克難、苦干實干。中國路橋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大橋施工過程中,鋼管樁內最高溫度超過40℃,在當?shù)卣也坏胶线m的工人施工,但中國路橋公司一百多名焊工在鋼管樁內堅持工作。三是擁有國際化的管理和經(jīng)營隊伍。大橋項目的管理主力軍都是3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與歐洲國家同行相互學習,在項目中掌握了整合龐雜部門、不同資源的經(jīng)驗,這為中國企業(yè)走向國際化打下了人才基礎。
2022年7月26日,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通車儀式在科馬爾納舉行,中國駐克羅地亞大使齊前進(右)與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在儀式現(xiàn)場。
中國駐克羅地亞大使齊前進率隊考察克羅地亞塞尼風電項目。
世界知識:您本人和駐克羅地亞大使館為推動大橋建設做了哪些事情?
齊前進:該大橋是國內外矚目的項目,我國外交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等主管部門予以具體指導和大力支持。中國駐克羅地亞大使館把服務中企、指導大橋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在政治上把關、政策上指導,保障項目順利完成。前后幾任大使重視項目建設,多次驅車600多公里到施工現(xiàn)場檢查工作。今年春節(jié),我到現(xiàn)場慰問,和大橋建設人員一起過年。在新冠疫情高峰期,使館與中國路橋公司項目部建立聯(lián)系,及時分享防疫知識和措施,組織員工到鄰國塞爾維亞接種國產疫苗。大橋項目建設期間,不斷有人員回國,使館同志不分晝夜加班加點,保障他們順利安全啟程。我們還推動企業(yè)復工復產,保障建設進度,重視安全生產,與企業(yè)建立機制化聯(lián)系,幫助企業(yè)解決船舶清關等問題。項目近四年來實現(xiàn)“施工零事故、防疫零感染”的奇跡。
世界知識:今年是中國和克羅地亞建交30周年。您如何評價兩國關系的發(fā)展,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進展?
齊前進:中克兩國關系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中國人熟悉的馬可·波羅其實于公元13世紀出生在克羅地亞的科爾丘拉島,年輕時隨家人到中國經(jīng)商,并寫下《馬可·波羅游記》。
1992年5月,中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新時代我國致力擘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體。我國積極發(fā)展同包括克羅地亞在內的歐洲國家的伙伴關系。建交30年來,中克兩國高層保持密切溝通,為中克全面伙伴關系發(fā)展指明方向。兩國關系始終保持高水平運行,友好合作、互利共贏始終是雙邊關系發(fā)展的主旋律。兩國政治互信穩(wěn)固,相互支持彼此利益關切??肆_地亞政府遵循兩國建交公報確立的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肆_地亞政府確認不與臺灣建立官方聯(lián)系。
5月13日,習近平主席同克羅地亞總統(tǒng)米拉諾維奇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30周年。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克建交30年來,雙方始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兩國關系歷經(jīng)國際風云變幻考驗。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克政治互信牢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取得積極成果,給兩國人民帶來了福祉。面對新冠疫情挑戰(zhàn),中克攜手抗疫,譜寫了兩國友誼新佳話。
30年來,經(jīng)貿合作始終是中克關系的“壓艙石”。1992年,中克雙邊貿易額約4000萬美元,2021年達到23.2億美元,30年增長近60倍。從小商品到高端手機,中國制造深受克消費者青睞。中國公司投資的塞尼風電項目成功并網(wǎng)發(fā)電,每年能夠提供約5.3億千瓦時清潔電力,契合了克能源綠色轉型的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中克在農業(yè)、數(shù)字、創(chuàng)新、衛(wèi)生等領域合作也穩(wěn)步推進。2019年,中克成功舉辦“文化和旅游主題年”活動,中國赴克旅游人數(shù)超過30萬人次。薩格勒布大學孔子學院深受克民眾喜愛,學習漢語成為該國年輕一代的新風尚。
世界知識:今年是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成立第十年。該機制在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方面發(fā)揮了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果?
齊前進:為了深化與中東歐國家的伙伴關系,我國在2012年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0年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勢頭良好,機制日益成熟,合作成果豐富,成為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發(fā)展的重要引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建立起以領導人會晤機制為引領,涵蓋20多個領域的立體合作機制,讓每個國家都參與其中,照顧彼此關切,從各國實際出發(fā),制定規(guī)劃,確定項目。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jīng)貿合作更加緊密,2021年雙方貿易總額達到1355億美元,同比增長32%。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亮點可圈可點。除了佩列沙茨大橋,標志性項目還有匈塞鐵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2021年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達成了55項成果。中國—中東歐國家農產品批發(fā)市場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
世界知識:當前,在美國加大對中東歐戰(zhàn)略倚重以及歐盟突出地緣政治作用背景下,中東歐地區(qū)內外部環(huán)境趨向復雜。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遇到了哪些挑戰(zhàn)?我們應如何調整和應對?
齊前進:李克強總理在佩列沙茨大橋通車儀式上發(fā)表視頻致辭稱,大橋帶來了信心和希望。雖然世界經(jīng)濟面臨各種挑戰(zhàn),但經(jīng)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走開放合作之路是實現(xiàn)互惠、共贏、多贏的正道大路。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和歐盟應共建開放型世界經(jīng)濟。這一講話令我印象深刻,在克羅地亞也引起強烈反響,他們特別贊同對中歐合作要有信心和希望的觀點。
我也同意克羅地亞中國問題專家白伊維的見解。他此前發(fā)表文章稱,佩列沙茨大橋為全球合作開啟了機遇窗口。大橋推動歐洲與中國跨越地緣政治限制,重啟新水平合作。該大橋若在前幾年開通或許稀松平常,但現(xiàn)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其成為各方開放合作的典范。
立足克羅地亞,展望歐洲和國際形勢,我認為當前出現(xiàn)幾點值得注意的趨勢。一是多數(shù)國家都面臨危機。新冠疫情以及烏克蘭問題帶來的能源、糧食短缺危機,加之全球生產鏈和供應鏈不穩(wěn),各國日子都不好過,均把本國生存和發(fā)展利益放在首位。自顧傾向嚴重,導致全球化倒退,各國開展國際經(jīng)貿投資合作的意愿下降。二是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將經(jīng)濟問題政治化。為“懲罰”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維護所謂“正義”“民主”價值體系,美歐不計代價地對俄實施經(jīng)濟、金融和能源制裁,結果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帶來通脹加劇、能源短缺等危機,深刻影響民生和政治穩(wěn)定。三是美歐對中國加強政治、戰(zhàn)略和經(jīng)濟上的對抗與制約。美歐打著維護“民主自由”旗號,構建“價值觀聯(lián)盟”。美歐綜合實力衰落,“恐華”心理增強,把與中國的經(jīng)濟合作問題政治化、情緒化。美歐籌措采取脫鉤、重組生產鏈和供應鏈,建立西方國家之間的“內循環(huán)”。
當前,中克、中歐都面臨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和經(jīng)濟發(fā)展等方面的挑戰(zhàn),但也面臨很多機遇。我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未來的合作,還是要以習近平主席2021年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的講話作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盡管當前面臨困難,一些國家有誤解,但我們應鞏固初心、堅定決心、增強信心,繼續(xù)聚焦發(fā)展,推動開放合作,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要謀劃開展后疫情的經(jīng)貿和投資合作,穩(wěn)妥有序恢復人員往來,維護中國—中東歐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擴大互惠互利成果,讓合作成果在中東歐國家落地。為解決中東歐國家的主要關切,我應推動貿易實現(xiàn)相對平衡,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等平臺,發(fā)揮規(guī)模效應,加大進口中東歐國家的商品,包括進口克羅地亞蜂蜜、金槍魚、葡萄酒、肉類、奶酪等特色農產品。除了經(jīng)貿領域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要加強文化、旅游、教育、體育、媒體、出版、智庫、青年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還要對接彼此發(fā)展戰(zhàn)略共同點,著眼綠色發(fā)展,開拓在太陽能、風能、電池等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