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變遷,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尤其是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的教育出現(xiàn)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班主任可通過用心用行喚醒父母之心、優(yōu)化科任協(xié)同教育、倡導校內部門合作、拓寬家?;拥韧緩?,為寄宿制農村高中留守學生的家校合作作出應有貢獻。
[關鍵詞] 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家校合作
當前,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qū)的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習近平多次就加強農村留守學生關愛保護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他在貴州調研時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督】抵袊袆印獌和嗌倌晷睦斫】敌袆臃桨福?019—2022年)》中,也專門提及對留守等處境不利的學生應給予重點關愛。就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而言,由于家長存在“孩子已經(jīng)長大”“孩子應交給學校教育”等錯誤育人觀念,以及家庭教育弱化、親子互動缺失、家校合作意識薄弱、家校合作內容和形式單一、祖輩代管等因素,導致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日趨突出,如自我封閉、性格孤僻、自制力差、道德法治觀念薄弱等,有的還出現(xiàn)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這部分學生的教育效果如何,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更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促使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的家校合作提質增效,是做好這部分學生教育的關鍵所在。
一、用心喚醒父母之心
有相當一部分農村留守學生的父母雙方或一方常年在外務工,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責任。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父母平時很少主動與孩子聯(lián)系,了解其身心,很少主動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況,更談不上關愛、陪伴?;谶@樣的現(xiàn)實,作為班主任,更需要捧著一顆“為人父母”的心來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并樂此不疲。
上學期一日早上(約5點40分),我突然接到班里學生張小青的電話:“楊老師,我肚子痛得厲害,很難受!”我讓她去校醫(yī)務室看看,小青說:“剛找了,醫(yī)生家里有急事,臨時回家了,我該怎么辦???”“你附近有沒有親戚呢?我愛人臨產,我得負責準備早餐,送大女兒上學?!薄袄蠋煟覜]有親戚在附近,爸媽又都在廣州打工?!笨磥砦也荒茉侏q豫了,6點10分左右,我開車將小青送到縣人民醫(yī)院,同時電話告知其父母。
小青父母是在第三天才到達縣人民醫(yī)院的,那時小青的病情(長期胃炎發(fā)展為胃潰瘍)已經(jīng)好轉了許多。她向父母親詳細講述了過程,還懂事地安慰道:“爸,班主任真的對我們很好,那天他沒顧得上照顧家里人就將我送到醫(yī)院來,這兩天一下班就來看我!”聽完,小青父親緊握我的手,眼中閃著淚光:“感謝您!我們不應該只顧著賺錢,孩子長期有胃炎我們竟然不知道。”
后來,小青的父母改變了很多,時常向我了解小青的學習、生活等情況,有時周末還特意從廣州趕回來與小青團聚,而小青的性格也開朗多了,成績也逐步提升。
筆者認為,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雖然年齡已接近成年,但他們同樣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懷,作為班主任則需要捧著一顆“為人父母”的心,像父母那樣去關心、關愛他們。這顆心同樣能喚醒留守學生父母的心,激發(fā)他們“頓悟”,全方位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身體和心理等,主動思考并履行父母的責任義務。
二、優(yōu)化科任協(xié)同教育
當下高中階段的學校,升學壓力普遍很大,而科任教師也將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科備考中,很少涉及學生的心理需求。對于農村留守學生而言,因其成績總體偏低而容易被科任老師邊緣化,這對原本就缺乏關懷的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很不利。
作為班主任,可以聯(lián)合本班全體科任教師,組建“關愛團隊”。班主任預先將班里留守學生的名單、家庭信息、性格特點、愛好特長及學習情況等以個人檔案的形式整理好,然后分發(fā)給科任教師,引導科任教師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科教學設計、個別談心、跟蹤指導等工作。在此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注意調動科任教師的育人特長,如倡導語文科教師留意留守學生的日記、文章等,從中了解這部分學生的思想動向、心理變化等。又如,體育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運動表現(xiàn),判斷其體能變化、性格特征等情況,然后班主任定期召開團隊會議,對留守學生階段性教育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及時反饋、研討,找到解決留守學生問題的最佳途徑。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利用班會課,邀請科任教師參加,甚至讓科任教師主持主題班會,從而發(fā)揮不同學科教師的育人功能,形成全體科任教師的教育合力,改變班主任育人過程中“單打獨斗”的局面。
三、強化校內部門合作
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雖然已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仍然會遇到許多實際困難。作為高中班主任,除了班級常規(guī)管理工作外,教學任務往往也很繁重,不可能隨時隨地解決留守學生的每一個問題。因此,班主任除了力促科任教師形成教育團隊外,還可聯(lián)合校內不同職能部門,形成解決留守學生生活實際困難的合力。
我班小珊同學是位留守學生,本學期初不小心摔倒,左腿腓骨骨折,其父母從深圳趕回來,請了七天假來照顧小珊。出院后,小珊還不能自主行走,然而從內宿到教室的距離大約兩百米,這讓小珊父母左右為難。經(jīng)過一番思考后,我?guī)∩旱母改竵淼剿奚峁芾硖?,找到了內宿生活指導員李老師。在明確來意后,李老師自信地說:“不怕,我負責接送,反正我一直住在學校里!”
第二天,李老師一早就開著摩托車送小珊同學到教室。這一幕被同班同學發(fā)現(xiàn)了,就在當天中午,班里就自主成立了幫助小珊的“助人小組”,同學們爭著分擔小珊同學的打餐、洗衣服等工作。李老師和同學們忙碌的身影,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筆者認為,在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的家校合作中,班主任完全可以通過深入、細致的溝通,力促校內包括內宿管理處、學校心理咨詢室等職能部門在內的多部門合作,形成校內教育合力,這將大大有利于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而班主任也能從中抽身,爭取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良好班集體的打造以及學科教學上,而各部門的有效合作、默契配合,本身就是學校良好教育生態(tài)的體現(xiàn)。
四、拓寬家?;油緩?/p>
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教育的家校合作具有家長參與積極性低、合作形式單一等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探索并拓寬家校互動途徑,創(chuàng)設新穎高效、互動性強的家校合作形式,擴大家長參與范圍,促使留守學生家長主動參與。
1.創(chuàng)建并利用好班級微信群
目前,微信已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聯(lián)系方式,班級微信群已成為家校溝通不可或缺的交流平臺之一。通過班級家長微信群,班主任可以隨時召開“微家長會”,將文字、視頻、音頻及時分享,從而更形象、更直接、更便捷地傳遞信息,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動態(tài),活躍家?;臃諊?班主任還可以將學校教學計劃、內容向家長公布,同時征求家長相關意見與建議;家長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在微信群里與班主任、科任教師進行關于孩子的學習、生活、身心等情況的交流;學生也可以在適宜的時間將自己的情況反饋給班主任、科任教師等。如此開誠布公的反饋活動,使教師、家長、學生之間不再有隔閡,而是統(tǒng)一到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上來。
此外,班主任可以將相關教育推文、家庭教育微視頻等推送給家長學習,這對多數(shù)文化素質不高、教育觀念薄弱的農村留守學生家長來說很有必要。他們通過學習,及時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強化其教育責任意識,優(yōu)化育兒方法技巧。班主任還可開設針對留守學生家長的“家長寄語”等專欄,通過微信群接受家長專門推送給學生的短文、微視頻(包括家長工作、生活的情境視頻)等,然后選擇合適時機在班里展示、分享,使留守學生了解父母之艱辛,使留守學生家長擁有更多的途徑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如此處理,大大增強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有效增強了留守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當然,在班級微信群的使用上,班主任始終要堅持以下兩點:一是要堅持以班主任為主導。在建群初期,班主任應該推送家長代表及教師代表,共同商議并確定班級微信群的管理辦法,明確管理宗旨、入群范圍、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各方職責等管理細則或公約,并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提出對于違反管理細則或公約的處理辦法,明確家校兩大主體的權利與義務,保障教師與家長能合理、規(guī)范、有序地使用班級微信群。二是班主任要善于掌控微信群。要盡快深入了解學生實際,盡可能明了每一位家長情況,進而獲得家長的認同和信服。這樣才能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引導,必要時可考慮確立家長和教師代表各一位,承擔微信群協(xié)管員工作,從而有效掌控好班級輿論,推動家校合作健康發(fā)展。
需特別強調的是,盡管班級微信群有其獨特的溝通優(yōu)勢,但仍然無法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家校溝通方式,故對留守學生的家校溝通而言,書面通知、電話溝通以及當面交流仍然不可或缺。
2.變家長會“單向”為“雙向”
傳統(tǒng)的家長會常常是班主任“單向”地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或者是灌輸教育觀念,家長們普遍缺乏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實際上,家長會的開設可以加入新的環(huán)節(jié)來滿足寄宿制學校家校合作的要求,如增設家長交流、家庭教育經(jīng)驗分享、學生作品展覽等活動,在活動中強化教師與家長的互動交流,設法讓留守學生家長感受到自己參與的必要性和價值所在,從而變家長會“單向”為“雙向”。
“雙向”型家長會更利于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只有思想上達到“家校一致”,在行動中才能步調一致,家長和教師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提高家校合作效率和質量。
3.特邀家長定期參加主題班會
雖然留守學生家長長期遠離家鄉(xiāng),但班主任可以利用其節(jié)假日返鄉(xiāng)探親時間,或利用網(wǎng)絡視頻連線等方式,盡量安排留守學生家長參與主題班會。主題班會內容可以靈活多樣,利于家長自主選擇,活動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如家長故事會、生活技能展示等。
實踐證明,讓留守學生家長參與班級主題班會中來,便于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增強家?;バ牛瑸橐院箝L期高效的家校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就留守學生而言,則會因為家長的親自參與而倍感學校親切,更好地融入班集體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生活向學校提出的任務變得如此復雜,以致如果沒有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養(yǎng),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卑嘀魅瓮ㄟ^上述活動,讓農村留守學生的家長深度參與學校教育之中,從而實現(xiàn)家庭、學校共同提升,推動留守學生教育共識的形成,有效調動留守學生家庭對于教育的積極因素,使教育成為廣大民眾的科學。
4.倡導親子共讀共寫共享
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從“親子共讀”開始,從父母與孩子的分享開始,從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活動開始。一個讀書多的孩子,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閱讀同樣是為人父母成長的有效途徑。父母應該樹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引領孩子共同成長。
就留守學生而言,讓父母與其在家庭中共讀、共享是不現(xiàn)實的,但這不應該成為剝奪他們共讀共享的理由。班主任可以結合留守學生特點及家長具體情況(如文化水平、工作特點等),有選擇地提供適合留守學生親子共讀的書目、報刊,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留守學生和家長進行異地共讀,然后讓家長、孩子將閱讀心得、感想書寫下來,通過傳統(tǒng)的書信方式進行讀書分享,從而彌補留守學生與家長因現(xiàn)實條件難以共讀共享的不足,實現(xiàn)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班主任甚至可以在征得家長和學生同意的基礎上,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將優(yōu)秀的共讀心得體會等推送到班級公眾號或班級微信群等媒體,從而擴大分享受眾面,有效調動親子共讀共寫的積極性。筆者認為,上述操作必將利于增強留守學生與父母的情感交流,調節(jié)留守學生的身心情緒,也必將有利于開闊留守學生的胸懷,有利于其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針對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的家校合作問題,班主任可為之處還有很多,如建立家庭聯(lián)系手冊、留守學生專門檔案等??傊?,作為班主任,應該捧著一顆“為人父母”的心來開展家校合作工作,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教育因素,有效促進科任教師協(xié)同教育,促使學校不同職能部門通力合作,不斷拓寬利于留守學生家校合育的方法路徑,從而打破傳統(tǒng)家校合作局限,重建新型家校合作關系,為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的家校合作作出應有貢獻。但班主任也有許多為難之處,因為良好家校合作局面的形成,需要家庭、學校、社區(qū)乃至政府職能部門等多方面聯(lián)動合作,如家委會的成立與正常運作、學校開放日的制度化開設、教師與家長教育能力的培訓、正規(guī)的家校合作組織及管理評價機制的建立等,均是需要多方面、多部門有效聯(lián)動、深度協(xié)作的工程。在此,也期待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這些工程能高效“施工”,切實促使農村寄宿制高中留守學生的家校合作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馬云榮.王建平.美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研究動態(tài)綜述[J].外國教育研究,2004(01).
[2]吳重涵,戚務念.留守兒童家庭結構中的親代在位[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6).
[3]喬虹.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案例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5(07).
[4]朱永新.新教育[M].漓江出版社,2014.
楊志泳?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第二中學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新一輪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yǎng)工程高中名班主任培養(yǎng)對象,潮州市第一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