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問題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經(jīng)濟力量和軍事力量,我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大都提倡早婚。西周通行的是男子30歲而娶,女子20歲而嫁的婚齡制。春秋時期,齊桓公規(guī)定:男子30歲成家,女子15歲出嫁。越王勾踐規(guī)定:男子20歲不婚,女子17歲不嫁,罪及父母。西漢規(guī)定:女子15歲以上至30歲不嫁,罰交5倍于常人的人頭稅。唐朝對男子20歲以上、女子15歲以上還沒有結(jié)婚的也要處罰。此后,自宋至清,法定的婚齡都在男子16歲、女子14歲左右。
“五花八門”原指“五花陣”與“八門陣”,這是古代戰(zhàn)術(shù)中的陣名?!拔寤ā奔础拔寤嚒?,也就是五行陣;“八門”則是“八門陣”,也稱八卦陣,按照八卦的次第列為陣勢,八八可變成六十四卦,常使對方軍隊陷入迷離莫測之中。后人又用“五花八門”比喻各行各業(yè)的暗語。這里的“五花”指:金菊花—賣茶女人;木棉花—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樓歌女;火棘花—玩雜耍的人;土?;ā舴颉!鞍碎T”指:一門巾—算命占卦之人;二門皮—賣草藥的人;三門彩—變戲法的人;四門掛—江湖賣藝人;五門平—說書評彈者;六門團—街頭賣唱的人;七門調(diào)—搭棚扎紙的人;八門聊—高臺唱戲者。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最開始其實是寫作“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的,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不要害怕走路,不要害怕費鞋子。這是因為狼非常善于奔跑,當(dāng)被獵人發(fā)現(xiàn)時,它們就會迅速逃竄,東躲西藏。因此想要逮到狼,就必須“翻山越嶺”,跟隨狼的蹤跡跑很多的山路。我們都知道爬山路其實是非常費鞋子的,而且古時候人們穿的鞋子一般都是不耐磨的布鞋和草鞋,要想打到狼則需要磨破一兩雙鞋子的。如果你舍不得一兩雙鞋子,那么你就無法打到狼。那么為什么“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會逐漸發(fā)展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呢?其實主要是跟方言有關(guān)。在我國四川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讀成“haizi”,因此這句話就變成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