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禧
2022年9月9日,西班牙報紙刊登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的消息
如今世界上27個國家擁有本土王室,大多數(shù)分布在歐洲和亞洲,而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少數(shù)幾個王室。由于歷史上長期通婚等原因,歐洲王室之間的血脈聯(lián)系較為緊密,相互來往也是稀松平常之事。
英國曾經(jīng)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君主不僅是大不列顛的精神象征,也是十余個獨立國家名義上的最高君主,以及有56個成員的英聯(lián)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的元首。相比起世界范圍內(nèi)的其他王室,英國王室明顯享有更高的國際威望和綜合地位。
王室的國際地位不僅與國家實力有關,還與其國內(nèi)民眾支持率和在位君主的個人聲望相關。在一眾君主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其繼位者查爾斯三世的勝任力則受到質(zhì)疑;2019年繼任的泰王瑪哈·哇集拉隆功,也遭受了類似的質(zhì)疑。
2022年6月17日,挪威亞歷山德拉公主(中)生日宴上,一張歐洲“ 未來四大女王”的同框大合影
2022年9月,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為她70年非同尋常的統(tǒng)治畫上了句號。其葬禮確定在9月19日于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
按照歐洲傳統(tǒng)皇室禮節(jié),西班牙、比利時、挪威、丹麥、瑞典和荷蘭等國的王室成員,將前往英國出席葬禮。某種意義上,伊麗莎白二世作為女王取得的巨大成功,為其他歐洲王國將女性列入王位繼承序列,增添了依據(jù)。
這些歐洲王國中,瑞典45歲的維多利亞公主及其10歲長女艾絲黛拉、比利時21歲的伊麗莎白公主、荷蘭19歲的阿瑪莉亞公主、挪威18歲的亞歷山德拉公主,以及西班牙17歲的萊昂諾爾公主,未來都有機會成為女王。而今年6月亞歷山德拉公主生日宴上,一張歐洲“未來四大女王”的同框大合影,頗惹人注目。
對于英女王去世,法國總統(tǒng)表達了深深的悲痛和空虛感,將她表述為“偉大的元首”,并稱贊道:“女王掌握了我們的語言,熱愛我們的文化,觸動了我們的心。”英國脫歐之后,法國自然成為英國的頭號競爭對手,但這并不動搖法國對英國王室的尊重和敬仰。巴黎標志性的埃菲爾鐵塔在英女王去世當晚熄燈,以表示悼念與崇高的敬意。
在美國,各聯(lián)邦大樓、軍事設施和海外大使館的美國國旗降半旗?,F(xiàn)任總統(tǒng)拜登表示,將會親自前往英國參加女王葬禮。
在中東地區(qū),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向英國王室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并表示,他非常愿意并且希望參加女王陛下的葬禮。
拜登表示,將會親自前往英國參加女王葬禮。
在東亞地區(qū),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確認將出席英女王的葬禮。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英女王去世對國際社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他愿出席葬禮以表誠摯的哀悼。
英聯(lián)邦國家的態(tài)度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一方面,英女王在國內(nèi)崇高的個人聲望不可否認;另一方面,不少英聯(lián)邦國家希望與君主制度保持距離,甚至追求完全去殖民化。近期,澳大利亞走向共和制的呼聲不減,印度將“國王大道”更名為“責任大道”,就是例子。
同許多英聯(lián)邦成員國一樣,澳大利亞遵奉英國君主為本國的元首??偫戆柊湍崴乖谘潆娭蟹Q:澳大利亞人民的心與今天哀悼的英國人民同在,悲傷是我們?yōu)閻鄹冻龅拇鷥r。但他同時提及:今天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伊麗莎白二世時代的結束。
新西蘭進入官方哀悼期,在國家紀念館對英女王進行悼念的籌備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2000年5月3日,英國白金漢宮,女王接見曼德拉
在非洲地區(qū),伊麗莎白二世似乎不是那么受歡迎。BBC頻道發(fā)布了一段4分半鐘的紀錄短片,內(nèi)容為英女王歷次訪問非洲的影像資料集錦。而非洲人在評論區(qū)的反應并不如BBC所預料的那樣友好。有網(wǎng)民評論道:“英女王與非洲的關系,是赤裸裸的帝國主義強權和血腥殖民的關系。”
而在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唁電中非常得體地對英女王的地位表示肯定,稱“伊麗莎白二世理所當然地受到臣民的愛戴和尊重,并享有在世界舞臺上的權威”。俄羅斯并不將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相提并論,認為女王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在政治層面并沒有做出令俄羅斯反感的事情;基于英女王訪俄之旅以及接待普京訪英一事,認為俄英兩國有過良好互動。
出于人情世故和外交禮節(jié),普京給予了英女王極高的評價。而普京表示“不會考慮出席葬禮”,則是出于對政治立場的重要考量。
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英俄關系處于低谷期,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惡劣。俄英互相發(fā)動制裁措施,并驅(qū)逐對方外交官。英國政府嚴厲譴責俄羅斯挑起沖突,前首相約翰遜多次赴烏克蘭訪問,并為烏方提供數(shù)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佩斯科夫表示,英女王在俄羅斯人心中沒有一席之地。俄羅斯顯然通過此種方式來表達對英國政府的極度不滿。另外,英女王是俄國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遠房表親,而尼古拉二世全家在1918年被蘇俄殺害。盡管普京表示不出席葬禮,事實上俄羅斯是否會被邀請也是一個疑問。
與伊麗莎白二世聲望近似,享年(95歲)只少一歲的納爾遜·曼德拉,是南非首位黑人總統(tǒng),被尊稱為“南非國父”。曼德拉2013年去世后,90余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十余位前領導人出席其葬禮。
曼德拉身世不算顯赫,只是部落酋長的兒子,并且早年喪父,但他憑大無畏的斗爭精神推動了種族隔離制度的結束,在遭受了27年的牢獄生涯后仍致力于促進種族和解,其巨大的成就和無私奉獻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靈。
美國給予了曼德拉非常高的評價,對其葬禮的重視屬于絕無僅有的規(guī)模。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夫婦、前總統(tǒng)卡特、小布什和克林頓,都攜夫人參加曼德拉的葬禮。26名美國國會議員也赴南非參加該悼念儀式。此外,美國白宮和公共建筑一連5天為曼德拉降半旗致哀。奧巴馬表示,曼德拉是這個星球上最具影響、勇氣和人性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不再屬于我們,而屬于時代。
日本政府計劃簡化“安倍國葬”,時長縮短至1.5小時。
4任美國總統(tǒng)之外,荷蘭國王、比利時國王、威爾士親王、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西班牙王儲)、丹麥王儲、瑞典王儲、挪威王儲、日本王儲和約旦王后等王室成員,均出席曼德拉葬禮。聯(lián)合國秘書長、英聯(lián)邦秘書長、歐盟委員會主席,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其他國際多邊組織的代表前往南非。
南非為曼德拉辦國葬效果斐然,而日本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辦國葬,似乎受到頗大爭議。2022年7月8日,安倍晉三遇刺身亡,日本政府隨后公布為其舉行國葬的決定。安倍國葬定在東京日本武道館舉行,其規(guī)格超過二戰(zhàn)后唯一辦過國葬的前首相吉田茂。
日本政府預計,將有6400多名賓客參加安倍國葬,其中包括第44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美國現(xiàn)任副總統(tǒng)卡瑪拉·哈里斯。190個海外代表團中,約有50個“國家元首級”貴賓。
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將出席安倍葬禮,并稱:“先生在將澳大利亞與日本的關系提升為特殊戰(zhàn)略伙伴關系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安倍先生是四方機制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的不懈擁護者?!?/p>
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稱,日程安排有沖突而無法參加,但屆時會安排高級別人物前往日本。普京則表示,即便收到日本政府的邀請,他也不會考慮出席。
據(jù)日本《讀賣新聞》的一項民意調(diào)查,超過半數(shù)受訪者表示反對國葬。日前,數(shù)千日本民眾聚集反對為安倍舉行國葬。反對國葬的民間團體,最近提交了一份要求取消國葬的請愿書,附有約40萬個簽名。因國內(nèi)輿論反對,日本政府計劃簡化“安倍國葬”,時長縮短至1.5小時。
岸田文雄政府原本希望通過吊唁外交的形式,吸引各國政要前來,以此提升日本的國際影響力。但日本民眾反對的輿論無法忽視,且安倍本人的國際影響力并不如其他大國元首,為其舉行國葬的背后意圖未免過于露骨。國葬是以國家名義為逝者舉行的葬禮儀式,其本身是表示對逝者的高度尊崇。而日本此番舉動引起的國內(nèi)負面反響,未免使人覺得安倍晉三的國葬資格名不副實。日本政府在此事上流露出的政治意味被廣而告之,實屬難堪。
2022年7月12日,安倍晉三的靈車駛離增上寺
2013年12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出席曼德拉的葬禮
2017年10月26日,普密蓬的葬禮出現(xiàn)了十余國皇室成員的身影
相比前首相的國葬,日本天皇的登基典禮更為風光。2019年,明仁天皇因身體不適宣布退位;德仁天皇隨后即位,時年59歲。德仁登基儀式隆重盛大,有來自18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兩千余位王室人物和政府高官出席。
出席者中,包括當時的英國王儲查爾斯、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夫婦、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爾特、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丹麥王儲妃瑪麗·唐納森、摩納哥國王阿爾貝二世,以及西班牙萊蒂西亞王后。
如今,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志愿為英女王服喪三天。二人均有在英國留學的經(jīng)歷,與英國緣分深厚,希望參加英女王的葬禮。這將是德仁天皇即位以來的首次出國訪問。從日本皇室與政府的舉止來看,日本對伊麗莎白二世懷有十分崇高的敬意,其悼念具有非同一般的誠意。
與伊麗莎白二世去世較為相似,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瑪九世)的逝世,對當?shù)厝藖碚f也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2019年10月22日,查爾斯出席日本天皇德仁登基儀式
普密蓬國王,是世界史上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君主(在位70年零126天,僅次于法國路易十四和英國伊麗莎白二世),于2016年10月去世,享年88歲。其不僅在國內(nèi)受到民眾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仰,國際地位與聲望之高也顯而易見。
作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王之一,普密蓬卻被泰國民眾視為獨立于政治之外的“父王”和“庇護神”。他在關鍵時刻緩解泰國異常緊張的政局,積極尋求非暴力紓緩局勢的途徑。普密蓬國王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技巧,及其與國民的良好互動,穩(wěn)定了泰國政局,加固了泰國王室的地位和威望。
普密蓬的葬禮出現(xiàn)了十余國皇室成員的身影,包括比利時王后、不丹國王夫婦、湯加國王夫婦、丹麥王儲、日本王子和公主、荷蘭女王、萊索托國王夫婦、列支敦士登公主、挪威王儲、馬來西亞代理元首兼霹靂州蘇丹夫婦、卡塔爾王子、西班牙前王后、瑞典王后、盧森堡大公和英國的約克公爵。除此之外,還有20余個國家派遣國家元首或高級政要出席其葬禮。
哪些王室地位崇高,哪些王室相對不受待見,可以從紅白喜事中窺見一二。
責任編輯謝奕秋 xyq@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