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對當下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學校應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平臺,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狀況積極調(diào)整教學策略。而在當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沉默現(xiàn)象已成為阻礙學生發(fā)展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應當基于陶行知的相關教育理論,正視課堂沉默現(xiàn)象,更深一步地探究應對策略,以陶行知的新教育理論為中心思想,從調(diào)整教學策略、改變學生思維以及開展課堂活動等方面展開分析,從而更好地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關鍵詞】陶行知;新教育;沉默現(xiàn)象
作者簡介:張燕艷(1986—),女,江蘇省啟東市善成小學。
陶行知說:“人類與個人最初由行動而獲得真知,故以行動始,以思考終,再以有思考之行動始,以更高一級融會貫通之思考終,再由此而躍入真理之高峰?!背聊F(xiàn)象是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普遍現(xiàn)象,而之所以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是由于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較為被動,常受制于教師的教學行為。這一現(xiàn)象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使其學習效率大大降低。為消除這一現(xiàn)象所帶來的危害,教師應當基于陶行知的新教育理論,向著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方向,積極調(diào)整教學策略。對此,本文具體探究小學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的應對策略。
一、調(diào)整教學策略
陶行知在其“六大解放”理論中提倡,教師應當通過教育,解放學生的各個方面,使其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由于大部分英語課堂中都存在沉默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當先明確沉默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根據(jù)教學實踐經(jīng)驗,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因為學生聽不懂而無法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有的是因為學生羞于表達,怕說錯了其他同學會笑話[1]。面對這種狀況,教師應該及時為學生掃清學習障礙,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基于陶行知思想的內(nèi)涵,真正為學生提供能力發(fā)展的“舞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一)引導學生表達
小學生不愿意開口講話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怕犯錯的恐懼心理。大部分小學生內(nèi)心比較脆弱,臉皮比較薄,怕自己在課堂上沒能正確回答教師的問題,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改變學生的這種心理,鼓勵學生勇敢開口,用委婉而溫和的語言去引導學生表達。這樣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積極表達,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能夠有效避免課堂沉默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二年級下冊Unit 6
“Lets go shopping”時,教師可以當場進行提問來活躍班級的氣氛。教師提問學生:“What did you buy at the supermarket yesterday?” 學生對這樣的話題有一定的顧慮,怕回答出錯惹別的同學笑話,思考過多之后,變得難以開口。部分學生嘗試回答教師,但因為忘記單詞的表達而結結巴巴,使得課堂陷入沉默。碰到這種情況,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勇于開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各樣的道具來提示學生,比如,教師指著蘋果,主動與學生展開互動,學生就很容易想起“apple”;指著香蕉,學生就會想到“banana”;指著文具用品,學生就會想到“stationery”等。這樣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運用正確的單詞回答教師的問題,課堂便恢復了活力。
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指點,搞清楚學生沉默的原因,用一定的實物來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迅速擺脫沉默的狀態(tài)。
(二)設計有趣的口語教學活動
教師作為英語課堂的設計者和引導者,一定要設計一些有趣的口語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機械地帶領學生學單詞、念句子、背課文,導致學生無法從思考中得到鍛煉,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生難以充滿自信并且勇敢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2]。如果教師不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口語活動,學生將會一直處于沉默的狀態(tài),無法開口和別人交流。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At the
snack bar”時,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了對話和小品。教師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扮演服務員,一組學生扮演顧客,然后讓扮演服務員的小組使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order?”提問,讓另一組用“I would like to order...”回答。這樣反復操練,讓學生熟悉不同點心和飲料的英語表達。有的學生說:“I would like to order a bowl of noodle.”有的學生說:“I would like to eat some dumplings.”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活躍的氣氛下用英語完成這個小品的表演,從而更好地打破沉默,達到鍛煉口語的目的。
顯而易見,有趣的課堂口語活動是應對小學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有利的調(diào)和劑,學生在輕松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更容易開口進行英語對話,擺脫之前恐懼和害羞的心理狀態(tài),自然順暢地用英語進行交談。
二、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
陶行知說過,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教師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此,教師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讓學生能夠主動大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不管是學生之間還是師生之間的交流,都要達到知無不言的境界。
(一)引導學生轉變觀念
為了徹底解決沉默問題,教師必須轉變學生的觀念,特別要重視個別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影響力,充分考慮到他們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什么影響。當教師鼓勵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表演時,一些內(nèi)向的學生的積極性也會被調(diào)動。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應該把機會留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上臺,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風采。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Story time”時,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到講臺面前講述他們最喜歡的英語故事,然后教師根據(jù)這個故事來問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What is the story mainly about?”“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等。這樣,學生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回答教師的問題。這對一些比較沉默寡言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刺激,他們也會想,自己是否也能夠上去表演一下,自己是否也能夠向同學分享一個英語故事,自己是否能夠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故事的內(nèi)涵和意義。
為了打破班級的沉默狀態(tài),教師要從觀念上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嘗試挑戰(zhàn)自己,讓學生意識到別人能夠做到的事情,自己通過努力也一定能夠做到。這樣,沉默的局面會徹底地被打破,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展現(xiàn)出自己最佳的一面。
(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沒有任何教學手段比提高學生的興趣來得更加有效,學生之所以保持沉默,在課堂上態(tài)度消極懈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教師教授的內(nèi)容缺乏興趣,沒有動力和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意識到這一原因,及時采取措施,讓學生積極投入課堂知識的學習中。這就需要教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朝著教師引導的方向去思考,去行動。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將課堂要點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呈現(xiàn),學生就會豁然開朗,跟著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去行動,這樣課堂沉默的狀態(tài)就能被徹底打破。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渠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展示不同動物的圖片,讓學生辨識動物園中各種各樣的動物,很多熱愛動物的學生會打破沉默,說出sheep、cow、 elephant、tiger、lion等動物的單詞。接下來教師可以問學生:“What does each animal like eating?”這樣學生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有的學生說:“The monkey likes eating bananas and sheep likes eating grass.”然后教師讓學生展開想象,就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編一個故事。這時,學生把動物擬人化,有的學生說:“The lion is the king of the forest and he asks all the other animals obey to him.”如此一來,一個個圍繞動物的生動的故事就被學生用英語編造出來了。
由此可見,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圍繞所學主題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能打破課堂沉默的現(xiàn)象,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開展學習。
三、積極開展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是小學課堂必要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傳統(tǒng)教學之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的途徑。陶行知非常強調(diào)開展課堂活動,認為這是能將思考和行動有機結合的方式。開展有意義的課堂活動可以徹底打破課堂沉默現(xiàn)象。
(一)加強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小學英語課堂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和學生之間展開對話,以及在課堂上編排一些采訪活動,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和辯論活動,讓學生投入實實在在的英語學習中。當然,師生互動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形式,教師在互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如何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讓學生不再保持沉默,自然輕松地展開交流和對話,這些教師都必須一一在實踐中充分考慮。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辯論、演講的方式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問學生:“In your opinion,what is the most meaningful festival in China?”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Spring Festival,有的說Mid-Autumn Day,有的說National Day等。這時教師讓回答國慶節(jié)的學生說說為什么覺得國慶節(jié)非常有意義。這個學生回答:“When I see our national flag rising, I always feel very excited and proud.”接下來,教師順勢調(diào)動課堂氣氛,同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以“My great country”為主題,開展演講比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情懷。
師生互動是打破課堂沉默局面的有效方法,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當學生說錯的時候,教師千萬不能直接批評學生,這樣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增進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完成課堂學習
任務。
(二)組織豐富的課堂表演活動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單憑師生互動是無法完全打破沉默現(xiàn)象的,有些學生生性膽怯,不愿意張口說英語,更不愿意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要組織豐富的課堂表演活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融入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中。表演有很多種形式,唱歌、詩朗誦和演小品,這些都可以成為課堂活動。教師要充當好組織者,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表演活動中學到知識,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并且更好地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中。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Unit 6“An intere-
sting country”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表演活動。很多學生都說自己心目中最有趣的國家是中國,教師讓學生唱一些愛國歌曲,朗誦幾首愛國詩歌,接下來讓學生表演小品“Travelling in China”。小品的內(nèi)容為一個導游帶領一個外國團隊來到中國旅游,團隊先到了北京,學生介紹了北京的“The Great Wall”“The Imperial Palace”“Tiananmen Square”等,接下來團隊去了上海,學生介紹了上海的“The Oriental Pearl TV Tower”“the Bund”“Yu Garden”“Nanjing Road Walking Street”等。學生用英語表達出自己對各個地方和景點的看法和意見:“Beijing is really ancient and grand, while Shanghai is quite romantic and fascinating.”豐富有趣的小品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杰地靈的有趣國家,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能力。
課堂表演活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必不可少,小學生的注意力有限,他們往往會因為教學內(nèi)容枯燥乏味而保持沉默,無法在課堂上完全集中注意力。組織課堂表演活動能讓學生真正投入日常生活的表演,讓他們體會到表演的樂趣,打破課堂沉默的局面。
總之,隨著英語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學生聽和說的能力培養(yǎng)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jù)更大的比重。因此,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分析課堂沉默現(xiàn)象的原因,采取合適的措施應對,徹底打破小學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王晶.陶行知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作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1):102.
[2]李亞玲.踐行“六大解放”思想 提升學生“說”英語的能力[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0(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