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玲
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實現(xiàn)小學語文和德育的融合教學,利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質,擁有越來越多的發(fā)展機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的教學策略有很多,教師認真負責,提供優(yōu)質教學服務,高效化推進教學指導工作、德育實踐工作,可以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來說大有助益。
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基礎知識,實現(xiàn)學科成績、認知水平、思維靈活性的全面提升。小學階段的德育極大地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應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精神,并找到正確的發(fā)展方向。還要多角度探尋小學語文德育的有效策略,教學實踐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生的可塑性極強,成為高素質人才只是時間問題。
一、小學語文德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合教學質量偏低
小學階段,德育的形式化現(xiàn)象較為明顯,語文課堂的填鴨式教學無法激發(fā)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無法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無法逐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小學語文和德育的融合教學質量偏低,部分教師對此有著錯誤的認識,沒有選好教學方法,沒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沒有為小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教學服務,如此一來,德育工作的推進阻力很大,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道德教化難度較高
道德教化應該產(chǎn)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全方位、多角度滲透德育,貫徹落實各項育人計劃,才有益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有效學習、綜合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學科成績的快速進步。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小學語文與德育的關聯(lián)不大,教師授課環(huán)節(jié)存在互動表面化問題,師生矛盾隨之增多,道德教化難度較高,學生很少思考道德問題,認知發(fā)展質量不高,能力水平和主體優(yōu)勢的提升更加困難。
(三)課堂氛圍并不熱烈
小學語文課堂的德育氛圍并不好,教師沒有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心理變化、思想動態(tài)就展開教學指導,致使學生心理問題明顯增多,容易受到不良內容的干擾,樹立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等。小學語文課堂的德育趨于表面,實際教學的啟發(fā)性不足,甚至缺乏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有效性,學生應付學習任務,無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便更難走上個性化及成熟化的發(fā)展之路。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滲透德育思想
語文教材內容豐富,體現(xiàn)著各種有益的思想,多篇課文均配有插圖,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視頻和圖片,將德育相關思想更好地滲透給學生,通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促使他們主動學習理論知識,認真學好基礎知識,并對接下來的課堂活動充滿期待。如《升國旗》這篇文章就體現(xiàn)著愛國主義精神,筆者結合多媒體直觀化展示視頻課件,輕松激發(fā)了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十分主動,閱讀理解的同時產(chǎn)生了深刻印象,課堂德育效果極佳,最后提問:“同學們喜歡參加升旗儀式嗎?”“在升國旗的時候脫帽及行禮表示什么?”“你最想去哪里參加升旗儀式,如果有機會,你要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這些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精準傳遞愛國主義精神。在多媒體技術的大力支持下,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價值會有更好的體現(xiàn)。
(二)教師發(fā)揮重要作用,促進學生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正確的“三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引領學生走上正確的發(fā)展之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通過親身示范,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成功開啟智慧之門。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摒棄傳統(tǒng)觀念,轉變教學思路,調整教學策略,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使他們愛上學習,同時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成長。如某小學有這樣兩位教師,其中一位性格溫和,另一位則十分嚴厲。性格溫和的教師工作能力極強,經(jīng)常與學生溝通交流,并給學生做出示范,耐心引導學生,所在班級一片和諧,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很高,德育工作的推進非常順利,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比較嚴厲的教師工作能力雖強,卻沒有深入學生群體贏得學生的充分信任,所在班級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許多學生自卑心理較為嚴重,且學科成績較差,甚至對學習語文失去了興趣。教師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表現(xiàn)等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影響一目了然。注意提升自身修養(yǎng),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充分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加強小學語文德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各位教師繼續(xù)探索多元化的融合教學途徑,深入研究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策略,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三)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加強教學指導
語文教師應把握好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優(yōu)化教學設計,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把握好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教學指導工作時,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心理變化,再改善他們的不良情緒,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小學語文德育質量迅速提高,有望收獲意外驚喜。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人格特點,及時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對于語文德育教學實踐工作的高效化推進來說可以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何樂而不為?如在教學《小草和大樹》一課時,為讓小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受到啟發(fā),筆者特意組織了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進入不同的角色,去演繹課文內容,快速理解,深層感悟。班級學生年齡很小,他們的內心是十分純潔的,教師的肯定、鼓勵和評價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源泉。因此,可以利用鼓勵性的話語,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質量;可以利用啟發(fā)性的話語,啟發(fā)學生小組討論,展開激烈的討論,在暢所欲言中充分活躍語文思維,有信心轉化知識經(jīng)驗,從而提高綜合性的學習能力。
(四)聯(lián)系生活組織教學,培養(yǎng)良好品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妨總結關鍵詞、關鍵句子,以這些內容為主要的切入點滲透德育,推進德育工作。與此同時,教師應該掌握好教學節(jié)奏,對不同文章的教學價值有正確認識,通過挖掘不同的文章內容,找到關鍵的字、詞、句子,有效地落實德育。如在學習《父愛之舟》這篇文章的時候,多個場景可以體現(xiàn)出父愛,父親對于孩子那深沉的愛值得學生理解感悟。教師圍繞關鍵詞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選出合適的段落,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嘗試引入生活實例,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生活化的學習意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以整體提高,小學生輕松樹立“愛父母”的正確思想,德育生活化,融合教學成效顯著,隨之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可以端正更多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
(五)閱讀寫作有機結合,全面深化德育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同等重要,深化德育的過程當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實現(xiàn)寫作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養(yǎng)成讀寫結合的好習慣。筆者認為,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可以滲透德育,同時深化德育,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一邊推進閱讀教學,一邊開展寫作指導,語文德育環(huán)環(huán)緊扣,小學生的主動探究積極性更高,這樣學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真正地愛上讀寫,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所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積極參與后續(xù)的學習活動,有著令人驚喜的出色表現(xiàn)。如在講授《白楊》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就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帶著豐富的感情高質量完成朗讀任務。緊接著,提問學生:“你們認為,課文最精彩的部分是哪里?”不同學生給出的答案不同,不著急評價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而是鼓勵學生繼續(xù)朗讀,反復朗讀課文最精彩的一部分,去了解白楊的特點,總結白楊的高貴品質,學會概括中心思想,將記憶最深刻的句子摘抄下來作為寫作素材。學生帶著情感反復朗讀,可以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生產(chǎn)生模仿意識,然后規(guī)范自身行為,理清了課文脈絡,主動加入小組討論,展開深入學習,將獲取到不一樣的認知體驗。閱讀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可以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予以啟發(fā),在學生需要肯定的時候予以表揚,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理解興趣十足,才能表現(xiàn)出更強的主體創(chuàng)造力。寫作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可以布置不同難度的練習任務,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而重點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品質,塑造他們的良好性格,德育全面深化,學生優(yōu)質完成寫作任務的過程也就是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的過程。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德育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非常高,需要語文教師深入研究,做出全面總結,把握合適的時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從而學好基礎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繼而擁有越來越多的發(fā)展機會。德育和小學語文的融合教學勢在必行,新時期,積極探索多種途徑,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將培育出大批高素質人才,對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而言非常有利。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德育品質得以更大程度的提升,促使其充分發(fā)揮主體優(yōu)勢,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