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麗
《昭徳新編》說(shuō):“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焙娴镊攘κ且?yàn)楹募澎o,才能映光返照。人心要是能靜到極致,也會(huì)生出一種智慧來(lái)。澄澈通明,不過(guò)一個(gè)“靜”字。
讀書之人,喜歡“靜讀”。圓月高照,不必挑燈,或站于廊下,或立于窗前。一卷書,一盞茶,讀到夜深處,蟲聲隱匿,天地一片靜謐。紅塵三千,瑣碎無(wú)數(shù),此時(shí),看似一無(wú)所有,實(shí)則心中早已繁花錦簇。靜的盡頭,不是虛無(wú),是永恒。
靜是一種氣質(zhì),非通透者不可得。
蘇東坡有一句詩(shī):“無(wú)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膘o坐之下,上觀天下觀地,中間觀自己。靜坐的妙處,便是晨光蜿蜒而長(zhǎng),適合自查疏漏,彌足珍貴。靜坐聽雨,靜賞雪落。四季流轉(zhuǎn),韶華綿延不絕。靜,是休,是養(yǎng),是收,是生。
《禮記·大學(xué)》中說(shuō):“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人生多事,宜謀定而后動(dòng)。心安還需靜。心不動(dòng),人不妄動(dòng),不動(dòng)則不傷,免去萬(wàn)般苦。人生所得,皆為所思。思慮靜,不易被擾,利欲不近,煩惱遠(yuǎn)離。
我更喜歡宋朝程顥的詩(shī):“萬(wàn)物靜觀皆自得,四時(shí)佳興與人同。”靜待花開,是一種隱忍的喜悅;靜看花落,是一份隨緣的自在。守住這份心靜,當(dāng)如締造一身鎧甲,抵御一切浩蕩風(fēng)云、起落沉浮。心靜,方顯目明,哪怕置身茫?;囊?,也不會(huì)誤入歧途。不疾不徐,欲求得當(dāng),喜憂都能接受,來(lái)去乾坤自如。
靜,是人生之高境。你能守住靜,就能守住人生,得一方安寧。
(摘自《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