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賓
美國制衡“一帶一路”的最新思路,體現(xiàn)在《創(chuàng)新與競爭法案》(以下簡稱《法案》)中。這是一個在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具有高度共識的法案,2021年6月參議院通過,2022年2月眾議院通過,2022年3月28日參議院又通過法案修訂版。目前該《法案》正在統(tǒng)一兩院文本,之后經美國總統(tǒng)簽字生效。《法案》原名《無盡前沿法案》,立法目的直指中國, 詆毀中國發(fā)展道路和內外政策,渲染“中國威脅論”,鼓吹開展對華戰(zhàn)略競爭。對《法案》中涉及“一帶一路”的內容,筆者提出幾點初步感想。
第一,美國制衡“一帶一路”的思路是聯(lián)合西方盟友,制衡方式是提供“一帶一路”的替代公共產品,制衡手段是推廣環(huán)境、人權等高標準,在標準上一爭高下,以“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思路是擁抱全世界,包括西方在內,例如對接歐盟“歐亞互聯(lián)互通戰(zhàn)略”、與西方積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與美國主導的國際機構(如世界銀行和IMF)開展“一帶一路”合作??梢?,“一帶一路”倡議比美國應對“一帶一路”的思路,更具包容性,道義上更高一籌。
“一帶一路”倡議聚焦高標準建設,近年來在綠色絲路、廉潔絲路、債務可持續(xù)等方面取得很大進步。近日頒布的《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fā)展的意見》,第一次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明確要求“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電項目,穩(wěn)慎推進在建境外煤電項目”。這使得美國法案中提出的聯(lián)合盟友逼迫“一帶一路”去煤化的企圖無的放矢。在這方面,習近平主席給亞投行的寄語,也適用于“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即“把遵循國際通行標準、尊重普遍發(fā)展規(guī)律同適應各成員自身發(fā)展的實際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國際發(fā)展合作最佳實踐”。
第二,美國選擇歐盟作為抗衡“一帶一路”的主要伙伴?!斗ò浮繁砻鳎绹M谥坪狻耙粠б宦贰钡倪^程中強化跨大西洋合作,把歐盟作為制衡“一帶一路”的主要依托,體現(xiàn)“聯(lián)歐制華”思路。從我國的角度講,發(fā)展國際關系的政治依托是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推進多邊主義的關鍵在于與歐盟合作。從歐盟的角度講,意識形態(tài)與美國保持一致,但在經貿發(fā)展、氣候變化、多邊主義等方面與中國存在廣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盡管中國與歐盟的關系比較復雜,但歐盟有“向東看”的強大利益驅動。特別是這次俄烏危機,將使歐盟進一步反思對美的依賴,進一步走向戰(zhàn)略自主。
第三,美國聯(lián)合盟友的路徑是,整合西方社會關于國際基建合作的現(xiàn)有主要倡議或機制,包括歐盟的“歐亞互聯(lián)互通戰(zhàn)略”、藍點網絡、三海倡議以及歐盟和日本共同提出的650億美元的合作倡議。近十年來,我國推出不少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共產品,從“一帶一路”、亞投行到多邊開發(fā)融資合作中心(MCDF)。在此過程中積累的一條重要經驗是:一項國際倡議能否成功,處理好與現(xiàn)行同類國際倡議或機制的關系至關重要。例如,“一帶一路”強調與參與國的政策溝通,包括西方國家的政策;亞投行的基礎制度來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并與世行廣泛開展項目合作;MCDF在建章立制之初就注意向同類機構取經。對傳統(tǒng)同類機制釋放善意并主動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和敵意,并借鑒傳統(tǒng)機制的合理因素完善自己。美國整合現(xiàn)有機制來制衡“一帶一路”的路徑選擇,與此具有相似之處。
第四,作為美國制衡戰(zhàn)略的組成部分,《法案》資助抹黑“一帶一路”的行動?!斗ò浮肥跈喑闪ⅰ皯獙χ袊绊懥稹?,從2022至2026財年每年撥款3億美元,其中明確資助公民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發(fā)布“一帶一路”負面影響報告。眾議院版本還要求美國國務院領銜各聯(lián)邦機構,針對“一帶一路”參與國編制國別報告,反映“一帶一路”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包括:“一帶一路”給參與國造成的長期資金負擔;給中國國有企業(yè)帶來的好處;中國向參與國施加的政治影響;其他有利于打擊這些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積極性的信息等?!斗ò浮吩俅巫C明,美國為了抹黑“一帶一路”是舍得下血本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國家發(fā)展成就那么大、發(fā)展勢頭那么好,我們國家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這是做好國際輿論引導工作的最大本錢?!痹诟哔|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的新階段,有必要采取更有力手段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更有效反擊美方抹黑“一帶一路”的做法。
第五,警惕美國利用在國際機構“去俄羅斯”的現(xiàn)成經驗,推動國際機構“去‘一帶一路”。俄烏危機爆發(fā)后,美國聯(lián)合盟友在國際機構發(fā)起一系列“去俄羅斯”的隱形戰(zhàn)爭,某種程度上達到了羞辱、孤立甚至驅逐俄羅斯的目標。《法案》要求聯(lián)合歐洲國家,應對“中國利用聯(lián)合國平臺,推進‘一帶一路合法化并作為全球產品的做法”?!斗ò浮诽峒?,國際機構紛紛簽訂備忘錄加入“一帶一路”,其中就有聯(lián)合國、世界銀行、IMF和幾乎所有的主要區(qū)域多邊開發(fā)銀行。應警惕美國采取“去‘一帶一路”的做法,一方面堅持高標準建設“一帶一路”,讓國際機構感到支持“一帶一路”處于道義制高點,“我做對了”;另一方面,秉持多邊主義和國際法治,指出“去‘一帶一路”違反國際機構章程,“美國,你錯了”,從而引導國際機構主動抵制“去‘一帶一路”。雖然對于“去‘一帶一路”不必過度擔心,但須有思想準備。國際機構是維護東西方關系的最后一塊緩沖地帶,用得好可以避免國家關系滑向更深深淵,甚至拯救全球化。
第六,關于中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斗ò浮芬竺绹鴩鴦赵簠f(xié)調國家情報機構,向國會提交報告說明中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報告應涵蓋《法案》列明的40個主要國際組織,內容分為四個方面:一、過去10年中國提升其在國際組織影響力的做法,例如與其他國家在國際組織協(xié)調投票權模式、擔任D1以上領導職位的中國籍人數(shù)、中國在國際組織投入資金的變化、中國話語體系在國際組織的推廣、中國在國際組織推進“一帶一路”合法化的活動、中資背景的技術公司為國際組織提供設備服務的情況,等等;二、研究中國的戰(zhàn)略文件,搞清楚中國擴大在國際組織影響力的終極目的;三、研究中國擴大在國際組織影響力的具體舉措,例如鼓勵中國人申請國際組織高級職位的激勵政策、中國在國際組織對其他成員實施經濟脅迫行為、以捐贈等經濟或其他手段影響國際組織;四、在人權、網絡主權、人工智能規(guī)范、勞工、國際標準制定、航海自由領域,中國向國際組織施加影響的成敗案例。
《法案》要求調研中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充分表明:一、美國法律的政策化、工具化,以服務國家利益為目的。只不過手段舉措的重心是制衡中國,而非自強,雖不高明,但很實用。二、把對策措施建立在實際調研基礎上,以調研支撐決策的做法具有機制化、系統(tǒng)性、累積性的特點。重視部際協(xié)同、信息共享,而不是各家“敝帚自珍”。有跡象表明,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成功做法引起了美國關注,美國效仿中國抄“一帶一路”作業(yè),2019年提出“藍點網絡”,繼而提出了“重建更美好世界”(B3W)計劃。
綜上所述,美國應對“一帶一路”倡議采用的是多層次戰(zhàn)略,有聯(lián)合盟友的策略,有標準之爭的內容,也有攻擊抹黑的行動,卻不存在“接觸”或“合作”的一絲跡象。對于來自美國的正面競爭,我們歡迎;對于抹黑攻擊,我們堅決反對。
(編輯 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