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玲珍
民安小學開展家庭勞動課程,做好人員、空間、時間互補,使勞動教育全方位普及。學校開辟了勞動實踐基地,劃分一班一責任田,做到人人參與、班班有別、級段互補,探究勞動教育與全員參與、全方位實施、全學科融合“三全”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提升實踐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成為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時代新人。在科研團隊的共同探究下,學?!叭眲趧诱n程順利誕生。
一、全學科融合,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以“跨界融合”為手段,多平臺融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打破邊界,全員參與,全學科融合,全方位實施,創(chuàng)設勞動實踐機會,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習得勞動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勞動精神,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把語文、數(shù)學、英語、道德與法治、信息科技、美術和勞動教育進行整合,形成勞動內涵、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果實、養(yǎng)成勞動習慣四大主題內容,具體見下頁表。在環(huán)境的建設中,學校整合勞動教育內容,形成具有校園特色的課程。目前,學校已開發(fā)“無土栽培課程”“美食課程”“手工課程”“創(chuàng)編課程”“編程課程”等多門課程,專門開辟“行知園”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勞動中養(yǎng)成文明衛(wèi)生的行為習慣,感受勞動不易,珍惜勞動成果。
學校融合勞動教材的家庭任務清單,從清潔與衛(wèi)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yǎng)、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農業(yè)生產勞動、傳統(tǒng)工藝制作、現(xiàn)代服務業(yè)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工業(yè)生產勞動10方面,研制民安小學家庭勞動課程,通過螺旋上升式的清單設置,循序漸進地教會學生做家務,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不怕困難的勞動精神。
二、全員參與,學校引領,家庭主導,社區(qū)協(xié)同
學校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立足于跨界融合,將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家庭與社會進行統(tǒng)整,構建“老師—學生—家長”一體化勞動素養(yǎng)的校本化課堂引領方式,形成活動浸育、家校社共育,最大程度地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1. 學校引領,確定跨界主題
學校引領的跨界主題實踐,根據勞動義務教育課程和育人目標,每個月、每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在教學內容上,學校把勞動課程與全部學科教學、學?;顒?、研究活動進行了整合,既促進了教師課程領導力,還讓勞動教育研究更有方向性。
2. 家庭主導,落實任務清單
家庭主導實踐過程中,家長與學生以落實家庭任務清單為引領,以學生為中心,圍繞日常生活、生產勞動與服務性勞動三大方面的十個任務群,涉及日常生活的所有勞動。以家庭中長輩為主要指導老師,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為主要內容,通過勞動實踐,培養(yǎng)學生生活能力和良好衛(wèi)生習慣。學生在日常持之以恒地練習,將勞動實踐內容轉化為良好勞動習慣,既尊重學生個性選擇,又可以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既可以創(chuàng)造性勞動,又可以增進親子融合。
3. 家校社全方位協(xié)同,創(chuàng)新形式,成果展示
為了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拓展學生學習和實踐空間,為他們體驗創(chuàng)設更多平臺,學校利用本地的家電品牌資源,與附近廠企結對共進,簽訂勞動特色基地,開展勞動教育。由學校發(fā)起主題,每個年級分配任務,一年級一特色,一老師一班級授課,一生一家庭開展,班班落實落實,將家庭、社會融入活動中來,共同見證家校社協(xié)同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
三、全方位實施,創(chuàng)新“三全”勞動教育評價方式
“三全”模式的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柏S富的語言”是評價的關鍵,“靈活的方式”是評價的亮點,“多樣的內容”是評價的重點。學校充分發(fā)揮老師、學生、家長、社會團體等不同的評價主體積極性。
例如,在一、二年級“三全”勞動教育評價中,評價總分為100分,其中自評20分、同學評20分、家長評30分、教師評30分。根據評價結果,由班級評選出家庭美容師、整理小能手、廚師小達人、愛心養(yǎng)殖員、巧手小工匠;學校大隊部根據一個學期評選總得分前50%,頒發(fā)“愛勞動新時代好少年”獎狀。這樣的評價形式,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明確努力方向。學生在教師指導、家長參與、社會支持下歷經實踐、探索、反思。通過一次次的展示,讓學生收獲勞動成果,增長勞動技能,同時體悟了自身對社會、他人的價值,增強了責任感。
注:本文系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yǎng)工程”專項科研項目“小學勞動教育‘三全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BQW2021XZX0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