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
6月30日,一男子在家里暴力踢打孩子的視頻引發(fā)廣泛關注。寧波警方發(fā)布通報:董某和胡某兩夫妻因家庭瑣事發(fā)生矛盾,董某情緒失控毆打其幼子,已將董某依法傳喚到案。無獨有偶,今年4月中旬,一名幼童在被喂食過程中遭到一男子多次扇耳光、卡脖子虐待的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巢湖警方針對該視頻發(fā)布通報:因家庭瑣事產生矛盾,程某情緒失控毆打幼子,已被傳喚到案。
同樣是因家庭瑣事產生矛盾,同樣是情緒失控,同樣是毆打幼子。視頻畫面觸目驚心,公眾莫不義憤填膺。孩子屬于弱勢群體,最需要全方位的保護,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對兒童施加侵害。而本應成為孩子避風港的父母卻成為侵害者,將暴力手段施加在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更加于情難恕、于法難容!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但近年來家庭暴力虐童事件頻頻發(fā)生,某些喪失人性的父母,虐待、毆打未成年子女的手段令人發(fā)指。這些案例一次次在敲打我們——保護兒童不遭受家庭暴力,全社會都應該保持高度警覺。
在家庭中成年人對兒童的暴力傷害是容易被忽視的,父母對孩子的暴力傷害,往往發(fā)生在私密的家庭空間,且常被冠以“教育”之名。一些家長法律意識淡薄,不懂“教育”與“暴力”的界限。此類事件頻發(fā),根源在于一些家長對兒童的人格和權利的蔑視。在這些家長眼里,打自己的孩子是家務事,別人管不著。殊不知,家暴式虐童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段闯赡耆吮Wo法》和《反家庭暴力法》都有相關規(guī)定。特別是《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設了“虐待被監(jiān)護、看護人罪”。家長們應增強法律意識、知法懂法,要知道孩子是享有平等權利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另外,少數(shù)知情人,比如親友、鄰居等,也常常抱著這是別人的家務事、外人不便插手的認知或心態(tài)視而不見?!段闯赡耆吮Wo法》修訂案中增加的“強制報告制度”,規(guī)定了與兒童密切接觸的人員發(fā)現(xiàn)有虐待孩子等情形時,有主動報告的義務。可是,在現(xiàn)實中,很多人還是選擇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家長的無知和周圍人的漠然,給受害的孩子帶來的可能是一生的陰影和噩夢。對兒童的虐待,不僅會對其身體造成傷害,也會在他們心理上造成無法撫平的創(chuàng)傷。
保護未成年人并不缺乏社會共識,缺的往往是源頭的防范和震攝以及精準監(jiān)督、及時制止。當保護兒童的屏障被人為破壞,社會正義的手如何伸向家庭?這其實需要公眾的警醒:家庭,不是法律的空白地帶;虐童,也絕不只是“家務事”。杜絕家庭虐童事件,不僅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家庭、社會以及相關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形成強有力的監(jiān)督體系、完善救助機制和領養(yǎng)體系,都可以加固筑牢保護網(wǎng),幫助孩子遠離家庭暴力。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家庭和社會都應當呵護孩子。為他們營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編輯/閔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