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檔案】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xiàn)代作家,黑龍江呼蘭(今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1933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同年與蕭軍合出文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在魯迅的幫助下發(fā)表中篇小說《生死場》,描寫東北農民的悲慘生活和抗日斗爭。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病逝。另著有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馬伯樂》、短篇小說《牛車上》《小城三月》、散文《窗邊》《回憶魯迅先生》等多部(篇)作品。
【文筆風采】
蕭紅的作品語言質樸、直率,即便是小說,也能給人詩意般的感覺。例如,讀《呼蘭河傳》,就像聽一首來自遙遠的小城的歌謠,讓人沉醉。她用自己的方式敘寫平凡人、平凡事,清新自然的語言中飽含著對人與事的關切和獨特理解。天然去雕飾的語言,讓蕭紅的作品透著稚拙淳樸的美和獨特醇厚的情調,自成風格。
【語段精摘】
1.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選自《呼蘭河傳》
2.春,好像它不知道多么忙迫,好像無論什么地方都在招呼它。假若它晚到一刻,太陽會變色的,大地會干成石頭,尤其是樹木,那真是好像再多一刻工夫也不能忍耐。
——選自《小城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