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書
“樂府”是什么?
“樂府”是古代朝廷掌管音樂的機關(guān)。是的,你沒看錯——早在漢武帝時期,我們重視文化藝術(shù)的祖先就成立“樂府”這個部門,專門用來制作樂譜、收集歌詞(詩篇)和訓練音樂人才。后來,人們將這個部門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詩、樂府歌辭,“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
走進經(jīng)典詩篇
《樂府詩集》記錄了自漢魏到唐、五代中誕生的5000 多首“歌詞”,取材廣泛,內(nèi)容也五花八門。
《孔雀東南飛》:社會新聞
《孔雀東南飛》題目源自詩的首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取材于東漢年間的一樁婚姻悲劇。在當時,這屬于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
劉蘭芝與焦仲卿是一對恩愛夫妻,但焦仲卿的母親卻把劉蘭芝逼回娘家。劉蘭芝回娘家后,很快就有人上門提親。你以為接下來的發(fā)展是劉蘭芝投入新的婚姻生活?才不是。這對小夫妻雙雙殉情了!
這場集合了諸多矛盾和掙扎的愛情悲劇,被人們編成了歌詞,代代傳唱。
《木蘭辭》:歌頌英雄
不會有人沒聽說過花木蘭吧?作為一位經(jīng)典女英雄,花木蘭不僅是中國人的偶像,還有一大群外國粉絲。這樣一位忠孝兩全的小姐姐,自然要有自己的“主題曲”!
故事發(fā)生在南北朝時期,朝廷緊急征兵,木蘭父親的名字赫然在列。只是父親年老體衰,家中又沒有合適的男丁,木蘭想了又想,決定自己替父參軍!
木蘭女扮男裝、奔赴戰(zhàn)場,多年后終于凱旋?;氐郊业哪咎m卸下鎧甲、梳妝打扮。木蘭的戰(zhàn)友這才發(fā)現(xiàn),和他們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哥們兒”花木蘭,居然是個女孩子!
《古從軍行》:表達觀點
古代讀書人應(yīng)該怎樣表達對皇帝決策的不贊同?可以上本奏折,可以寫寫“大字報”,還可以唱一首歌。唐代詩人李頎為了表達對唐玄宗開邊政策的不滿,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著名的“反戰(zhàn)歌曲”——《古從軍行》。
“歌曲”先描寫那時艱苦的從軍生活:白天很忙,夜里很冷,四周都是荒野,真是太慘了!最后道出——士兵們的拼死作戰(zhàn),只換來一些葡萄種子。
原汁原味品經(jīng)典
《樂府詩集》中收集的詩詞大多是在民間傳唱的名篇,雖然也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但與其他文言文相比,難度一點兒也不高。不信,我們就來試試文言文的零基礎(chǔ)閱讀,原汁原味地品味古人經(jīng)典。
木蘭詩(節(jié)選)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樂府詩集》的“小編”
郭茂倩,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我們一般把他作為《樂府詩集》這本書的作者。更準確一點兒說,他是《樂府詩集》的編者。他整理了從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 多首。
《古從軍行》里的“蒲桃”是什么?
“空見蒲桃入漢家”中的“蒲桃”就是葡萄。據(jù)說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寶馬,進攻西域。當時隨汗血寶馬進入漢朝的還有蒲桃和苜蓿的種子。
花木蘭真實存在過嗎?
花木蘭這位女英雄,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我們并不清楚她的真名是不是叫“花木蘭”,也有專家說她姓“魏”。木蘭從軍的故事大約發(fā)生在北魏時期,之后的朝代對其都有追封。唐代皇帝封其為“孝烈將軍”?,F(xiàn)河南虞城仍建有木蘭祠,祠中設(shè)木蘭像,并幸存兩塊祠碑。
孔雀會飛嗎?
孔雀真的會飛嗎?當然。不過,孔雀的飛行技術(shù)很一般,只能進行滑翔,飛不高也飛不遠。孔雀如果遇到了危險,它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抬起腿來大步飛奔,而不是撲扇著翅膀飛走。所謂“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很可能是藝術(shù)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