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濤
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迫于全國人民的和平呼聲,電邀毛澤東赴重慶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1945年10月10日,《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xié)定”)在重慶簽訂。毛澤東回延安后,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繼續(xù)在重慶和國民黨談判。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部署,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轉赴南京,繼續(xù)同國民政府代表進行和平談判。隨著中共代表團進駐梅園新村,國共談判的中心也從重慶轉移到了南京,開啟了史稱“國共南京談判”的重要一頁。
早在1945年底,針對國民政府派員接收南京、上海、武漢等各大城市并決定返都南京的情況,中共代表團和中共中央重慶局就多次商量、研究中共代表團遷往南京及在南京建立黨的領導機關、在上海設立辦事處等問題,其中首先需要解決的是駐地的房子問題。1946年1月,周恩來委派曾長期在上海工作的劉少文去上海,利用他的社會關系在南京和上海為中共代表團及新華日報社物色合適的房子,后又派遣祝華、陳展等前往開展工作。
1946年3月,中共代表團工作人員、中共中央南京局行政處長龍飛虎提前來過南京,找國民代表大會秘書長洪蘭友、南京市市長馬超俊及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吳鐵城等人,希望他們?yōu)橹泄泊韴F解決住房問題。盡管國民黨方面在南京接收了大量的敵偽房產,但是為了限制中共代表團的人數和活動,他們都是當面答應得很好,事后卻一拖再拖。1946年4月2日,周恩來在重慶致函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宋子文,要求在上海、南京撥予敵偽房屋,作兩地中共辦事處。
子文院長先生勛右:
敬啟者,抗戰(zhàn)勝利,政府還都在即。茲為與各方聯(lián)系及時協(xié)商起見,敝團亟應在京、滬兩地籌設辦事處。又,第十八集團軍駐渝辦事處亦需遷往南京辦公。敬祈飭屬在南京撥予房屋兩幢,在上海撥予房屋一幢,俾便派員籌備,以利建國工作。用特奉懇,并請賜復為感。專此。袛頌勛綏!
周恩來謹啟
四月二日
4月4日,周恩來就中共代表團設立駐京、駐滬辦事處用房事宜,又致函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蔣夢麟。
夢麟先生勛鑒:
久違塵教,近想道履,清潔為念!
政府還都在即,敝團為與各方聯(lián)系及時協(xié)商起見,擬于京、滬兩地籌設辦事處。又,第十八集團軍駐渝辦事處亦應遷京辦公。敬祈鼎力轉飭負責機關在南京撥予房屋兩幢,上海撥予房屋一幢,俾便派員前往籌備。用特函懇,并請賜復,無任感禱。耑白。袛頌勛綏!
周恩來謹啟
四月四日
然而,蔣夢麟在復函中稱:“所需房屋,請自先物色,俟覓定后如系敵偽產業(yè),尚未指定用途,可由院飭上海蘇浙皖敵偽產業(yè)處理局撥租?!笨梢?,國民黨方面依然是一拖再拖,遲遲不肯解決。宋子文在給上海市市長吳國楨的密電中,就中共提出撥予房屋建上海辦事處的事宜,奉蔣介石旨意,令其“希予婉卻”。
4月中旬,周恩來又委派龍飛虎代表中共代表團、劉恕代表十八集團軍辦事處、石西民代表《新華日報》,到南京與國民政府交涉用房事宜,雖通過邵力子多次居中周旋,但房子問題仍遲遲沒有解決。后周恩來多次催促,到了4月下旬,龍飛虎以周恩來和中共代表團即將來南京為由再次催促國民黨方面,最后由國民參政會秘書長雷震出面協(xié)調安排。直到5月1日,龍飛虎、石西民等人才接到通知,將梅園新村30號和17號撥給中共代表團使用。
梅園新村17號
梅園新村是一片建造于1930年代的建筑群落,由著名水利專家、中國現代水利工程技術的開拓者汪胡楨在南京集資組建的樂居房產公司購地營建。因附近有桃園新村,故將此地取名為梅園新村。梅園新村30號占地面積431.75平方米,是一個被灰色的矮圍墻包裹的院落,西式牌樓,黑色雙開門,門上鑄有鐵花形門圈,院內的主體建筑朝南,為歐美風格,是一層帶閣樓的紅瓦青磚房,坡面屋頂。梅園新村17號占地面積501.13平方米,為臨街的一個院落,黑色的朝西雙開大門,主建筑是臨街的一座三層樓房,底層為車庫,樓南有一花圃。
梅園新村位于總統(tǒng)府東側,距總統(tǒng)府僅約300米,兩者都緊鄰當時的國府路(現漢府街)。記者浦熙修于5月2日(中共代表團入駐梅園新村前一天)在《新民報》撰文《中共代表下榻處 國府路上梅園村》。
記者今晨去拜訪了土地公公馬(超?。┦虚L,他告訴記者:市政府為房子事情煞費苦心?,F在已經為中共代表團找定了國府路梅園新邨十七號與三十號兩幢,青年黨代表在鳳頤村二〇四號。民主同盟的還在尋覓中。主持其事的楊參事告訴記者:十七號十八間為代表團的住所,三十號十一間為周恩來的公館。
……
這兩幢房子的購價,一是七千五百萬元,一是三千九百六十萬。記者曾去巡禮一番,十七號的房主是呂谷凡,三十號的房主汪先生在鎮(zhèn)江,前者是日本空軍大隊住過,后者是一個日本的醫(yī)生的家。交接時都有破壞。
市府正在派人裝接電線整修中,將是甚為漂亮的兩幢洋房。周恩來公館的房屋,雖是矮矮的,但前面的一個小花園卻很是幽適,這里將即刻代替重慶曾家?guī)r五十號的神秘。但周氏本人卻是很坦率的。
市府怕房子還有什么糾紛,即刻要督察長派警察去看守,當記者前往時,正碰見一車的傢具被擋于門外,房主和看門人都還住在里面,聽說契約下午才能定。
……
由浦熙修文中的“市府正在派人裝接電線整修中”“聽說契約下午才能定”,可見當時駐地確定和準備之倉促。
1946年5月3日,周恩來乘美國總統(tǒng)特使馬歇爾的專機于下午一時三刻從重慶起飛,五時五十分到達南京,中共代表團成員鄧穎超、協(xié)助周恩來工作的廖承志、代表團秘書長齊燕銘、《新華日報》總編輯章漢夫及代表團工作人員王炳南、童陸生、宋平等共15人也同機到達。中共代表團成員陸定一與《新華日報》魯明等30余人在當天乘坐中航飛機到南京,同行的還有為民盟總部遷京事宜飛往南京的辛志超、羅任一。
5月13日,另外兩位中共代表團成員董必武和李維漢以及代表團工作人員約30余人,準備乘中共代表團包的一架中航專機從重慶飛往南京,但是飛機從沙坪壩機場起飛后不久就發(fā)生故障,遇險折回。16日,董必武、李維漢及三位工作人員乘坐普通民航飛機抵達南京,包機上的其他人員分批飛往南京。5月15日,童小鵬及部分電臺機要人員帶著從美方借來的400瓦大電臺搭乘美軍運輸機到達南京。17日,中共代表團顧問何思敬、李澄之及工作人員共20多人,乘坐中航飛機也到達南京。其余的工作人員及家屬,由組織上統(tǒng)一安排,雇用船只,從重慶沿長江坐船分批到南京。這樣,中共代表團的成員、工作人員及家屬基本陸續(xù)到達南京,入駐梅園新村。
中共代表團的集體戶口卡(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館藏)
中共代表團入駐梅園新村后不久,國民政府首都警察廳為了便于監(jiān)視和控制,要求代表團的每位成員、工作人員及家屬都必須登記、備案。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收藏有1946年中共代表團的戶口卡109張,其中集體戶口卡22張、個人戶口卡87張,這些戶口卡是1960年紀念館從南京市公安局接管的敵偽檔案中找到并征集的,1995年經國家文物局鑒定小組鑒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每張集體戶口卡上登記有中共代表團七名人員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屬籍、身份證字號、職業(yè)及教育程度等。每張個人戶口卡均貼有本人的照片,也記錄有姓名、性別、年齡、屬籍、職業(yè)、教育程度及居住本市年月等相關信息。每人的身份證字號包含了如下的信息:1代表玄武區(qū),88代表具體的街道,后幾位數字則是人員的編號,周恩來身份證字號是1字88701,鄧穎超的身份證字號是1字88702,廖承志的身份證字號是1字88703。所有戶口卡上戶主一欄內都填寫的是周恩來,中共代表團就像一個大家庭,這可能是中國自實施戶籍管理制度以來絕無僅有的入戶注冊現象。在以周恩來為戶主的大家庭中,集體戶口卡上每位成員的身份不盡相同,有的填寫的是“軍”,有的填寫的是“政”,還有的填寫的是“家屬”等等。國民政府警察廳對中共代表團人員如此全面的信息登記,是為了便于監(jiān)控中共代表團。
周恩來的個人戶口卡(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館藏)
在對中共代表團人員登記、備案的同時,國民政府首都警察廳還在代表團駐地周圍不到100米的范圍內,設立了十多個監(jiān)視點。梅園新村13號是國民黨空軍總司令部調查組設立的監(jiān)視站、梅園新村22號是國民黨政府國防部二廳電臺技術室設立的監(jiān)視站、梅園新村29號是國民黨政府警察廳和軍統(tǒng)設立的監(jiān)視站、梅園新村31號是國民黨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設立的監(jiān)視站、梅園新村34號是國民黨政府參軍處警衛(wèi)室設立的監(jiān)視站、梅園新村43號是國民黨政府國防部二廳三處設立的監(jiān)視站、漢府街鐘嵐里是國民黨軍統(tǒng)設立的監(jiān)視站、漢府街1號是國民黨政府警衛(wèi)總隊設立的監(jiān)視站。特務的摩托車、吉普車等就停在中共代表團駐地附近的街頭巷尾,隨時準備對中共代表團人員盯梢跟蹤,化裝成三輪車夫、修鞋匠、乞丐、報販的特務、警察,日夜在周圍活動。正如郭沫若在《梅園新村之行》一文中寫的:
梅園新村的名字很好聽,大有詩的意味,然而實地的情形卻和名稱完全兩樣。不僅沒有梅花的院子,也不自成村落。這是和“百家莊”一樣的散文中的散文。街道是崎嶇不平,聽說特種任務的機關林立,仿佛在空氣里面四處都閃耀著狼犬那樣的眼睛、眼睛、眼睛。
據統(tǒng)計,中共代表團有100多人先后到達南京,國民政府安排的梅園新村30、17號兩處住房遠遠不能滿足中共代表團的成員和工作人員辦公、居住以及對外接待的要求。在到達南京的第二天,周恩來就在梅園新村30號寫信給蔣夢麟,希望能夠增撥房子。
夢麟先生勛鑒:
恩來昨日抵京,尚未趨候,比維道履清吉為頌。茲有懇者,敝代表團人員陸續(xù)來京,前由市府所撥梅園新村房屋兩幢尚感不敷;現有中山東路一四九號樓房四間亦系封存敵產,擬請撥予暫住,以解決目前困難。再者,前曾請求撥中山東路一四七號為新華晚報社之用,亦尚未見覆示。此上統(tǒng)祈鼎力多加協(xié)助,俾可從速解決。費神容后面謝。茲由敝處石西民同志前往晉謁,即?;萦杞右娰n教,無任感禱。專肅敬候
勛安
周恩來(?。┲攩?/p>
五月四日
此信送達后猶如石沉大海,遲遲沒有答復。至中共代表團撤離南京時國民政府也沒有增撥房子。
面對工作人員不斷抵達、駐地不夠的情況,周恩來與董必武商量決定,以廖承志夫人經普椿的名義用35根金條(每根十兩)買下了梅園新村30號隔壁的35號小院。梅園新村35號占地面積155.25平方米,有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一幢。這樣,中共代表團的駐地擴大到三個院落,即相鄰的梅園新村30號和35號、與之一街之隔的梅園新村17號。
為了進一步滿足用房以及駐地安全和保密的需要,中共代表團在三個院落原有建筑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和擴建:
1. 將35號院通向31號院(梅園新村31號院位于30號院的西側,院中樓內設有特務監(jiān)視站)的原有大門封死,在東側院墻上開一個小門與30號院子相通,并在35號院內邊墻處加蓋了兩間小平房,以此遮擋31號特務的視線;
2. 在17號院內南側的花圃處加蓋了一座兩層樓房;
3. 在30號傳達室和后邊的曬臺上各加蓋了房間。
另外,為了駐地安全,防止國民黨特務監(jiān)視和破壞,還將30號的矮院墻加高了一倍,并在院子西側搭了一個可遮擋視線的棚架。
擴建后,中共代表團駐地的房屋面積有所增加,但房屋的使用仍然是“辦公+居住”的模式。梅園新村30號的主建筑是周恩來、鄧穎超辦公和居住的地方,也是對外接待的主要場所,設有會客室、辦公室、臥室、餐室等,其上的閣樓房間為機要科和秘書科等重要機構辦公地。梅園新村35號二層小樓的樓下是董必武、廖承志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樓上是李維漢、錢瑛等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新蓋的東邊平房是政策研究室辦公室、西邊平房是警衛(wèi)室。梅園新村17號的北邊樓房是中共代表團辦事機構,樓下設有小會議室、新聞組、抄報室、第十八集團軍駐京辦事處處長辦公室,樓上設有電訊組、外事組、軍事組、黨派組和婦女組;南邊新加蓋樓房的樓上是工作人員的宿舍,樓下是飯廳,中共代表團常在飯廳里舉行大型記者招待會,周恩來離開南京前的最后一次記者招待會便是在這兒舉行的。
后中共代表團又在南京買下中山路360號,作為南京《新華日報》辦事處用房,開設門市部,經銷《新華日報》《群眾》周刊和各種進步報刊、圖書。
中共代表團成員共有七位。除了到達南京的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陸定一、李維漢之外,還有吳玉章和葉劍英。為了在中共代表團遷南京后重慶開展公開活動的需要,黨中央決定,吳玉章仍留在重慶,成立中共代表團駐渝聯(lián)絡處,同時兼任四川省委書記,領導《新華日報》和聯(lián)系云南省工委、貴州黨的組織;葉劍英依舊在北平任軍事調處執(zhí)行部中共代表之職。
1946年4月底,周恩來離開重慶前夕,與文化界人士告別的茶會上動情地說道:“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為團結商談而奔走在渝延之間,談判耗去了我現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經談老了!多少為民主事業(yè)努力的朋友卻在這樣長期的談判中走向監(jiān)獄,走向放逐,走向死亡。民主事業(yè)的進程是多么艱難?。∥译m然將近五十之年了,但不敢自餒,我們一定要走完這最后而又最艱苦的一段路!”帶著這樣的感慨,昔日奔走于重慶與延安之間的周恩來,如今又率領中共代表團來到南京,奔走于南京與上海之間。
梅園新村30號內景
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中共代表團的職責是對外代表黨中央與國民黨和美方代表談判。中共代表團對內稱中共中央南京局,統(tǒng)一領導談判、統(tǒng)戰(zhàn)及黨的秘密工作,在上海設立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對外稱周公館,對內稱上海工委,由周恩來負總責。中共中央南京局是當時唯一設在國統(tǒng)區(qū)的中央地方局,在歷史上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共代表團進駐梅園新村之時,國民黨重兵圍困中原解放區(qū),局勢極為緊張。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鄂豫皖湘贛五省交界的廣闊地區(qū)開創(chuàng)了鄂豫邊區(qū)抗日民主根據地。抗戰(zhàn)勝利后,很快發(fā)展為全國六大戰(zhàn)略區(qū)之一的中原解放區(qū),被國民黨視為其部隊出川及往各地調動的威脅。盡管國共雙方在1946年1月10日發(fā)布了停戰(zhàn)令,但這一地區(qū)的沖突卻并未停止,國民黨軍隊不斷向中原解放區(qū)進攻,將中原部隊包圍在豫鄂交界的以宣化店為中心的狹小地帶,中原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周恩來與董必武在梅園新村30 號
避免中原沖突的談判早在重慶就開始了。到達南京的當天晚上,周恩來不顧路上的奔波勞累,在駐地梅園新村30號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表示應協(xié)議停止中原內戰(zhàn),以免牽動全局,發(fā)展成為全國內戰(zhàn)。第二天,周恩來又去南京寧海路5號拜訪馬歇爾,就停止中原沖突問題提出立即派遣執(zhí)行小組前往調處的建議。在周恩來的據理力爭下,5月5日國共美三方代表赴宣化店視察,5月10日在漢口簽署了避免中原沖突立即爆發(fā)的《漢口協(xié)議》。返回南京后,周恩來又繼續(xù)投入到了中原停戰(zhàn)的緊張談判之中,并積極籌劃中原解放區(qū)部隊突破國民黨軍隊包圍等事宜。
與此同時,中共代表團安排、確定了內部分工和組織機構。董必武任地下工作委員會和財經委員會書記。陸定一負責宣傳工作,1946年6月7日回延安后,由李維漢、廖承志負責。鄧穎超領導群眾工作委員會,負責工、青、婦三方面工作。李維漢為地下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在陸定一返回延安后負責宣傳工作。代表團內部還設置黨派組、軍事組、資料組、政治研究室、辦公廳、第十八集團軍駐京辦事處等部門。
中共代表團到南京后不久,周恩來提議成立外交事務委員會以替代外事組,并確定了職權范圍和組織機構。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書記是周恩來,副書記是廖承志、王炳南,秘書長是王炳南,下設四個處,秘書處由章文晉負責,研究處由喬冠華負責,新聞處由龔澎負責,聯(lián)絡處由陳家康負責,除秘書處外,其余的三個處都設在上海。外交事務委員會所承擔的工作有:幫助周恩來同志進行談判;與各國使館聯(lián)絡;國際宣傳;研究各國對中國的態(tài)度;整理談判紀要。在明確了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后,中共代表團有條不紊地全面開展工作。
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在進駐梅園新村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積極開展工作,在十分艱難、復雜的條件下,堅定地執(zhí)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出色地完成了談判任務。在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頭,國共南京談判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梅園新村也留下了歷史的輝煌一頁。
(責任編輯 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