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我手指上長了很多小水皰,實在太癢了。今年比往年還厲害,老的水皰剛破皮,新的又冒出來了?!币晃换颊哂魫灥刈卺t(yī)生面前,攤開雙手。只見她雙手的雙掌和手指側(cè)面、指尖密布著小米粒大小的水皰,還有多處脫皮。醫(yī)生說,這是典型的汗皰疹,眼下正是高發(fā)期,最近每次門診中都能碰到,有時候一天就有五六個汗皰疹患者。
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或出汗不良性濕疹,是發(fā)生在掌跖和指趾皮膚的復發(fā)性水皰性皮膚病。本病好發(fā)于春夏季節(jié),患者以青壯年男女多見,常伴有手足多汗癥。其典型皮損為雙手足掌跖、指趾屈側(cè)皮膚起彌漫分布的深在性小水皰,小至針頭大至米粒,皰壁厚,內(nèi)含清澈漿液或皰液渾濁,周圍無紅暈,水皰可融合成大皰,自覺有明顯的瘙癢或灼痛,無明顯炎癥反應,水皰一般不自行破裂,約2~3周后可吸收干涸形成衣領狀脫皮,露出紅色薄嫩的新鮮表皮,此時有疼痛感,病程持續(xù)數(shù)周或數(shù)月甚至十幾年,可自愈,但容易復發(fā),常每年定期發(fā)作。
汗皰疹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下列這些因素可能與汗皰疹的發(fā)生或加重有關:
1.特應性皮炎、濕疹等過敏體質(zhì)患者;
2.經(jīng)常接觸鎳、鉻、鈷等重金屬的人群,以及經(jīng)常接觸紫外線輻射者;
3.手部出汗過多者,吸煙人群,以及從事潮濕工作者;
4.靜脈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患者;
5.經(jīng)常接觸堿性洗劑用品如洗潔精、肥皂、洗衣粉等人群;
6.情緒緊張、高度焦慮抑郁患者,經(jīng)常食用辛辣刺激性調(diào)味品食物者,經(jīng)常熬夜疲勞人群。
目前多認為汗皰疹是一種濕疹樣反應,精神因素常為汗皰疹的主要促發(fā)因素。也有學者認為,汗皰疹是細菌、真菌、食物和藥物的過敏反應。過去有學者認為,汗皰疹是因小汗腺管口閉塞引起的汗液潴留而引發(fā)。但組織病理顯示,汗皰疹的早期水皰位于表皮角質(zhì)層下,并非始于汗腺導管,僅在汗腺導管毗鄰的水皰擴大破壞導管后,汗液才潴留于水皰中,從而使汗皰疹的表現(xiàn)加重。
筆者在臨床中接診的患者,其發(fā)病絕大多數(shù)與精神緊張、焦慮、抑郁、情緒激動、疲勞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些患者平素手足多汗、濕潤,進入夏季出汗更為明顯,一旦精神緊張,交感神經(jīng)興奮,雙手足密集的大量小汗腺受交感神經(jīng)興奮的刺激,會造成大量汗液分泌不良,堵塞小汗腺,從而引起雙手足出現(xiàn)彌漫性深在性水皰,出現(xiàn)灼熱、劇烈瘙癢,甚至疼痛,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臨床上很多人常有這樣的疑問:汗皰疹會傳染嗎?事實上,汗皰疹屬于濕疹的范疇,是濕疹的一種亞型,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沒有任何傳染性,臨床很容易診斷,一般沒有必要做真菌學鏡檢和培養(yǎng)。如懷疑患者合并有手足癬,可以考慮取手足部位水皰做真菌學檢查;如果手部水皰真菌學檢查為陰性,足跖部位水皰真菌性檢查為陽性,手部水皰可診斷為癬菌疹,而不是汗皰疹。
在臨床實踐中,汗皰疹很容易和手足癬、剝脫性角質(zhì)松解癥以及癬菌疹搞混淆。
手癬 一般只發(fā)生在單只手,初期為局限性群集性水皰,繼而相互融合、脫屑,形成弧形邊緣皮損,病情緩慢,往往合并有足癬或股癬,久病者可引起甲真菌?。ɑ抑讣祝?,水皰和鱗屑真菌鏡檢可陽性。
剝脫性角質(zhì)松解癥 為對稱性分布于手掌、指頭屈側(cè)的表淺性角質(zhì)剝脫,嚴重者指紋消失,呈肉紅色,無群集性水皰發(fā)生,不痛不癢。
水皰性癬菌疹 在臨床很容易與汗皰疹搞混淆,但手部癬菌疹的發(fā)生是由足癬活動時引起的,一般在夏季,患者雙足起大量水皰,趾縫浸漬、糜爛時,患者的雙手指側(cè)緣或手掌突然出現(xiàn)群集性小水皰,內(nèi)容清亮,周圍無紅暈,多對稱發(fā)生,劇烈瘙癢。手部水皰真菌鏡檢陰性,但是雙足水皰可以找到菌絲。
臨床上,針對水皰較少、瘙癢輕微的患者可以僅外用藥物治療,可以選用1∶2000醋酸鉛冷濕敷、爐甘石洗劑、氧化鋅軟膏、鋅硼軟膏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藥膏在臨床應用最為普遍,可以選用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凝膠或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較安全的激素藥膏短時間治療。需了解的是,水皰干涸脫皮時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藥膏較好。
皮疹泛發(fā)且瘙癢明顯的患者,可以配合內(nèi)服抗組胺藥物進行治療,如馬來酸氯苯那敏、富馬酸酮替芬、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鹽酸西替利嗪、鹽酸左西替利嗪、鹽酸依匹斯汀、依巴斯汀等,一般選擇1種抗過敏藥物即可。因皮膚瘙癢失眠的患者,可以選擇馬來酸氯苯那敏或富馬酸酮替芬,每晚1片;水皰廣泛,手指屈伸困難,灼熱瘙癢明顯者可考慮短期口服小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如曲安西龍片、甲潑尼龍片、醋酸潑尼松片、地塞米松片(有嚴重胃出血、胃潰瘍或結(jié)核病患者禁用)。臨床常用醋酸潑尼松片,每天1~2次,每次15mg,早飯中午飯后馬上服用,療程3~7天左右即可。
由于汗皰疹病因不明,西醫(yī)治療雖然短時取效快,但停藥后容易復發(fā),而中醫(yī)根據(jù)患者的不同體質(zhì),采用不同的方法個體化辨證論治,應用中藥調(diào)理患者的陰陽失衡,可達到根治汗皰疹的目的,所以應用中醫(yī)藥治療汗皰疹更具特色,療效更為顯著。筆者在臨床一般分3證治療,茲分享如下:
風寒表實證
患者平素體質(zhì)壯實,汗少,肌肉緊致,或偶有打噴嚏流鼻涕,口中和,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治以解表散寒,予以麻黃加術湯治療。
處方: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羌活各10克,蒼術15克。水煎服,每日1副。
需提醒的是,處方含麻黃,心律失常和高血壓患者慎服!脾胃虛弱患者可酌加健脾益氣中藥治療。
風寒表虛證
患者平素體質(zhì)虛弱,多汗,肌肉松弛,經(jīng)常打噴嚏流水鼻涕,口中和,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浮弱。治以調(diào)和營衛(wèi)祛濕,予以桂枝湯加味治療。
處方:桂枝、炒白芍各12克,生姜、甘草、大棗各10克,烏梢蛇30克,蒼術15克。水煎服,每日1副。
脾虛濕盛證
患者平素體質(zhì)虛弱,畏寒多汗,肌肉松弛,經(jīng)常腹痛腹瀉,口淡,舌體胖大嫩,齒痕明顯,苔薄白,脈弱。治以健脾益氣祛濕,予以理中湯合五苓散治療。
處方:炙甘草、豬苓、茯苓、干姜、人參各10克,澤瀉、蒼術各15克,桂枝12克,烏梢蛇30克。水煎服,每日1副。
除了口服中藥飲片,不少中成藥亦可供臨床辨證選用,如體質(zhì)壯實、惡寒少汗患者可選用通宣理肺丸、五積散治療;體質(zhì)虛弱、多汗、氣短乏力、口渴、舌體胖大水滑、苔白患者,可用玉屏風顆粒和五苓散治療;全身困重、惡寒、腹瀉、舌苔白膩患者,可選用藿香正氣口服液(或軟膠囊或滴丸)治療;經(jīng)常腹痛腹瀉、脾胃虛弱患者,可選用香砂六君子丸、人參健脾丸、參苓白術散治療;體質(zhì)壯實、肌肉緊實、口干口苦口臭、面部毛孔粗大、油光滿面、反復長粉刺、便秘、大便臭穢不堪、小便黃患者,可選用防風通圣散治療。
此外,中藥泡手治療汗皰疹在皮膚科應用廣泛,且方法簡單易行,中藥直接作用于皮疹,可快速干涸水皰,縮短汗皰疹的病程,深受廣大醫(yī)患的歡迎。選用中藥的原則是富含鞣質(zhì)、芳香化濕、祛濕止癢,筆者有一家傳方,茲與大家分享:地榆炭、苦丁茶、大黃炭、枯礬、土荊皮、徐長卿、藿香各30克,花椒、吳茱萸各15克。每日1副,水煎液冷后反復泡手,每次泡15~30分鐘,次數(shù)不限。切記水煎液放至室溫后再泡手,不可熱泡。
為了預防汗皰疹的發(fā)生,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交感神經(jīng)興奮過度,導致汗皰疹的發(fā)生。戒煙酒,平時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少吃芒果、榴蓮和菠蘿等熱性水果,適當吃些瘦肉、雞肉、鴨肉,盡可能避免食用十三香和老干媽等辛辣刺激性調(diào)味品。
平時還應加強手部皮膚的護理,比如盡量避免或減少接觸洗衣粉、肥皂、洗潔精等堿性洗滌用品、酒精制劑和富含鎳鈷鉻鎘等重金屬的物質(zhì),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手汗多、工作環(huán)境潮濕的患者,要經(jīng)常保持手部干燥,可以適當減少洗手的頻率,減少和水的接觸;出現(xiàn)皮屑的患者,每次洗手后,可以擦一些成分簡單的保濕霜。
麻黃加術湯配合外用方泡手治愈汗皰疹
39歲男性患者韋某,2021年6月18日就診。其雙手手掌手指反復起群集性水皰,灼熱瘙癢3年。3年前的6月患者無明顯誘因下雙手泛發(fā)針頭大小深在性水皰,伴有劇烈的瘙癢,手指腫脹,屈伸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每逢陰雨天明顯加重,天熱略有緩解,曾在多家三甲醫(yī)院就診,先后外用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凝膠、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鹽酸左西替利嗪片、膚癢顆粒治療,略有療效,停藥后很快加重。
患者體質(zhì)壯實,熊腰虎背,很少出汗,偶打噴嚏吸鼻子,輕度惡寒,經(jīng)常感到全身酸脹,口中和,舌胖大,淡紅,苔薄白,脈浮緊。西醫(yī)診斷:汗皰疹。中醫(yī)診斷:濕瘡,風寒夾濕證。治則:解表散寒除濕。
方藥:麻黃加術湯。杏仁、甘草、羌活、麻黃各10克,桂枝、蒼術各15克。3副,水煎服,每日1副。
外用家傳方化裁泡手:地榆炭、大黃、藿香、枯礬、透骨草、徐長卿各30克,花椒、吳茱萸各15克。3副,每日1副,水煎液冷后反復泡手,每次泡15~30分鐘,次數(shù)不限。
患者治療第一天后周身微汗,全身酸痛明顯緩解,身體驟然一身輕松,暢快無比,水皰快速干涸,瘙癢明顯緩解,3天后水皰干涸脫皮,瘙癢消失。
該病案療效讓患者感到非常神奇,筆者也感到非常滿意,平時治療汗皰疹并不是每位患者都是如此快速,部分患者甚至要治療1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治愈或明顯好轉(zhuǎn)。筆者分析,之所以取得如此療效,主要是患者的癥候比較典型?;颊卟〕屉m然達3年之久,久治不愈,但是患者體質(zhì)壯實,肌肉緊實,少汗,偶打噴嚏惡寒,口中和,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表實證,這是典型的麻黃體質(zhì)?;颊呷硭崦洠掙幱晏旒又?,天熱病情略有緩解,乃風寒夾濕氣稽留皮膚腠理不去,舌體胖大,考慮機體水濕內(nèi)阻,當用麻黃湯發(fā)汗解表散寒,羌活、蒼術散寒祛濕,周身皮膚表寒濕氣通過發(fā)汗而解,故病情能夠快速治愈。
外用中藥地榆炭、大黃富含鞣質(zhì),能夠快速收斂水分,干涸水皰;枯礬具有強大的燥濕脫水的作用;藿香、徐長卿、花椒、透骨草、吳茱萸芳香化濕止癢。臨床反復驗證,該外用方對于以水皰滲出為主的損害有快速干涸水分、祛濕止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