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又臨近九月,每年這個開學季都“雞飛狗跳”,尤其在幼兒園門前,經(jīng)常上演孩子大哭,家長抹淚的情況,甚至一年級新生入學也會如此。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有沒有好辦法,提前避免?聽聽專家怎么說。
“分離焦慮”年齡有增長趨勢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付瑤說:一般這樣的情況,大部分是在分離焦慮的范疇內。分離焦慮是指因與撫養(yǎng)者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一般情況指的是嬰幼兒,近些年有年齡增長的趨勢,小學一年級新生甚至更大的孩子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情緒波動和軀體反應。其特征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huán)境時,表現(xiàn)出過度的焦慮,擔心如哭叫,發(fā)脾氣,淡漠或社會退縮,因害怕分離而不愿去學校、幼兒園,持久而不恰當?shù)暮ε陋毺?,還有一部分甚至會表現(xiàn)出一些軀體癥狀:惡心、嘔吐、頭疼等等。
沒有安全感,所以焦慮
為什么孩子易出現(xiàn)分離焦慮的情況呢?付瑤說:很多孩子由于年齡小,認知能力差,以為分開就是永別。實際上,很多孩子在沒有入園或入學前就伴隨很多的分離情況,包括家長外出、上班、出差、甚至睡覺等,與父母長時間的分離,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時間長了有的孩子就連父母睡在隔壁他都會焦慮。離開父母后,無法得知父母怎么樣,在干什么,而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和保護,對于有分離焦慮的孩子來說,每次都要承受不安的情緒。
入園入學后,產(chǎn)生分離焦慮的原因還包括孩子首次離開養(yǎng)育者,獨立面對新環(huán)境帶來的心理波動:(1)陌生環(huán)境的適應。當孩子初次踏入幼兒園或新環(huán)境時,一切對他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這種不熟悉感會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幼兒就感到不適應而引起心理上的壓力。(2)生活規(guī)律的改變。幼兒園或小學都有相對固定的一日生活時間表,吃飯、上課等都有固定的安排,而孩子在家庭中生活作息都相對比較隨意,因此最初階段,孩子不習慣固定化的生活制度。進而引起心理上的焦慮反應。(3)養(yǎng)育方式的轉變。進入幼兒園之前,幼兒在家里通常是一對一,甚至多對一。因此幼兒在入園之初感覺失去了親情和溫暖。再加上還要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關系,學習適應分享互助等,因此一些幼兒在入園之初會感到不知所措。
和有經(jīng)驗的家長溝通
其實,不止是孩子,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幼兒園門口看到“扒縫看”的家長,他們的焦慮看起來并不比孩子少。付瑤說:其實不必過分的擔心,分離焦慮是很多孩子在學齡前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有的孩子接受快,他們在和父母分離的過程中,開始學著探索未知的一切,給自己建立自信。另外,可以學一些有效的小方法,幫助自己和孩子適應新的生活。比如,把握接送的關鍵時段。家長要把握好每天出門前和到家后的兩個時間段,建立跟孩子專屬的儀式感。告別前跟孩子擁抱,一定要跟孩子說再見,而不是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突然頭也不回地離開。接到孩子后,第一時間跟孩子聊聊天,聽聽他們講在幼兒園里發(fā)生的趣事;多跟有經(jīng)驗的家長溝通。作為家長,孩子入園后,與其不停地焦慮、胡思亂想,不如多跟身邊有經(jīng)驗的家長溝通,了解有些焦慮本身具有“普遍性”時就會降低焦慮值。在交流中討教經(jīng)驗,克服自身焦慮,轉移注意力。
家長提前“做功課”
如何盡量避免入園“分離焦慮”的產(chǎn)生,其實家長可以提前做做“功課”。付瑤給出了幾點建議:
1.提前熟悉環(huán)境。在孩子入園前,父母可有意識地多帶孩子到幼兒園,熟悉其周圍環(huán)境和教師,經(jīng)常把孩子帶到幼兒園來看看,談談,玩玩,讓他們觀察幼兒園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戲活動等,上放學的時間段感受父母接送孩子的情景,提前了解。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繪本多了解幼兒園的生活。
2.不做言語誤導。入園前,盡量不要灌輸給孩子如“老師就和媽媽一樣”等信息,這樣孩子會以為幼兒園里的老師要如同媽媽一樣,一對一的,無微不至地在自己身邊,而實際上,老師雖然在生活上關心照顧他們,在精神上支持幫助他們,但畢竟與媽媽的養(yǎng)育方式不同,這時候我們可以說“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和老師說,老師會幫助你的”。
3.提前調整作息規(guī)律。在孩子入園或入學前,提前了解作息時間表,把孩子的吃飯、午睡等時間調整到與幼兒園一致,這樣也可以減少孩子在新環(huán)境的適應時間,更有利于減少分離焦慮。
4.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入園前,家長應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他們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是小寶寶了,可以上幼兒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