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源波
胡開文藝林珍賞手卷墨,共十錠,錦盒裝,清胡開文造。
手卷墨作為集錦墨中的一個種類,在清代很常見,幾乎每家墨號都有制作。而在古今關(guān)于墨的書籍中,對其雖有介紹,但多一帶而過,并無詳細描述。
安徽休寧的名家名墨是徽墨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以后,徽州墨業(yè)發(fā)達,休寧籍制墨者逐漸增多,形成了制墨風格近似的群體,集錦墨即為休寧派首創(chuàng)。休寧墨派主要創(chuàng)始人為汪中山,繼之而起者有汪春元、吳拭、汪時茂、汪斗山、胡開文等。此派大多數(shù)是墨工出身的普通手工業(yè)者,他們制墨經(jīng)驗豐富、技藝超群,在墨業(yè)中占據(jù)著絕對的主體地位。
手卷墨在清朝中后期能夠流行的原因,除了墨工在制墨工藝及質(zhì)量上煞費苦心外,同時還在包裝及裝飾上下了很大工夫,將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jié)合。但隨著時間流逝,手卷墨能夠傳世且數(shù)量足額、保存完好者較為稀見。
胡開文生于乾隆七年(1742年),卒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徽州績溪上莊人。作為清代制墨名家之一,他在“集錦墨”的制作上博采眾長、兼容并蓄。
作為當時社會流行文化的風向標,文人墨客之間相互寒暄、登門送禮也是一種潮流。胡開文藝林珍賞手卷墨的推出,滿足了文人墨客這種需求。為創(chuàng)出高質(zhì)量產(chǎn)品,他挑選舊墨模中的精品,不惜巨資購買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其胡開文墨莊在墨家如林的競爭中獨占鰲頭。
長6.35厘米、寬1.72厘米、厚0.88厘米,重62.7克,長方形。兩面均有漆衣細邊框,一面楷書“胡開文制”四字填金,陰識;另一面篆書陽識“賢者而后樂此”六字,內(nèi)容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二章。
長14.19厘米、寬1.75厘米、厚0.81厘米,重142克。正面雕刻獅子繡球,金皮相伴;背面陰識填金書寫“徽州胡開文法制”,楷書。
中國文獻最早清晰記載關(guān)于獅子形象的描述是《東漢觀記》:“獅子形如虎,正黃,有髯耏,尾端絨毛大如斗?!薄稘h書·西域傳》中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枝、師子、犀牛?!弊⒁峡翟唬骸皫熥铀苹⒄S,尾端茸毛大如斗?!北砻髟跂|漢時期,獅子經(jīng)絲綢之路被西域人引入。據(jù)《漢書·禮樂志》記載,漢代民間流行“獅舞”,兩人合扮一獅,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騰跳躍,活潑有趣?!蔼{子滾繡球”圖案便來源于此。
書卷墨
長5.18厘米、寬3.7厘米、厚0.81厘米,重110.3克。墨形作書卷展開狀,面鏤一人眠于榻上,一童侍側(cè),有竹林相伴。背迎手一章“胡氏仿古”橢圓印,底色填金,中間隸書五行,文曰:“黃粱初熟,碧管增華,蝶來香采,鳳吐文夸。蒼佩室題?!迸遭j兩方篆文方印“開”“文”,陽識底填銀色,陰識填金。
面鏤一人眠于榻上,一童侍側(cè),有竹林相伴,寓意竹報平安。竹報平安一詞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北都只有童子寺里有一叢竹子,剛數(shù)尺高,主管寺院事務(wù)的綱維和尚每日都向寺院有關(guān)人員報告,竹子沒有枯萎,很平安。后以“竹報平安”指平安家信,也簡稱“竹報”。竹子也因此成為吉祥平安的象征。民間還有以竹為題材的吉祥圖畫,也稱“竹報平安”。
建初銅尺五寸墨
長13.75厘米、寬2.32厘米、厚0.81厘米,重172.7克。長方尺形,墨面約為五寸,每寸長度約為2.71厘米,每寸又分10格,以金銀交替標記尺寸,由于做工等原因并非等分。背面銘“建初銅尺五寸”六字,隸書陽識;下銘“新安胡開文造”九字,行書陽識。
“建初”為漢章帝劉坦年號。關(guān)于建初銅尺的來歷,據(jù)清李斗《揚州書舫錄》卷一載,東漢章帝時于冷道舜祠下得玉律,以為尺,與周尺同,于是制銅尺,頒郡國以為漢官尺。又據(jù)清戲劇家孔尚任自閔義行得建初尺一,寶之。尺上有銘文“慮質(zhì)銅尺”確有其物。故據(jù)墨上銘文,乃知此墨仿東漢建初銅尺而造,長五寸,建初尺也是文人墨客珍重的古器。
長10.46厘米、寬1.62厘米、厚0.85厘米,重89.7克。墨形類似長方狀,正反兩面均有漆框,以云紋作地。面題陰文“藝林珍賞”四字,石綠填充,背題“徽州胡開文制”。
作為與集錦墨命名相同的墨錠,它無非是手卷墨中的精華。早期的“藝林珍賞”,無論是外觀輪廓,填金填彩,用料與制作都是上乘工藝。墨面金光閃耀,氧化痕跡極少。晚期各家雖有模仿者,但用料卻不那么講究,填金與填彩相對早期,不再明亮,金發(fā)紅色,氧化痕跡會更加明顯,墨錠外觀尺雖然寸相同,但重量卻輕很多。
長6.76厘米、寬3.36厘米、厚0.81厘米,重121.9克。正面鐫繪吉祥圖案,上部繪有蝙蝠、海浪,寓意壽山福海,下部繪壽星、童子、松樹、仙鶴、鹿、靈芝等,寓意松鶴延年、鹿鶴同春。畫面惟妙惟肖,生動活潑。背面楷書陰識:“南極老人,躔于東井,春夕值丁,秋曙見丙,保章站候,祥光炯炯,壽考萬年,與天地并?!本幾R別填金。左下有兩方形篆印“胡氏”“開文”陽識金底。
硯形墨
長5.82厘米、寬3.43厘米、厚0.75厘米,重97.5克。墨形扁方,正面作硯池狀,硯池長2.38厘米、寬1.47厘米、深0.35厘米,以金色及靛藍色填充花紋。背面以粗框作邊,中央楷書四字“蒼珮室造”四字,陰識填金。
墨的設(shè)計離不開日常生活創(chuàng)意。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一,造型與美觀也受到了時代的影響,此錠硯形墨圖案精美,裝潢考究,非常巧妙地將靛藍色花紋自由裝飾在硯池邊緣,又與套墨中其他品種有所不同,達到了集錦墨相互聯(lián)系且呼應的狀態(tài)。
吟鸞墨
長13.8厘米、寬1.06厘米、直徑0.85厘米,重121.9克。墨形圓柱體,形似笛子,全身以漆衣包裹。正面隸書“吟鸞”二字,下方為金銀交錯填充的七個圓點。背面上方為一個金色圓點,下方楷書“胡開文制”四字,均為陰識。
吟鸞出自成語鳳吟鸞吹,比喻極為美妙的歌聲?!毒劳ㄑ浴ざ攀锱涟賹毾洹罚骸昂雎牭酶杪曕诹粒P吟鸞吹,不足喻其美?!焙_文將此墨設(shè)計為笛子的樣子,并配有“吟鸞”二字,其巧妙地構(gòu)思配合裝飾手法,靈活自由的組合也是集錦墨中所特有的表現(xiàn)形式。
長5.89厘米、寬1.768厘米、厚0.81厘米,重48.6克。正面陰識填金金“松滋侯”三字,反面為猴子爬松樹。
松滋侯,墨的戲稱,出自宋朝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引用的文嵩《松滋侯易元光傳》。《松滋侯易元光傳》載:“易元光,字處晦,燕人也。其先號青松子,頗有材干,雅淡清貞,深隱山谷不仕,以吟嘯煙月自娛。嘗與南越石虛中(指硯)為研究云水之交,與宣城毛元銳(指筆)、華陰楮知白(指紙)為文章濡染之友。世為文史之官,特詔常侍御案之右,拜中書監(jiān)、儒林待制,封松滋侯?!?p>
長10.89厘米、寬3.36厘米、厚0.81厘米,重169.5克。墨形長方,正反兩面均有邊框,正面行楷書“八駿圖”三字,填金,下鈐方印“蒼佩室墨”。背面一人牽著馬,另外七匹馬散牧,畫面和諧。
《八駿圖》是從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畫。畫的是周穆王游昆侖山時為之駕車的八匹良馬。關(guān)于八駿的名目,各書記載不同。晉王嘉《拾遺記》中記載:“八駿之名,一曰絕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暉,六曰超光,七曰騰霧,八曰挾翼”;《穆天子傳》中記載為:驊騮、騄耳、赤驥、白羲、渠黃、逾輪、盜驪、山子(柳宗元的《觀八駿圖說》即采用這種說法)。
(注:作者工作單位為北京今日東方勞務(wù)派遣有限公司派遣到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保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