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雷鋒文化研究院專題調研組
近60年的學雷鋒活動,給社會主義中國帶來了什么?“舉其大者”,全國人民整體性的道德進步和風氣優(yōu)化應是其中“必選之項”。
事實正是這樣,全國學雷鋒近60年的偉大實踐,是百年黨史的精彩篇章,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創(chuàng)造性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征程、建設新中國思想道德大廈的成功實踐,是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卓有成效的國民教育。
八大道德進步,見證中國“厚德強國”的軟實力
梳理近60年來我國由“學雷鋒”引領的全民道德實踐活動,特別是2020年以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防控“新冠疫情”的空前規(guī)模的道德實踐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人民整體性的道德進步,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8個方面:
第一,以“愛國至上,勇于擔當”為核心的社會公德的集體進步。社會公德是全民性的道德準則,它為社會全體成員所共同遵守,是社會道德在人類社會公共生活中的特殊表現(xiàn)。要問近60年的學雷鋒活動帶來人們社會公德的集體進步到了什么程度,有一塊最好的“試金石”就是看人們在大災大難面前的特殊表現(xiàn)。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地下礦工群體在黨員帶動下沉著應變、有序撤退、無一人傷亡的傳奇就是中國工人恪守社會公德創(chuàng)造的“驚世美談”。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廣大軍民勇于擔當持續(xù)救援的無私行動,感動得被救的3歲小男孩躺在擔架上向恩人們敬禮的實錄鏡頭,頓時讓國內外多少人潸然淚下!
尤其是在2020年年初抗擊“新冠”疫情的“武漢保衛(wèi)戰(zhàn)”中,大疫當前,沒人高價懸賞,沒人強制攤派,沒人討價還價,有的只是奮勇當先、逆行而上。于是,人們看到了:那些逆行而上的“天使白”、日夜堅守的“衛(wèi)士藍”、隨處可見的“志愿紅”、逆風前行的“環(huán)衛(wèi)黃”、勇挑重擔的“迷彩綠”……他們不是什么從天而降的英雄,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超人”,而是成千上萬普普通通的中國老百姓。據統(tǒng)計,光是此次“武漢保衛(wèi)戰(zhàn)”中,為國擔當、直接參與疫區(qū)救助的各類學雷鋒志愿者多達350多萬人。危難關頭,他們圍繞國家所需、百姓所盼,勇向險中行、敢往火線沖,聚沙成塔、涓滴成河,使雷鋒精神熠熠生輝、大放異彩!
第二,以“人民第一,忠于職守”為特征的職業(yè)道德的全面進步。職業(yè)道德是所有從業(yè)人員在職業(yè)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其核心是一個“獻”字?!矮I”,就是禮敬地、虔誠地、不計報酬地貢獻給國家、人民和社會。雷鋒的職業(yè)精神正是這樣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崗位,無論做怎樣的工作,都要發(fā)揮最大的能力,作出最大的貢獻。幾十年來,在我國的改革發(fā)展中,各大產業(yè)和文教衛(wèi)健崗位的從業(yè)人員都不同程度地踐行著雷鋒的愛崗敬業(yè)精神,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這里,我們只說說兩類人的職業(yè)精神。
第一類是在這次抗疫中大放異彩的中醫(yī)藥界的志愿者團隊,這是一個在緊要關頭勇立大功的雷鋒式群體。2020年3月23日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武漢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中央指導組成員、衛(wèi)健委黨組成員余艷紅在會上介紹,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臨床療效比較觀察顯示,中醫(y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從來沒有治死患者,而中醫(yī)治愈新冠肺炎患者成本不到國外西醫(yī)治愈者的1%甚至更低。以張伯禮院士為首的兩千多位中醫(yī)藥醫(yī)護人員完全以雷鋒式奉獻社會的職業(yè)精神南征北戰(zhàn)、指哪打哪勝哪,所創(chuàng)獻的“清毒養(yǎng)肺”藥劑成了世界上真正掃滅新冠疫病的“特效藥”,黨和人民把“人民英雄”的榮譽稱號頒給張伯禮院士,表彰他所代表的中醫(yī)藥界學雷鋒志愿者團隊的職業(yè)道德精神,可謂“實至名歸”!
第二類是以任正非、李書福、曹德旺、周劍等為代表的企業(yè)家中的“拼命三郎”。為了掌握牽引中國經濟騰飛的“顛覆性技術”,這些本來都已是億萬富翁的“市場將軍”全都以“不惜傾家蕩產”的決斷投入到科技創(chuàng)新研發(fā),發(fā)瘋般地“讓中國的雞在中國下蛋”,把到手的“顛覆性技術”產業(yè)化,創(chuàng)造了5G產業(yè)、頂尖汽車的中國第一品牌、高端無人機產業(yè)集群等西方望塵莫及的“經濟神話”。
習近平總書記此前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時候,曾肯定過浙江企業(yè)家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這“四千”精神是中國的企業(yè)家精神,也是雷鋒的職業(yè)道德精神——“釘子精神”在企業(yè)界的生動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企業(yè)家的縮影和代表。正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所有西方經濟理論永遠都難以解構的“中國經濟發(fā)展之謎”。
第三,以“孝老扶弱、互勉共進”為主題的家庭道德的整體進步。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說到尊老,有個事實:西方某國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時,推出讓65歲以上患者早死救國的“方案”。而中國則始終推行“應收盡收、全力救治”的戰(zhàn)“疫”方略。于是,就有了108歲的確診患者被治愈的“歡愉新聞”;有了70—79歲和80歲以上的確診患者接近100%的治愈率的“硬核”戰(zhàn)績。 與此同時,整個中國社會家庭道德的顯著進步,則被一系列的數(shù)據刷屏:中國男人多數(shù)升級為家中最好的廚師,包攬了以前鐘點工阿姨的勞動;異地戰(zhàn)“疫”情侶的相思成為人生最美好的記憶。疫情當前,宅居在家,廣大青年自覺開展“修身齊家”、精心修煉公益活動小創(chuàng)意,用心體驗父母長者含辛茹苦、用柴米油鹽的規(guī)整熟悉、鍋碗瓢盆的有序歸納提升生活能力,增強勤儉治家本領。可以看到,為了整個國家的安全,許多小家都甘愿作出犧牲,這是“活雷鋒”們共有的家國情懷的生動展現(xiàn)。在共創(chuàng)“愛心之家志愿者協(xié)會”征途中,共建“全國最美家庭”的孫梅麗夫婦發(fā)起成立了三門峽市“愛心之家志愿者協(xié)會”。志愿者數(shù)量由開始的幾人、幾十人,到現(xiàn)在的15000多人。22年來這對夫婦先后撫養(yǎng)和資助了16名孤殘兒童、貧困學生,救助多名重病患者,點亮了95人的生命之光。2021年11月孫梅麗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總書記的接見。
第四,以“守望相助,助人為樂”為準則的個人品德的顯著進步。個人品德,即個人的德行或品性。伴隨著公民道德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廣大公民更加關注個人品德修養(yǎng),人們的愛國奉獻意識、善良正直意識、勤勞拼搏意識、自強自立意識、明禮遵規(guī)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等有了顯著提升,在“非典”疫情、南方雪災、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新冠肺炎疫情和北京夏(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一系列道德大考的關鍵時刻,中國人民都展示了巨大的個人品德力量和道德進步水平。從朱伯儒、孫茂芳到郭明義,從楊善洲、黃大年到張桂梅,一批又一批的個人美德榜樣以“積小節(jié)而成偉大的”的嘉言善行表達著眾人“看得見的哲理”,產生著不令而從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使人際鄰里關系日益和諧美好,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進步是同向的、是積極向上的。
第五,以“尊崇英雄、見賢思齊”為內涵的良風美德的長足進步。有人說,這次戰(zhàn)“疫”,空前拉近了民眾與英雄的情感距離。此言不虛:一方面,通過戰(zhàn)“疫”的生死搏斗,人們看到了英雄的可愛、英雄的眾多、英雄的偉大,英雄就在身邊、就在眼前;另一方面,出于感恩,英雄得到空前的尊崇、最高的禮遇、特別的關愛。尤其是各省援鄂醫(yī)療隊凱旋時,得到的盛大歡迎和國賓級的“雙水門”等禮遇,可以說,超過了歷史上的功臣凱旋時得到的禮遇。民間自發(fā)興起學英雄、頌英雄、爭當英雄熱潮。最近修訂的《烈士褒揚條例》從制度層面,肯定并固化了這一道德進步的成果。
第六,以雷鋒“助人為樂”的幸福觀為支撐的中國特色志愿服務蔚然成風。這是社會主義中國足以享譽全球的道德進步。源自西方的志愿服務20年多前被引進中國以后,與中國原有的學雷鋒活動一拍即合,迅速變成有組織的學雷鋒助人為樂活動,它比單個人的做好事力量大得多,由于它“充分彰顯了理想信念、愛心善意、責任擔當,成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動體現(xiàn)”,也就是體現(xiàn)了雷鋒精神的核心和本質,所以它成了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如今,我國注冊的學雷鋒志愿者超過了2.2億人,無論在數(shù)量規(guī)模上還是在思想高度上都成了“世界志愿服務之最”。這是世界上誰也無法否認的中國人民整體道德進步的鮮明標識。
第七,以“一諾千金,說話算數(shù)”為特征的誠信道德的顯著進步。這同樣是全國近60年學雷鋒帶來的重要成果。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和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幾十年來,我國結合開展學雷鋒活動,大力推動各行業(yè)各領域制定誠信公約,加快個人誠信、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涌現(xiàn)了大批誠信單位和誠信個人。據統(tǒng)計,自2016年至今,中宣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已經聯(lián)合評選表彰了五批共52個“誠信之星”(含個人與集體),推動全社會形成履約踐諾、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
第八,以“愛憎分明、珍重氣節(jié)、不卑不亢、敢于斗爭”為內涵的集體自尊和文化自信已經明顯提升。這也是當代中國人民非常重要的道德進步。大家知道,過去中國人在洋人面前“見人矮三分”,有一種說不清的自卑感,甚至習慣于忍氣吞聲,息事寧人。通過多年來的學雷鋒活動,我國上下從政府官員到普通民眾,對雷鋒同志“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以及《雷鋒日記》中的“四個對待”,即“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大家心領神會,骨頭普遍硬起來了,無論在對外交往還是在涉外經濟活動中,自覺堅持了“不惹事,但決不怕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骨氣和底氣,并且努力具備了“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血性、氣度和本事。種種事實已經表明,中國年輕一代已經學會用敵人“聽得懂的語言”讓對手明白:“新時代的中國人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牢記歷史經驗:厚德方能強國
面對全國持續(xù)開展學雷鋒活動帶來的整體性的道德進步和巨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帶頭總結歷史經驗,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國無德不興”這一“厚德強國”的戰(zhàn)略思想。他指出:“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價值?!薄爸灰腥A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p>
“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xiàn)強國夢就“要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志愿服務建設、誠信社會建設、網絡文明建設,不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厚德強國”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來認識、宣傳、執(zhí)行,浸入到日常生活中落細、落小、落實。
(一)弘揚雷鋒精神特質,用明德引領風尚。
“德為人先,用明德引領風尚”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近60年學雷鋒促道德進步的成功經驗和客觀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學雷鋒志愿服務者首先要做到“德為人先”,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要“用明德引領風尚”,為新征程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指明了方向。
(二)從弘揚踐行雷鋒精神中摸索規(guī)律、找準路徑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系統(tǒng)觀念是黨的基礎性思想和工作方法?!被诳倳泴Α拔覀兗纫獙W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的系統(tǒng)論指導,為此探討摸索新時代“雷鋒精神+? ”志愿服務模式,以研究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常態(tài)化的規(guī)律和措施。這一課題按照“行”“德”“古”“今”的邏輯思路,分為四類志愿服務模式,分別系統(tǒng)化拓展雷鋒精神內涵,旨在探討學雷鋒活動的自身規(guī)律性和科學性,避免活動簡單化傾向。
第一類:行——【雷鋒精神 +精辟語言和行為活動類】:即把雷鋒的言和行作為基本學習內容。主要是通過梳理、學習、效法雷鋒的一系列精辟語言和“做法”,系統(tǒng)地在學雷鋒活動中重現(xiàn)雷鋒精神,以升華雷鋒精神的實踐活動性。
第二類:德——【雷鋒精神 +崇高品德類】:即以雷鋒被人們普遍認同、自覺效法的崇高品德為基本學習內容。主要是通過學習、宣傳雷鋒的一系列崇高“精神”,形成系統(tǒng)的“雷鋒品德場”,通過道德感染力量得以系統(tǒng)升華雷鋒精神的品德特性。
第三類:古——【雷鋒精神+民族精神類】:從縱向的歷史性視角,以雷鋒精神生成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為基本內容。通過挖掘雷鋒精神中的傳統(tǒng)美德基因,特別是優(yōu)秀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化,以實現(xiàn)弘揚雷鋒精神與弘揚民族精神的統(tǒng)一,形成以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為一體的強大“精氣神”,得以系統(tǒng)升華雷鋒精神的民族性。
第四類:今—— 【雷鋒精神+時代精神類】:從橫向的時代性視角,探索雷鋒精神與時俱進的品質。習總書記說: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要花大力氣使雷鋒精神的內容和形式在新時代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就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煥發(fā)出雷鋒精神引領時代風氣之先的獨特魅力和永恒生命力。
總之,廣大人民群眾認可雷鋒精神,幾億國人自覺自愿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是一種了不起的力量。只要把握學雷鋒志愿活動的自身規(guī)律性和科學性,我們的民族就能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執(zhí)筆:鄭州大學公民道德建設與教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東教授和博導,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雷鋒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彭麗副教授、博士后)
(責任編輯:仇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