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代第一琴“虞廷清韻”

        2022-05-30 03:37:37嚴(yán)曉星
        書城 2022年9期
        關(guān)鍵詞:九霄復(fù)古

        嚴(yán)曉星

        “虞廷清韻”,馮登府、吳蘭蓀、葉恭綽、徐少峰、吳振平、趙濤遞藏

        一、“虞廷清韻”琴的出現(xiàn)

        文人雅士不管會不會彈琴,書房里照例要掛琴一張;若出而為官,治理一方,最愛用的一個典故,便是“鳴琴而治”,既見教化之功,又得瀟灑之趣,會不會彈琴尚非首要。宋琴“虞廷清韻”最早見諸記載,就是緣于在一位名學(xué)者的宦游生涯里扮演了類似的角色。清道光辛丑(1841),馮登府(1783-1841)為自藏古器寫了一篇《十二客者傳并贊》。“十二客者”,其中一位便是:

        宋琴一,長七尺二寸,背有“虞廷清韻”四字、“復(fù)古殿”三字,高宗御書也。嘉泰元年周平園有題跋,蓋余家故事也。主人昔宰三山,停琴不張,歸而掛諸壁,是為清風(fēng)鳴廉之客。(《石經(jīng)閣文續(xù)集》卷四)

        據(jù)《馮柳東先生年譜》,馮登府“宰三山”(任福建將樂縣知縣)在道光四年(1824)三至五月,備此一琴,自然不無模仿宓子賤的用意。而琴掛在墻上,風(fēng)過而弦振,必發(fā)清鳴,就有一派清風(fēng)、廉潔自鳴的寄托了,所以才謂之“清風(fēng)鳴廉之客”。這里提到的周平園,即南宋名相周必大(1126-1204)。

        “虞廷清韻”再次進(jìn)入文人視野,已是馮登府“宰三山”百年之后,在他故鄉(xiāng)嘉興鄰近的蘇州。一九三三年三月八日,吳湖帆日記云:

        下午在恭甫處正社畫會第三集,晤鄧孝先,吳蘭蓀。蘭蓀攜宋周必大題“霞庭清韻”古琴來,彈一曲,殊佳興也。(《吳湖帆文稿》,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出版社2004年,第27頁)

        此處“霞庭清韻”,無疑為“虞廷清韻”之誤識?!跋肌薄坝荨毙谓巴ァ薄巴ⅰ币敉?。“虞”者“虞舜”,以“虞廷清韻”名琴,系用“舜歌《南風(fēng)》而天下治”之典,寄托政治清明、關(guān)心民生的圣主情懷。

        吳蘭蓀

        《今虞琴刊》扉頁

        吳湖帆提到,攜琴與會者是吳蘭蓀(1883-1960)。這是一位行伍出身的湖南琴人,當(dāng)時在蘇州定居已逾二十年。他在江南琴壇很活躍,參加了一九一九年蘇州怡園琴會、一九二0年上海晨風(fēng)廬琴會。從《怡園會琴實紀(jì)》可知,他所攜琴為“虎阜梵音”“衡陽曉鐘”(卷六第二葉);從《晨風(fēng)廬琴會記錄》可知,他所攜琴為“衡陽曉鐘”(卷上第六葉),均未展示“虞廷清韻”。因此,雖然他得到“虞廷清韻”的始末不詳,但可以推測,時間大致在一九二○年秋至一九三三年初春之間。

        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今虞琴社在蘇州成立,翌年出版《今虞琴刊》。其中《古琴征訪錄》為目前所見“虞廷清韻”最早的公開著錄(第274頁):

        琴名:虞廷清韻

        式樣:準(zhǔn)伏羲式

        長廣弧度:長三尺七寸,廣六寸半

        面底木質(zhì):桐

        斷紋漆色:蛇腹斷,原系朱色,現(xiàn)為退光色

        聲音:洪亮松古

        徽軫岳、尾掌足:紫檀木徽岳,玉質(zhì)軫足

        年代款識印章:腹內(nèi)有宋“開寶戊辰”四字,池下有“復(fù)古殿”行書及方章“御書之寶”篆。

        斫者、修者:似重修,面少斷紋

        藏者:吳蘭蓀

        這份《古琴征訪錄》的整理者是吳蘭蓀的琴友莊劍丞。六年后,莊氏以“琴癡”為筆名,撰《復(fù)古殿琴》(《江蘇文獻(xiàn)》第1卷第3-4期,蘇州省立圖書館1942年4月28日)筆記一則云:

        余友吳君嘗蓄一琴,名“虞廷清韻”,遍體粗蛇腹斷紋,漆色黑紫,音洪亮透松,古物也,背鐫“復(fù)古殿印”印一。偶閱葉調(diào)生《鷗陂漁話》,有“復(fù)古殿英石供”一節(jié),云:“陳氏頤道堂舊藏英德石硯,山背鐫‘復(fù)古殿印。鑒賞家據(jù)《南宋宮殿考》,謂復(fù)古為理宗殿名,宮中儲藏翰墨之地。然《老學(xué)庵筆記》云‘紹興間,復(fù)(按:原文誤作后,徑改)古殿供御墨,乃高宗時已有此殿。蓋復(fù)古殿本射殿,高宗建,理宗修,見《宋史》,則此殿未可專屬之理宗,亦未必定是穆陵供御之物。又《武林舊事》:元夕燈火于復(fù)古殿張掛,禁中避暑多御復(fù)古殿,亦非專藏翰墨也。”觀此,則此琴為宋物無疑。

        這是目前所見對“虞廷清韻”最早的研究,最終認(rèn)定“此琴為宋物無疑”,其依據(jù)是琴背的“復(fù)古殿印”。既然有這樣的皇家背景,名為“虞廷清韻”也就可以理解了。

        至此,“虞廷清韻”為世人所知雖不甚早,但著錄與研究已然兼?zhèn)洹?h3>二、九十年內(nèi)五易其主

        莊劍丞說“余友吳君嘗蓄一琴”,“嘗”是過去式;《復(fù)古殿琴》其實還有最末一句未引,那就是:“聞吳君近以此琴贈番禺葉氏矣?!奔妊浴敖?,大概是發(fā)表出來的一九四二年四月前一兩年內(nèi)的事。

        番禺葉氏,即當(dāng)時一度寓居蘇州的收藏大家、前交通部總長、廣東番禺人葉恭綽(1881-1968)。據(jù)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古琴一門,并不在葉恭綽的興趣范疇之內(nèi),而吳蘭蓀偏偏以“虞廷清韻”相贈,當(dāng)別有緣由。在過去的文人語境里,“贈”可能是人情往還,可能是以物易物,可能是抵押,也可能是轉(zhuǎn)讓的委婉說法。但顯然,葉恭綽并未保存多久,“虞廷清韻”很快迎來了它可考的第四個主人。

        葉恭綽《宋開寶琴》云:

        余曩歲居吳門,曾得一琴,龍池上“虞廷清韻”四字行書,內(nèi)題“開寶戊辰”字,蓋宋太祖二年也。尾題“復(fù)古殿”三字,下有大方印“御書之寶”四字。滿身作斷蛇紋,背有周必大長題款,曰:“嘉泰元年辛丑平園老叟周必大識?!庇嗖恢O彈奏,后以贈徐少峰,彈之,果極清異。徐傳海虞琴法,其居滬時,有街警午夜間叩門,徐驚問何事,警曰:“余每值夜班,耽聽君彈奏,今不禁叩門聆教耳?!睍r傳為佳話。(《遐庵談藝錄》,1961年)

        葉氏未記來源,但結(jié)合前文,必是來自吳蘭蓀無疑。他用的是“得”,也可見所謂“贈”,不是毫無緣由的。到手后,他可能只是把琴當(dāng)作雅玩,因為從“余不諳彈奏,后以贈徐少峰,彈之,果極清異”一句來看,一直到徐少峰彈“虞廷清韻”,葉氏才第一次聽到此琴的聲音。

        徐少峰(1888-1960)是張子謙《操縵瑣記》中經(jīng)常提及的上海琴人,早期今虞琴社的重要成員。張子謙說他“能琴善畫,琴擅長《漁樵問答》,指法沉著有力,韻味高古,為李子昭得意弟子”(《操縵瑣記》,1960年8月3日)。他的職業(yè)是牙醫(yī),主顧中滬上文化界人士極多,吳湖帆、張蔥玉日記,龍榆生、袁安圃詩詞集中均涉及他。通過此條記載,又可知他與葉氏也有密切的接觸。葉氏所記街警午夜聽琴叩門的佳話,或許正是得之于徐氏本人。此琴之贈,大約也不外乎上述幾種情況。

        然而,在徐少峰生前,“虞廷清韻”已經(jīng)易主,新主人是上海的今虞琴社同人吳振平(1907-1979)。吳振平為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隱之子,初名瓏,又名錦生,長期從事印泥的制作。一九五五年夏,鄭珉中曾在他家中見到“虞廷清韻”(《蠡測偶錄集》,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可見此時已歸吳氏?!恫倏z瑣記》一九五五年五月(原文誤寫為六月)二十七日提到了鄭珉中的這次滬上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不久的四月八日,張子謙“晤景略,知少峰之‘霹靂琴已以新幣一百五十元之代價讓與伯炎之弟羲培”。徐少峰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至少讓出了兩張好琴,不知是否與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初的政治經(jīng)濟(jì)環(huán)境有關(guān)。

        現(xiàn)存《操縵瑣記》的記時跨度(1938年8月-1963年8月),正是張子謙與徐少峰、吳振平來往密切的階段,《操縵瑣記》又意在“凡會琴、撫琴、習(xí)琴、訪琴諸端,事無大小,咸筆之于冊,以志不忘”(《操縵瑣記序》),所記名琴不下百數(shù),偏偏對近在咫尺的“虞廷清韻”未著一字。若說未曾見著,固然很難想象,但似乎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了。據(jù)劉赤城回憶,吳振平曾對他說,“‘虞廷清韻的音色遠(yuǎn)遠(yuǎn)好于他的其他藏琴,比他自己收集的唐琴都好,所以很少示人”(《萬里赤城霞:劉赤城先生回憶錄》,劉赤城、劉銘芳編著,中國書店出版社2022年)。這或許是原因之一。

        劉赤城又說,浩劫中“虞廷清韻”曾被抄沒,“文革”后期被吳振平追回。他第一次見到此琴,已是吳振平去世(1979)之后,與其他幾張琴,同掛在家中的遺像之后。一兩年后他再去吳家,叩門無人,聽鄰居說,吳夫人也去世了。

        人亡琴存,名器自有命運(yùn)。一九八五年春,來上海訪琴的香港琴人沈興順在馮舜欽那里看到了“虞廷清韻”,其《弦外雜錄》“海上修琴名手”條云:

        乙丑孟春余初訪先生(按:指馮舜欽)于滬,不意漏巷斗室,竟懸古斫數(shù)十,且不乏宋元佳器,名琴“虞廷清韻”“蒼(滄)海龍吟”皆在其列。余曰:“‘虞廷清韻乃宋太祖御制,昔為吳蘭孫(蓀)所藏,《今虞琴刊》具載之;‘蒼(滄)海龍吟亦寧藩舊物,《琴學(xué)叢書》記丁君叔雅以千金市歸者也,俱在是耶?”先生聞而謂:“琴置吾所有年,人莫識之,能道其源流者,唯君而已。”先生以余同具嗜琴之癖,遂訂交焉。自云……今滿室所懸,泰半非其所有,皆友輩倩請重修者也。(《古琴紀(jì)事圖錄》)

        這里只說馮舜欽修琴,不無委婉之處。其實當(dāng)時馮氏在公交司機(jī)的正業(yè)之余,做古琴收售的中介。這正是“漏巷斗室”所懸的“古斫數(shù)十”“泰半非其所有”的原因。不過以理度之,大概總有小半為其所有?!坝萃⑶屙崱笔菂钦衿郊覍偻旭T舜欽出售,還是已被他買下,暫不可考;只是沈興順驚鴻一瞥,沒有拿下,從此便芳蹤渺然了。一直到二十世紀(jì)末,鄭珉中還在文中感慨:“今吳振平先生已故,所藏之琴亦已分散,這張最早的北宋‘官琴不知流落何所了?!保ā扼粶y偶錄集》)

        二00六年五月,“虞廷清韻”重現(xiàn)人間,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以五百二十多萬元拍出,為香港企業(yè)家趙濤所得。

        自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至今九十年,“虞廷清韻”的遞藏情況大致如是。

        三、前人考察之平議

        鄭珉中《兩宋古琴淺析》將“虞廷清韻”定為“最早的北宋‘官琴”,并作描述與考察:

        琴為伏羲式,桐木斫,黑漆。琴背現(xiàn)鹿角灰胎,發(fā)蛇腹斷紋,在長斷紋間現(xiàn)細(xì)小牛毛斷紋。圓形龍池,長圓鳳沼,其項腰上下邊際楞角皆為圓楞。從背面看,其形式風(fēng)格、斷紋特點(diǎn)、池沼規(guī)模儼然是一張?zhí)拼谱?,惟覺長短寬厚略有過之。池上刻有行書“虞廷清韻”四字,池下刻行楷一行,為“復(fù)古殿”三字,再下刻大印一方,篆九疊文“御書之寶”四字,池之左右并刻有南宋周必大的長題。池內(nèi)刻隸書腹款“開寶戊辰”四字,書體鐫刻皆古穆自然,腹款格式位置與中唐宮琴“大圣遺音”完全相似。開寶戊辰為宋太祖趙匡胤建國的第九年,琴為改元開寶時所造,故名“虞廷清韻”。可惜這張僅存的、北宋最早的官琴,在流傳中重修時不幸為劣工所毀,琴面及兩側(cè)的漆胎斷紋被完全去盡,易以新漆,光亮如新,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復(fù)古殿為南宋臨安所建殿堂,由此可證此琴曾藏南宋禁中。(《蠡測偶錄集》)

        這里以形制風(fēng)格佐證了“開寶戊辰”(968)這一腹款的可靠性,堪稱定論。此前數(shù)年,他還有一句極有意思的話:

        其(按:指“虞廷清韻”)風(fēng)格特點(diǎn)幾與唐琴完全相同,如果不是有“開寶戊辰”的四字腹款,完全可能把它錯定為唐琴的。(《蠡測偶錄集》)

        其實,開寶戊辰即開寶元年,為宋朝開國第九年。所以,“虞廷清韻”可能不僅僅是“最早的北宋‘官琴”,而且很可能是現(xiàn)存的“宋代第一琴”。此外,乾德六年(968)十一月癸卯(廿四日)才改元“開寶”,所以開寶元年實際僅有一個多月。換言之,“虞廷清韻”應(yīng)該是在這一個多月里署款的。換算為公歷,實際時間應(yīng)該在公元九六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至次年一月下旬。

        綜合《琴刊》、莊劍丞、葉恭綽、鄭珉中四家之說,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差異。

        其一,關(guān)于琴式,《琴刊》所記式樣為“準(zhǔn)伏羲式”,大致可以理解為接近伏羲式,鄭珉中則直接說是伏羲式?!肚倏返膮⒄諛?biāo)準(zhǔn),可能是《五知齋琴譜》卷一中的《歷代琴式》,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五知齋琴譜》“伏羲”式,琴腰為一凹,而“虞廷清韻”則是兩凹。實際上,“伏羲式”是現(xiàn)存唐琴中最常見的琴式,幾乎全是兩凹,今人多以此為伏羲式,并不完全泥于古譜。

        其二,關(guān)于斷紋,《琴刊》提到“似重修,面少斷紋”,正與鄭珉中所云“在流傳中重修時不幸為劣工所毀,琴面及兩側(cè)的漆胎斷紋被完全去盡,易以新漆,光亮如新”基本一致。那么,莊劍丞所謂“遍體粗蛇腹斷紋”、葉恭綽所謂“滿身作斷蛇紋”,就不夠準(zhǔn)確了,至少琴面是沒有的。

        其三,關(guān)于漆色,《琴刊》所記為“原系朱色,現(xiàn)為退光色”,莊劍丞說“漆色黑紫”,鄭珉中則說是黑漆。今觀實物照片,確系黑色。但“原系朱色”未必不可能,漆色會隨著年份日久而慢慢改變,通常是淺者變深,深者更深乃至化為黑色?!捌嵘谧稀钡摹白稀保苍S正是朱色變深的結(jié)果,而“黑紫”又正是化為黑色前的狀態(tài)。此外又有在朱色漆面上加髹一道極薄黑漆、或在黑色漆面上加髹一道極薄朱漆的工藝,年日既久,下一層顏色便會漸漸透出,而漆面在不同程度的光線照射下,也會呈現(xiàn)出更豐富的色彩層次,也增加了準(zhǔn)確記錄的難度。

        《鴨頭丸帖》宋高宗御題落款是“紹興庚申歲復(fù)古殿書”,鈐“御書之寶”印

        其四,莊劍丞描述不盡準(zhǔn)確,琴背非鐫“復(fù)古殿印”印一,實為行楷“復(fù)古殿”三字,并“御書之寶”印一,但他引《鷗陂漁話》卷六“復(fù)古殿英石供”條關(guān)于復(fù)古殿的考證很可貴?!皬?fù)古殿英石供”條所引《老學(xué)庵筆記》見卷五,但引《武林舊事》則是節(jié)譯、撮述?!霸艋鹩趶?fù)古殿張掛”見《武林舊事》卷二,原文為:“一入新正,燈火日盛,皆修內(nèi)司諸珰分主之,競出新意,年異而歲不同。往往于復(fù)古、膺福、清燕、明華等殿張掛……”“禁中避暑多御復(fù)古殿”,則見于明朱廷煥《增補(bǔ)武林舊事》卷三。

        這張“虞廷清韻”,大約是建炎南渡、定都臨安后,御府收拾舊京劫余文物的成果。穆棣《〈韭花帖〉系列考》指出,《韭花帖》鈐有“御書之寶”印,與《鴨頭丸帖》中宋高宗御題上所鈐“印文篆法小異,而風(fēng)格差近”的“御書之寶”印,應(yīng)當(dāng)都是高宗御璽?!笆聦嵣?,徽宗、高宗諸御璽中文字相同而篆法略異之例甚多,徽宗印如‘宣和‘宣龢‘政和‘政龢等即是;高宗印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紹興連珠印之不同篆法至少有四五種以上?!保ā睹肌肪砩?,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6年)“虞廷清韻”上的“御書之寶”印,篆法又與此二者略異。有意思的是,據(jù)徐邦達(dá)先生的研究,《鴨頭丸帖》的高宗御題系從他處移來,但“書法極精,確是真跡”。(《古書畫偽訛考辨》第一冊,紫禁城出版社2015年)此題的落款是“紹興庚申歲復(fù)古殿書”,“御書之寶”印基本居中,押在中間三個字“申歲復(fù)”上。同時出現(xiàn)“御書之寶”印與“復(fù)古殿”款,“虞廷清韻”是又一難得之例。

        四、所謂“周必大長題”

        經(jīng)過前面的梳理不難發(fā)現(xiàn),《今虞琴刊》和莊劍丞《復(fù)古殿琴》都絕口不提周必大在琴背的銘文,這是很奇怪的現(xiàn)象。若說莊氏重在考證“復(fù)古殿”,還勉可解釋;但《琴刊》“年代款識印章”一欄之下都不提,未免說不過去。

        “九霄環(huán)佩”,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角”,胡若思舊藏

        不妨先來看看“周必大長題”的內(nèi)容:

        雷氏斫之,肇自開元。馮氏寶之,不知幾傳。我非知音,而理可言。心主于內(nèi),手應(yīng)乎弦。故聲和可以仰馬,意殺形之捕蟬。豈特此哉,大而歌《南風(fēng)》,小則治單父,舉不出于斯焉。嘉泰元年辛丑平園老叟周必大識。

        這里的“雷氏”,自然是指那支享譽(yù)琴史的唐代斫琴世家。然而此琴斫于宋初開寶,“雷氏斫之,肇自開元”又從何說起?再者,嘉泰元年(1201),稍微翻檢一下即可知?dú)q在辛酉,而非辛丑。這是兩個極其明顯而又絕無可能自圓其說的疑點(diǎn)。有這兩大疑點(diǎn)在,《今虞琴刊》不提這一銘刻,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過,真相卻又不是那么簡單。

        首先,這一銘文并不偽,可見于《平園續(xù)稿》卷四,題為《馮軫元方琴銘》,原文除無“嘉泰元年辛丑平園老叟周必大識”款識外,與此琴所刻全同。日本靜嘉堂藏宋刻本此處題下有小字“嘉泰辛酉四月”(《周必大全集》,王蓉貴、白井順點(diǎn)校,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不但沒有銘刻中出現(xiàn)的錯誤,還是最接近周氏本人的版本,并無可疑。馮軫為北宋元符三年(1100)進(jìn)士,官歷江西瑞州府新昌縣主簿、建德府知州,紹興九年至十年(1139-1140)任浙江嚴(yán)州知州。周必大青少年時,馮軫已至暮年,二人未必有直接接觸,從“馮氏寶之,不知幾傳”一句來看,周氏為之作銘的這張琴還在馮家。馮氏一門科第鼎盛,六代八進(jìn)士。在為此琴作銘之后的三十年內(nèi),馮軫還有兩個侄孫中了進(jìn)士,巨族高第的聲勢始終不衰。因此,“馮氏寶之”的階段估計至少百年,而且很可能貫穿了整個南宋,那么入藏復(fù)古殿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從這一點(diǎn)來看,此銘并不像是為“虞廷清韻”而寫。

        其次,“虞廷清韻”亦非刻有周必大銘文的唯一古琴。此外可考者還有兩張,一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九霄環(huán)佩”,一為胡若思舊藏“清角”。二者的銘文與“虞廷清韻”一致,僅款識略有不同:“九霄環(huán)佩”為“嘉泰元年四月辛丑平園老叟周必大書”,“清角”為“嘉泰元年辛酉平園老叟周必大識”。三者對照,就文字邏輯而言,大致可以推定“虞廷清韻”襲自“九霄環(huán)佩”,鐫刻時遺漏了“四月”二字,又將“書”改作“識”;“清角”襲自“虞廷清韻”,發(fā)現(xiàn)了嘉泰元年是辛酉而非辛丑,遂加改正,沿用了“識”字?!熬畔霏h(huán)佩”的“四月辛丑”是很重要的,既對應(yīng)上了《馮軫元方琴銘》所系年月,又明確了辛丑是記日而非紀(jì)年。嘉泰元年四月辛丑為廿二日(1201年5月25日),如此一來,“虞廷清韻”的疑點(diǎn)來源也就洞然可明了。

        《歐陽氏譜圖序稿》,遼寧省博物館藏

        三者相較,在內(nèi)容上無懈可擊的,唯有“九霄環(huán)佩”銘文了,然而也不能說全無疑點(diǎn)。首先是筆跡核對這一關(guān)。今存可靠的周必大墨跡,為清宮舊藏的《歐陽氏譜圖序稿》,今歸遼寧省博物館。《歐陽氏譜圖序稿》首為北宋歐陽修的兩件詩文手跡,其下為周必大短跋,再后又有元明時期的張雨等人題跋,已經(jīng)王瑞來《歐陽修、周必大手稿的價值》(《光明日報》2019年1月18日第16版)考訂無誤。以之與“九霄環(huán)佩”銘文相比,墨跡純楷,端正整飭,鐫刻則間有行草,偏秀潤一路,滿是趙(孟頫)字的味道。如果說,同一位書寫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的筆墨會有差異,而將手書鐫刻出來也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都可以理解,但墨跡呈現(xiàn)出整體左低右高、收筆較重的特點(diǎn),在鐫刻中卻很少體現(xiàn),就不能不令人存疑了。何況周必大去世后五十年,趙孟頫才出世,他又如何寫出一筆趙字呢?

        再從銘文的完好程度來考察。在髹漆好的琴背施以鐫刻,客觀上破壞了原有漆灰的力學(xué)均衡,可能會導(dǎo)致漆灰剝落、所鐫文字及印章湮滅等一系列后果。通常而言,對此影響最大的因素,不外有三:漆灰的堅硬程度、經(jīng)歷的歲月長短、保護(hù)的環(huán)境好壞。恰好,制作于明崇禎中晚期(1633-1644)的潞王琴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標(biāo)準(zhǔn)。潞王琴漆灰用特殊工藝(八寶灰),以密實堅厚而著稱,至今不足三百九十年,保存至今的幾乎都沒有出現(xiàn)銘刻崩壞的現(xiàn)象。而“九霄環(huán)佩”銘文也是如此,每個字都完好無損,老化程度有限,很難想象這是八百年前南宋中期就刻上去的。若說它再早也不會早于潞王琴太多,反而較為合理。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錢載(1708-1793)在京城給孤寺東的呂家看紫藤花,在藤蔭下看到一張周必大銘的雷氏琴,后來又重見于“翁家藥欄”,遂作《周文忠公銘雷氏琴歌》(《萚石齋詩集》卷三十二),小序照錄周必大銘文,與“九霄環(huán)佩”完全相同。有學(xué)者就此推測,錢載所見,正是國博的這張“九霄環(huán)佩”(呂偉濤《坐上琴心:中國歷代古琴文化鑒考》,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22年),是很可能的。明末至乾隆前期二百年內(nèi)的一位好事者,從周必大文集中找出《馮軫元方琴銘》,刻在“九霄環(huán)佩”上,以增其重,或許是最大的可能。

        “九霄環(huán)佩”“虞廷清韻”“清角”三琴,都收錄于《中國古琴珍萃》增訂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5年)中。本文推測“九霄環(huán)佩”銘文鐫刻在先,但比較三者可以發(fā)現(xiàn),反倒是“九霄環(huán)佩”的銘文最為清晰,“清角”尚可,“虞廷清韻”則多漫漶。若鐫刻時間相距不遠(yuǎn),倒未必是鐫刻在前的老化、剝損得更為明顯,而受漆灰成分的基礎(chǔ)條件、保存環(huán)境的外在條件影響更多,此為一證。若謂作偽者在鐫刻時有意做出這樣的效果,也未嘗無此可能。不獨(dú)如此,三張琴的銘文,轉(zhuǎn)行之處有差異,筆跡亦不同,“虞廷清韻”更是以行草為主,“清角”則較為接近“九霄環(huán)佩”。換言之,“清角”的銘文內(nèi)容似從“虞廷清韻”而來,而筆跡風(fēng)格似從“九霄環(huán)佩”而來,令人懷疑作偽者是見過“虞廷清韻”和“九霄環(huán)佩”的原琴或圖像(拓片等)的。

        考察“虞廷清韻”的周必大長題,不容回避它與“九霄環(huán)佩”“清角”的關(guān)系。但對于“九霄環(huán)佩”“虞廷清韻”這樣的唐宋名器而言,偽刻亦不足以掩其光華,只不過不要再借彼之光、增我之色便是了。《今虞琴刊》不及此跋,豈不正是此意?

        附記:

        《中國古琴珍萃》增訂本中,編者以“虞廷清韻”的銘文款識“辛丑”當(dāng)作“辛酉”,自是共識,但又以同樣理由判定“九霄環(huán)佩”的“辛丑”亦然,顯系不知此處用以紀(jì)日。本文亦推測“九霄環(huán)佩”的銘文為偽刻,但結(jié)論并非從文字本身得出。此外,書中又將“清角”識讀為“清風(fēng)”,這是沿襲了拍賣圖錄《勰一齋長物—胡若思藏古琴專場》(北京匡時拍賣公司,2010年12月4日)的錯誤。拍賣圖錄還煞有介事地解釋“清風(fēng)”的出典,幸虧古詩浩如煙海,想怎么說都足夠采摭。

        壬寅大暑前三日

        猜你喜歡
        九霄復(fù)古
        Old Is Gold
        漢語世界(2023年3期)2023-09-15 10:00:04
        乘機(jī)飛越祁連山見雪
        老年人(2022年1期)2022-04-29 00:44:03
        天和核心艙發(fā)射成功感賦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書畫作品選登
        “不是德云社的”李九霄:這個寶藏男孩藏不住了
        春雷
        老友(2020年3期)2020-03-25 15:09:57
        李九霄迎難而上,方遇青云
        東方電影(2019年11期)2019-11-12 01:31:26
        秋日的復(fù)古之約
        錯過這些復(fù)古店,要等下個世紀(jì)
        Coco薇(2017年6期)2017-06-24 23:22:42
        “妝”出復(fù)古 不可不試的初冬紅色系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27:49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一道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综合女同人妖| 2018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奇米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2020|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日韩五十路| 久久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久久精品66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欧洲熟妇色| 久热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亚洲啪啪AⅤ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久久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女优av| 亚洲成人av在线第一页| 欧美俄罗斯40老熟妇|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一|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性大片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98福利小视频| 粉嫩的极品女神尤物在线|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少妇一级内射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极品av在线播放| 国产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中文字幕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人伦色伦成人免费视频| 北条麻妃在线视频观看| 女同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