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上市銀行半年報披露工作告一段落,國有六大銀行2022年“期中成績單”也已全部揭曉。據統(tǒng)計,六家國有大型銀行上半年均實現營收、凈利正向增長,其中,郵儲銀行實現營收凈利“雙位數”增長,經營業(yè)績亮眼。
不過,受疫情、宏觀經濟下行、政策讓利實體經濟等因素的影響,除中國銀行外,其余五家大型國有銀行凈息差均出現小幅下滑,呈現收窄態(tài)勢。
據統(tǒng)計,2022年上半年六大行均實現營收、凈利正向增長,累計實現營業(yè)收入1.94萬億元,歸母凈利潤6731.71億元,平均日賺37.19億元。
具體來看,盈利能力方面,“宇宙行”工商銀行仍然穩(wěn)坐第一把交椅,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715.06億元,同比增長4.9%;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實現歸母凈利潤1616.42億元,同比增長5.4%;其他四家國有大行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289.45億元、1199.24億元、471.14億元和440.4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5%、6.3%、14.88%和4.8%。
其中,郵儲銀行以14.88%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在六大行中拔得“頭籌”,也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凈利潤增速實現“雙位數”增長的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六大行的凈利潤增速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滑。2021年同期,工、農、中、建、交、郵六家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9.87%、12.40%、11.79%、11.39%、15.10%和21.84%。
相比較來說,大行加大投放力度下定價壓力較大,利息凈收入增速一季度沖高后環(huán)比回落較多,且其他非息收入提振不明顯,導致業(yè)績增速下行較多。
隨著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強,六大行信貸總量保持穩(wěn)健增長,多家銀行提及上半年信貸增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
截至今年6月末,工農中交建郵六大行的資產總額分別達到38.74萬億元、32.43萬億元、28.05萬億元、12.58萬億元、33.69萬億元、13.43萬億元,合計158.92萬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10.2%、11.5%、4.98%、7.84%、11.35%、6.66%;客戶貸款總額22.34萬億元、18.81萬億元、16.95萬億元、7.09萬億元、19.69萬億元、6.99萬億元,合計91.8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67萬億元、1.64萬億元、1.24萬億元、0.53萬億元、1.52萬億元、0.54萬億元,合計增加7.14萬億元。
其中,上半年工商銀行境內人民幣貸款新增1.61萬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居市場首位,且逐月保持同比多增。
記者注意到,六大行共同強調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支持,積極擔當國有大行責任,助力穩(wěn)住經濟大盤。具體來看,上半年工行投向制造業(yè)貸款增加6281億元,增量為去年同期的3.5倍,投向制造業(yè)中長期貸款及信用貸款余額均首次突破1萬億元,普惠貸款戶數較年初增加12.3萬戶,余額較年初增長27.4%。農行制造業(yè)貸款余額(按貸款投向)較上年末增加4283億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2.18倍,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加2508億元。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國有大行更加注重夯實資產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房地產貸款風險問題方面,各家銀行均表示目前風險可控。截至今年6月末,工農中交建郵六大行在房地產行業(yè)的公司貸款不良率分別為5.42%、3.97%、5.67%、1.9%、2.98%、1.01%。
在信貸需求下降、LPR下調、向實體經濟讓利力度不斷增強等因素綜合作用下,上半年六大行凈息差普遍呈現收窄態(tài)勢。
據統(tǒng)計,截至6月末,六大行中僅有中國銀行凈息差同比沒有變化,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五家分別同比降低0.09%、0.1%、0.04%、0.02%和0.1%至2.03%、2.02%、2.09%、1.53%和2.27%。
這一趨勢與行業(yè)整體狀況相符。銀保監(jiān)會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業(yè)凈息差1.94%,大型銀行凈息差較一季度環(huán)比下降5BP。平安證券分析師袁喆奇認為,這主要是受到資產端年初以來LPR多次下調導致貸 款定價下行的影響,同時伴隨企業(yè)經營壓力抬升,負債端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存款成本抬升也對息差造成一定壓力。
展望下半年,行業(yè)內普遍認為凈息差仍將持續(xù)收窄。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表示,“低利率市場環(huán)境下,接下來可能商業(yè)銀行的息差都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要求下,我們預計資產端定價仍將處于下行通道,負債端成本也仍然面臨上升壓力,未來行業(yè)整體息差仍面臨收窄的可能性?!鞭r袁喆奇表示。
如何緩解凈息差下行壓力,多家銀行高管也在業(yè)績發(fā)布會上給出了答案。
郭莽表示,交通銀行接下來會加大活期存款的拓展力度,努力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同時,強化存款成本率考核等精細化的管理舉措,有效地降低負債成本,并堅持高成本存款的限額管理和要求。
郵儲銀行方面則表示,為保持息差穩(wěn)定,將持續(xù)加強調整信貸結構,在負債端也將持續(xù)推進負債成本下降,特別是要提高活期占比,加大財富管理的考核牽引力度,通過財富管理來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同時繼續(xù)壓降中長期存款規(guī)模和利率。
從行業(yè)整體來看,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的2022年二季度銀行業(yè)主要監(jiān)管指標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1.67%,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銀行業(yè)資產質量整體基本穩(wěn)定。
具體來看,六大行不良貸款率變動幅度不大。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1.41%,較年初降低0.01個百分點;農業(yè)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均較年初降低0.02個百分點至1.41%、1.40%和1.46%;中國銀行和郵儲銀行分別較年初微升0.01個百分點至1.34%和0.83%。
兩家不良率微升的大型銀行各自在中報發(fā)布會上對資產質量問題作出回應。
中國銀行風險總監(jiān)劉堅東表示,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雖然雙升,但新發(fā)生不良貸款數目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同時受疫情影響,總體不良化解處置進度有所放緩,和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下降,導致不良率略有上升。
郵儲銀行首席風險官梁世棟則表示,截至報告期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78.8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2.03億元 ;不良貸款率0.83%,較上年末微升0.01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說明郵儲銀行資產質量比較高,郵儲銀行有信心將資產質量保持在行業(yè)較優(yōu)水平。
撥備方面,截至6月末,工、農、中、建、交、郵六家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07.03%、304.91%、183.26%、244.12%、173.10%和409.25%,其中,中國銀行和郵儲銀行分別較年初減少3.79%和9.36%,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均分別較年初增長1.19%、5.18%、4.16%和6.60%。
可以看出,農業(yè)銀行和郵儲銀行撥備覆蓋率仍保持在行業(yè)較高水平,交通銀行雖然較年初提高最多,但仍是六大行中撥備率最低的銀行。
今年4月份,國常會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以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從半年報數據來看,六大行撥備率與年初相比并未出現較大變動。
農業(yè)銀行董事長谷澍在業(yè)績會上表示,未來農業(yè)銀行撥備覆蓋率應該會有序下降一個時期,下降幅度還要看宏觀經濟運行的情況。
“未來我們還是要根據宏觀經濟運行和資產質量的發(fā)展情況,嚴格按照財政部和銀保監(jiān)會的要求,客觀合理地評估預期信用損失,足額計提撥備?!苯ㄔO銀行行長張金良在半年度業(yè)績發(fā)布會上表示。
隨著上市銀行半年報披露完畢,上半年銀行人力規(guī)模也浮出水面。截至6月末,23家統(tǒng)計銀行員工總數達241.96萬人,較上年末減少1.74萬人,整體較為平穩(wěn)。23家統(tǒng)計銀行中,僅有10家員工人數較年初下滑,工、農、中、建、郵儲榜上有名。
具體來看,上半年,六大行共有員工180.8萬人,較上年末減少2.3萬;僅交通銀行員工數較上年末增長416人至90654人,其余五行員工數均降低千人以上。工行人數減少較多、為9127人,農行以半年減少4875人居后,建行、郵儲銀行分別減少3933人和3724人,中行降低1801人。
對于人力下降的原因,工商銀行半年報中解釋為,上半年到齡退休人員較多,且校園招聘應屆畢業(yè)生尚未集中入職。
增員的主力則為股份行。上半年,統(tǒng)計銀行中僅兩家員工人數增長過千,分別為增員3331人的興業(yè)銀行和增員1124人的浙商銀行。杭州銀行上半年增員621人居第三位。
但從規(guī)模上看,農行和工行仍遙遙領先同業(yè),至6月末,員工人數分別為45.03萬和42.5萬人。同時,當前共有10家銀行總人力規(guī)模超過了10萬人,由多至少分別為農業(yè)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招商銀行。交行以90654人居第七位。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五大A股險企合計攬收保費1.5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3萬億元,同比增長4%。今年上半年依然呈現了“四增一降”格局,即除了中國人壽之外,各家險企保費均為正增長;實現歸母凈利潤1220.27億元,同比下降15.09%。僅中國人保和中國平安實現歸母凈利潤的正增長。
從上半年保費收入來看,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4399.69億元,同比微降0.53%;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yè)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822.47億元,同比下降2.30%;太保壽險和新華保險分別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490.54億元和1025.8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4%和2.0%。人保壽險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720.41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居首。
凈利方面,2022年上半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yè)務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337.6億元,同比增長15.40%;中國人壽實現歸母凈利潤254.16億元,同比下降38%;太保壽險實現凈利潤 88.60 億元,同比下降 31.2%;新華實現歸母凈利為51.87億元,同比下降50.8%;人保壽險實現凈利潤為33.58億元,同比減少25.1%。
五大上市險企今年上半年新業(yè)務價值均有所下降,其中新華保險新業(yè)務價值下滑幅度最為顯著,新業(yè)務價值為新業(yè)務價值21.12億元,同比下降48.4%。
其余四家,中國人壽新業(yè)務價值為 257.45億元,同比下降13.8%。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yè)務的新業(yè)務價值為195.73億元,同比下降28.5%。太保壽險新業(yè)務價值55.96億元,同比下降45.3%;人保壽險半年新業(yè)務價值為14.93億元,同比下降38.1%。
個險渠道方面,持續(xù)清虛隊伍轉型。代理人數量大幅收縮,半年累計減少近50萬人。
具體來看,截至6月底,中國人壽個險銷售人力為74.6萬人,較去年年末下降6.83%;中國平安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量51.91萬人,較去年年末減少了13.53%;新華個險代理人規(guī)模人力為31.8萬人,較去年年末下降18.25%;太保壽險月均保險營銷員 31.2 萬人,較去年年末下降40.57%;人保壽險“大個險”營銷員為“大個險”渠道月均有效人力 2.8萬人,較去年末下降40.43%。
銀保渠道越發(fā)成為各家壽險公司的一大發(fā)力點,太保壽險表現最為明顯,實現保險業(yè)務收入 178.28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876.3%。
其余四家,2022年上半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銀保渠道總保費達426.09億元,同比增長23.7%;人保壽險公司銀行保險渠道原保險保費收入為 392.80億元,同比增長41.9%;新華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11.95億元,同比增長7.8%;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銀保渠道總保費收入為220.3億元,同比增長19.90%。
財險方面,“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上半年合計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5152.89億元,同比增長10.4%,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實現兩位數增長;實現凈利324億元,同比增長20.84%,僅平安產險實現負增長。
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累計原保費收入分別為1467.92億元和918.26億元,同比增速均達兩位數,分別為10.1%和12.2%。今年上半年,人保財險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766.71億元,同比增長9.9%。
凈利方面,人保財險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90.46億元,同比增長23.86%,平安產險實現凈利潤90.34億元,同比下降11.2%,太保產險43.2億元,同比上升8.18%。
車險業(yè)務方面,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披露的詳細數據顯示,2022年前6個月,人保財險車險業(yè)務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288.08億元,同比增長6.7%;平安產險的車險保費收入為955.02億元,同比增長7.29%;太保產險車險業(yè)務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481.69億元,同比增長7.9%。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老三家”非車險業(yè)務表現亮眼。其中,人保產險前6個月實現非車險保1478.63億元,同比增長12.8%;平安產險的車險保費收入為379.23億元,同比增長12.44%;太保產險前6個月實現非車險保費收入436.57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