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清
學習動機有外在和內部之分。外在的學習動機內化是指個人在學習中,借助于對學習意義的深刻理解和較高的自主決定感,把外界所提出的學習理由或條件轉變?yōu)閭€人對學習活動意義的內心理解與要求,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的狀態(tài)。外在學習動機內化后形成的就是內化學習動機,這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有很大的推動力,且效果保持的時間也相當長久,對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高中階段學習科目多,競爭激烈,僅憑一時的興趣難以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了解高中生外在學習動機內化的影響因素,探析其內化的策略,對提高其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生學習動機內化的影響因素
1.學習興趣影響學習動機。興趣愛好是學生最好的動機,它也是推動學生的“催化劑”。當學生在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任務時,其會產生一種積極情緒,釋放“多巴胺”,并在此過程中產生“心流”,使其沉浸于這種狀態(tài),能集中精力積極地思考。
2.學習情緒影響學習動機。良好的學習情感能夠使學習者快樂,而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也會使得學生變得懶散、消極。有調查顯示,學習動機的缺失與負面情緒相關,而期末學習動機的減弱主要是由于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3.學習目標影響學習動機。個別學生只追求學習,而不注重學術情感、學術精神、社會責任心的提升,使其學習動機表層上占了上風,但卻沒有深入動機。在學業(yè)上,如果遇到挫折,就會輕易地放棄,意志十分薄弱。動機是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沒有強有力的“目標意識”,往往徒勞無獲,并且在沒有明確的方向情況下,學習精力會被耗盡。
二、高中生學習動機內化的策略
1.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動機的內化是一種社會性過程,從外部調節(jié)到認同性調節(jié),動機的內化程度受到了社會尤其是家長、老師和同伴等重要他人的深刻影響?,F(xiàn)實中有些學生的成績雖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只要他能感受到家人與老師的關心與關注,他仍然會繼續(xù)努力學習,而那些在情感上受到他人忽視的學生卻怎么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營造積極和諧的人際氛圍,讓學生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能感受到他人的關心和支持,提升其積極情感體驗,從而促使他們產生積極有效的內在學習動機。
2.有效運用外部激勵。有關研究表明內在動機和外在動因之間是一個相互共存的關系,非必然的外在獎賞比那些必然伴隨的獎賞更多地產生促進作用,未預料到的獎賞也比預料到的獎賞對內在動因產生了更大的積極效應。為此,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jù)個體差異,運用最適合的激勵方式。
教師對優(yōu)秀生和學困生的評價標準不能“一刀切”。每位學生在學習上只要取得相對的進步,教師應以不同的方式給予積極肯定。對于優(yōu)秀生可通過提高學習任務來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而對于學困生則需多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話語作為勉勵。同時,教師可以適當采取意外的、非期望的獎勵措施,讓學生從讀書中得到更滿意的感受,并以此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調動其讀書的內在積極性。
3.增強學生學習效能感。有研究成果指出,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可正向預測學生學業(yè)成績,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信心和學習成績具有積極的正面意義。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發(fā)揮,有著很大的提升效果。
因此,在高中生求學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集體心理指導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和積極感,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潛能,建立合理的學業(yè)目標,通過提高學生學業(yè)效率提高學習動機的內化。
高中生學習動機的內化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實現(xiàn)。為此,教師在傳授基礎知識和技能時,要加強學生學習動機內化策略的探索和實踐,可以從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運用外部激勵、提升學業(yè)自我效能等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在求學路上獲得積極、持久的內在動力。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