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伊
對于豬的“復活”實驗,只證明多器官在細胞層面是“活躍的”,但也帶來重新定義死亡的思考,而探索人類死而復生,要考慮倫理、科學等多重因素。
這是一頭死去的母豬。它已經(jīng)死亡一小時,一種特殊的灌注液正被緩緩注入它的身體,在它的靜脈和動脈中循環(huán),新鮮的氧氣也在其中流動。
接下來的六小時中,研究人員很快發(fā)現(xiàn),豬的心臟、肝臟、腎臟和大腦中部分細胞開始恢復功能與活性,豬體內(nèi)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也逐步恢復。豬的心臟雖未完全恢復跳動,但可以掃描到電生理活動,說明它具有收縮能力。每個重要器官中,細胞對葡萄糖的反應都較強,說明它們正重啟部分新陳代謝。
整個過程中,人們還驚訝地觀察到它的頭、頸開始出現(xiàn)不自主的肌肉運動。而且,作為一只在醫(yī)學上已死亡的動物,它并沒有僵硬,也沒有出現(xiàn)水腫和尸斑。
看起來,這頭豬在緩慢地“復活”。
2022年8月3日,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神經(jīng)生物學家內(nèi)納德·塞斯坦團隊在期刊《自然》上發(fā)表了這一“復活”實驗及其結果,引發(fā)廣泛關注和討論。上一次,相似的討論發(fā)生在三年前,2019年4月,塞斯坦團隊在豬死亡四小時后“復活”了它的大腦,這顛覆了多年來的固有觀念:腦死亡是不可逆轉(zhuǎn)的。
從大腦到全身器官,此刻,一個自然的疑問是:沿著這條技術路徑走下去,人類未來是否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死而復生?
“為器官移植的未來打開大門”
這是第一次有人能同時“復活”哺乳動物身體上的各個器官,有專家指出這項成果是“顛覆性”的。一般來說,哺乳動物的器官缺氧15分鐘左右,就會徹底死亡。
這次實驗中,塞斯坦團隊在豬缺血缺氧一小時后,給豬注射了“復活藥劑”,主要由豬血、人工血紅蛋白、細胞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抗氧化藥物和防止細胞死亡的藥物等多種化合物混合而成。
這項研究共同作者之一、耶魯大學醫(yī)學院博士候選人張樹培指出,這是對2019年豬腦實驗中灌注液的優(yōu)化和改良。人工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非常強。這次用于實驗的是一個名為OrganEx的系統(tǒng)。OrganEx灌注液中,血紅蛋白和血液比例是1:1,“這樣細胞接受氧氣的效率最高?!贝送?,灌注液中的抗氧化等藥物能用來抑制和緩解細胞損傷,“和針對單一器官大腦相比,改良版方案對全身各種器官更具兼容性?!彼f。
讓豬“復活”的一個關鍵系統(tǒng)
實驗還設置了一組使用體外膜肺氧合設備(ECMO)的對照組。ECMO在臨床中常作為搶救心肺衰竭病人的重要工具,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相當于一個人工心肺機。但ECMO一般使用靜脈血灌注。近年來,ECMO作為移植器官保存設施的功能逐漸被開發(fā)出來,因為ECMO可在心死亡時立刻提供穩(wěn)定的氧合血液灌注,從而更好維護移植器官的質(zhì)量,提高移植效率。
器官移植多年來存在的一個難題是“再灌注損傷”,即細胞在缺氧缺血后重新注入氧氣,會帶來血管塌陷等細胞損傷。研究發(fā)現(xiàn),與ECMO組相比,OrganEx組灌注后細胞受到的破壞更少,出血和組織腫脹的情況也較少,能實現(xiàn)灌注效率的最大化。OrganEx組豬的所有主要器官中,細胞功能都得到了更好修復。豬的腎臟細胞中,還出現(xiàn)了細胞增殖現(xiàn)象。
張樹培指出,臨床中,ECMO灌注效率“其實是非常低的”,對使用時間要求很嚴格,時間越往后效果越差?!斑@就是為什么我們選擇在豬死亡一小時后進行灌注,因為在美國,救護車平均轉(zhuǎn)運危急病人的時間大約是一小時?!彼忉屨f。
在她看來,讓豬“復活”的關鍵是灌注系統(tǒng)OrganEx,這是一個由計算機控制的體外循環(huán)灌注系統(tǒng),通過該系統(tǒng),灌注液被注入豬全身的不同器官。這個過程中,實時傳感器會監(jiān)控重要的循環(huán)指標、代謝物和“與細胞修復相關”的信號通路,以便研究人員隨時干預。該系統(tǒng)還包括氧合器和血液透析裝置,能夠保持灌注液中電解質(zhì)和其他必需分子的穩(wěn)定水平。
“這是實驗最難的部分,”張樹培說,OrganEx要更好地模擬全身器官的功能,以腎臟為例,OrganEx最重要的功能是“做交換”,將有毒的物質(zhì)排出去,血紅蛋白留下來,而系統(tǒng)需要通過“很好地控制”對應的血液動力學,來實現(xiàn)“更有效的交換”。
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是國內(nèi)知名的器官移植專家之一,他指出,下一步,器官移植中灌注技術的難點是增加和不同器官的適配度,因為每個器官大小、血管的形態(tài)不一樣。比如腎臟的血管“比筷子還細”,肝臟的血管中,肝動脈和靜脈也有差異,心臟有很大的血管,因此對于這些不同器官,應配備更有針對性的灌注液和灌注系統(tǒng)。
“死而復生”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計劃
對大腦研究而言,塞斯坦團隊的豬腦“復活”實驗,運用的系統(tǒng)為BrainEx,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多年來,對人類大腦的專門研究由于倫理原因一直難以進行,而豬腦實驗使大腦在體外可以完整地“存活”。張樹培指出,以前研究僅限于死去動物的大腦切片,所以人類對大腦的精細結構缺乏了解。而現(xiàn)在,人類第一次能在三維條件下研究大腦。
對這些復雜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更深刻理解,有助于科學家進一步研究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癥等腦部疾病的原理和測試藥物?!拔覀兿喈斢谔峁┮粋€平臺,可以在上面做一些藥物篩選?!睆垬渑嗾f。
更重要的是,BrainEx實驗可能幫助科學家們突破大腦研究中最敏感的問題:“意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在實驗室中創(chuàng)造出意識,一些專家認為,BrainEx實驗“是最有可能的一個”。不過,塞斯坦團隊對此非常謹慎,反復在公開場合強調(diào)“意識的恢復從來都不是這項研究的目標”。
張樹培解釋,出于倫理的考量,BrainEx實驗從根源上就隔絕了“意識的產(chǎn)生”,因為研究人員為豬注射了神經(jīng)元活動阻滯劑,可以阻止任何可能導致意識的神經(jīng)相互作用,并配有腦電圖時刻監(jiān)測大腦活動。如果監(jiān)測到任何意識活動,即腦電圖顯示不是一條直線,就會立刻結束實驗。
在此前提下,為測試大腦細胞的活度,研究人員在灌注結束后將大腦切成300微米左右的薄片,通過對切片內(nèi)神經(jīng)元細胞的電流刺激,觀察是否有信號波動,最后證明“單個神經(jīng)元細胞是活的”。但張樹培指出,意識一定誕生于“全腦神經(jīng)元細胞之間的整體聯(lián)動”。
因此悖論在于,如果人類想進一步理解大腦的本質(zhì),必然要觸碰到的領域是:數(shù)百萬個腦神經(jīng)細胞和它們之間的數(shù)萬億個聯(lián)結,是如何協(xié)同工作的?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將不愿止步于“復活”腦細胞,而是思想和性格,我們?yōu)榇俗龊脺蕚淞藛幔咳绻祟惪梢浴皠?chuàng)造意識”,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張樹培指出,從細胞到組織、器官層面,以及整個身體的功能,要想實現(xiàn)“死而復生”,“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遠的計劃”。
摘編自《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