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平
★當下,寫作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每位同學的頭等任務和大事,每一個同學都不能免俗,畢竟中考分值擺在那里,誰也不想失掉中考語文的“半壁江山”,于是,反復的寫作訓練成為了大多數(shù)同學練就作文技能的重要方式。經(jīng)過訓練,大部分同學能夠?qū)懗鲆黄⒁庀鄬γ鞔_、中心較為突出、結(jié)構(gòu)也算嚴謹?shù)奈恼?。然而,鮮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就難以抒發(fā)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請務必相信,我們的生活是詩意的,美的景色、美的心靈、美的體會,難道我們能視而不見嗎?在眾多的文學體裁中,詩詞被認為是最佳的情感表達形式,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經(jīng)典著作。而《紅樓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紅樓夢》本身是一部小說,但是其中有81首詩、18首詞、18首曲,說它是“詩詞小說”也不為過。今天我們就拜《紅樓夢》為師,以其中最經(jīng)典的3首詩歌為分析對象,讓我們一起去學寫詩意的生活。
一、《詠白海棠》賞析及其帶來的啟示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
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
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
倦倚西風夜已昏。
這首詩是一首七言律詩,出現(xiàn)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故事講述的是在賈探春的建議下,賈探春、薛寶釵、賈寶玉和林黛玉結(jié)了詩社,林黛玉就作了這首《詠白海棠》,因為這首詩得到了大家極高的文學贊譽。首聯(lián)交代白海棠生長的環(huán)境,“半卷湘簾半掩門”寫出了看花人嬌羞的狀態(tài),正如白海棠的冰清玉潔。頷聯(lián)說白海棠偷來了梨花的白凈,借來了梅花的風骨,其實就是說白海棠集兩者優(yōu)點于一身。頸聯(lián)說白海棠像月宮中仙女縫制的白色舞衣,又像秋閨中擦拭淚痕的少女,美艷動人。尾聯(lián)說看花人嬌羞怯怯默默無言衷腸無處訴,只能疲倦地倚在窗前看夕陽西下。這樣的描寫,就像一幅少女落日觀花圖,將少女的嬌羞表現(xiàn)了出來,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感。
品讀完《詠白海棠》這首詩,明了“詩是無聲的畫”,我們看到了林黛玉其實就是用白海棠來比喻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所以說詩歌是用形象來說話、來表情達意的,它多用比喻和象征的寫作手法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情意。那么問題來了,選用什么樣的事物才能表達自己的情意呢?其實這要看寫詩者本人。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很有可能觸發(fā)我們的情感,如果將這些事物適當?shù)厝谌胱约旱南胂蠛吐?lián)想,就有詩歌的味道了。當然,我們不一定非得用古詩詞的格式,可以結(jié)合現(xiàn)代的新式詩體來寫我們的生活。例如,一位同學在《我的夢想》中這樣真情表白自己的想法:“當每天第一縷陽光吹開林中的霧氣時,我知道我今天的任務就要開始。鄰居總是問我為什么這么早就去上學。我總是笑而不語。很多時候,我很想用下面的這首詩歌來回應他,但是我又擔心他不屑一顧,不妨當作我自己的心中所想吧——奈何飛蛾總撲火,道不盡原因與經(jīng)過。只待來年花開時,就有收獲與結(jié)果?!薄帮w蛾”是一個象征物,表達了小作者對學習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我們可以尋找一些具體的形象,借助這些事物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二、《世外仙源》賞析及其帶來的啟示
世外仙源
名園筑何處,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在林黛玉的這首五言律詩當中,表達自己對大觀園的無限贊美,把大觀園比作人間的仙境一般美麗、一般神奇。你們看,這座名貴的大觀園還巧妙地借助山山水水原來的秀美,又匠心獨具地增添了爭奇斗巧的景物。今夜元妃娘娘省親在園中飲酒賦詩,濃濃花香融入美酒更助雅興,而花兒對著娘娘本人開放得更加嫵媚。如今身為貴妃娘娘,每每出動宮車儀仗隊前呼后擁,真是風光無限、顯赫異常。這首詩寫盡了賈府的高貴顯赫,委婉地批判了封建皇朝貴族奢侈腐朽的生活作風,也給人無盡的感嘆。但是我們從詩歌節(jié)奏的角度來分析這首詩,可以看到這首詩最后的一句都是押韻的,“塵”“新”“人”“頻”,非常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和識別。
那么這首詩給我們的啟示,是當我們寫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所感所悟的時候,也可以保持一種明朗的節(jié)奏,如歌一般給人朗讀的快感;如詩一樣給人生活的哲理。例如,一位同學在《再見,我的母校》中這樣寫道:“三年以來,每當我回憶起在綠柳湖畔讀書的日子,心中就會思緒萬千。一直想獻詩一首給這三年的湖畔——湖光春日吹柳綠,三年湖影相為伴。日照斜影影綿長,思憶悠悠在心房。別了,我的母校;別了,我的湖伴?!闭埓蠹壹毤毱肺哆@位同學寫的詩歌,是不是覺得很有味道呢?這首詩綜合了七言絕句的押韻特點,又兼有現(xiàn)代詩歌的特質(zhì),讓人讀起來別具意味。詩中的“伴”“長”“房”是押韻的,詩歌的結(jié)尾用了兩句對偶句表達了對母校和綠柳湖的不舍,更為意外的是,小作者在詩歌的末尾用“湖伴”來結(jié)尾,一語雙關,“湖伴”與“湖畔”在讀音上是諧音詞,在文字上這位同學告別了陪伴三年的綠柳湖,意味雋永,發(fā)人深省。
三、《臨江仙·柳絮》賞析及其帶來的啟示
臨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臨江仙·柳絮》出現(xiàn)在《紅樓夢》第七十回,這是薛寶釵在柳絮詩會上寫的詩,這一次的詩會也是大觀園最后一次詩會,在這次詩會上,該詞被眾人推選為獨占鰲頭的作品。對于“紅樓”中的四大家族而言,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賈府的衰敗已經(jīng)呈現(xiàn)江河日下,瀕臨崩潰,狀況的危機已經(jīng)逐漸呈現(xiàn)出來了。薛寶釵本人和很多的人其實已經(jīng)微妙地感覺到這種變化,但是薛寶釵反其道而行之,極力宣揚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強音。我們先從“柳絮”這個事物的本身開始說起:“柳絮”本無根,隨風飄蕩,一般寄寓著一個人在社會上無所寄托的無奈情形。然而,薛寶釵筆下的柳絮居然敢飛到富貴氣象的“白玉堂前”(象征封建貴族家庭的住宅);而柳絮飄飛的姿態(tài)——飛舞著,盤旋著,是那樣的輕盈歡快、均勻優(yōu)美,流露出一種歡愉融洽的欣喜之情。還有兩句反問“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來表達自己積極入世的理想和信念追求。下闋中的“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明寫柳絮盡管四處飄飛,但仍不改初衷,無牽無掛,隨遇而安的曠達襟懷。后面更是表露“青云直上”的遠大志向,使整首詞的主題得到了升華。薛寶釵的這種樂觀的精神是林黛玉那種“無病呻吟”所不能比擬的。這種情感其實更切合我們當前的求學態(tài)度:無怨無悔、堅強面對。確實如此,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美妙,真不應該隨波逐流、意志消沉,而應該扶搖而上,抱青云之志,渡蔚藍滄海。我們不妨欣賞一位同學在《志存當高遠》的演講稿中的這樣一段文字:
“黑云壓城暴風起,閃電雷鳴急。仰望蒼穹,黑影掠過燃驚喜;俯視大地,青翠鋪灑起海濤。雛鷹之搏擊長空,其有展翅高飛之追求;瓊草之參天魁梧,其有不甘平凡之夢想。吾中華之輩,乃能力扛重鼎,重返世界民族之林,當要志存,更要高遠。”
這段開頭,就隱約地帶有古文的古典意味,也可以看出這位同學確實是花費了很多的心思去煉字遣詞造句,深刻展現(xiàn)自己對生活、對未來的期望;另外,用“雛鷹”和“瓊草”來比喻現(xiàn)在的自己,更具有說服力,值得大家學習。
紅樓一夢,百轉(zhuǎn)千回。一部《紅樓夢》,半生滄桑淚?!都t樓夢》作為我國古代文學的經(jīng)典,其文學地位本就彪炳千古,而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本人也是一位情感細膩的詩人,才成就了詩意“紅樓”。誠然,我們難以達到“紅樓”的高度,但寫詩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面對生活的多姿多彩,我們不妨用詩意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然而,我們也仿佛感覺到《紅樓夢》當中的詩詞都太消極,這是與作者的生活與情感經(jīng)歷息息相關的。誠所謂“一花一草總關情”,我們看花,能看出花的嬌艷,裝點世界;看草,能看到草的豐潤,綠化生活。我們更要學會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不僅是爭取中考作文高分的需要,更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對于生活的美的追求。生活有詩意,才有詩意的生活;表達有詩意,才有詩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