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天高氣爽、風輕云淡的秋季。與城市的秋季比較,我更喜歡農村的秋季。曾幾何時,站在老屋的屋檐下,抬頭便是高高的、湛藍的天空,陽光灑下來,不冷不熱,風吹拂著門前的樹梢沙沙作響,偶爾有幾只麻雀飛來院子里找食吃,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真是幸福極了。
說起老屋,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因為河灣村是市里的貧困村,父母也響應黨的號召,拆了那個破敗不堪的老屋,翻新建成了鋼筋混凝土的新宅??稍谖倚睦铮€是特別懷念陪我成長的老屋,那里有我的童年,有我的伙伴,還有我們一家五口相依相偎的喜怒哀樂。
老屋是父母結婚后才建的,因為當時家庭條件特別不好,正房、偏房、院墻建造時間很長,前前后后歷時兩三年,主要是在農閑時間請鄰居親戚朋友幫工建起來的。父母和泥壘墻的情景現(xiàn)在還印象深刻,雖然記不起那個沉重的工具叫什么名字,但是在烈日下,父親彎腰夯土筑墻的身影至今令我記憶猶新。那年,姐姐已經(jīng)在村里上學了,我也恰巧到了上學年齡,她便自作主張偷偷拿著過年時親戚給的5元壓歲錢給我到學校報了名,回到家時,父母正忙著蓋偏房。偏房主要用來放糧食和其他雜物。印象中,每年秋季收獲的玉米、向日葵、土豆、黃米、小米都要堆放在那兒,梁上都掛上蒜辮、辣椒、冬瓜干、干黃花菜,屋子不大但滿滿當當,都是父母辛苦一年的成果。我們有時候偷偷鉆到偏房,這里瞅瞅那里摸摸,主要是看父母有沒有在里面藏什么干糧,若無意中發(fā)現(xiàn)有干饃片、干土豆片、干玉米就算是意外收獲,可以在上學的路上吃,還可以帶到學校和同學分享。
老屋的正房也不大,一扇門進,中間用一堵墻隔成一大間和一小間兩間房。大房的一盤炕全家五口人一起睡,不擁擠但也不寬敞。屋里沒有什么陳設,直到姐姐上高中時,才又購置了一張床。一個立式衣柜是村里的手藝人打制的,直到我們搬家時,它還是裸妝的,因為家里沒有錢買漆。一臺雙卡錄音機是賣了媽媽辛苦喂了一年的豬買的,一臺彩色電視機也是和親戚朋友湊錢買的,但是不常開。記憶中,電視節(jié)目也不多,只能看到中央一臺,父親看看新聞聯(lián)播后就關了,一來是怕耽誤我們的學習,二來可能也擔心電費,那時候農村的電費好像很貴,媽媽常:“收電費的又來了?!彼校芏啻蠹倚r候看過的電視劇,我都沒什么印象,唯獨《西游記》是看過的。家里比較多的還是書,主要是我們三個孩子的課本,還有爸爸的教師用書??墒牵驗榘峒液头?,書也都被撕撕扯扯,完完整整的已不那么多了。小時候寫過的作文和日記,也都殘缺不全,讀不完整了。
在老屋生活的時候,是我們家特別困難的時候。家里的活兒多,母親種的地多,三個孩子都要上學開銷也大。雖然父親是民辦教師,但工資很少。家里的一切開銷都要從地里來,從家畜身上來,喂豬、養(yǎng)羊、種地、賣農產品便是全家的經(jīng)濟來源。姐姐比我大4歲,比妹妹大7歲,所以她特別懂事,從小就承擔著做飯、喂豬的活兒,而且還做得特別好。有時候她像個小家長,給我和妹妹分工,我來擔水,妹妹喂羊,三個人齊心協(xié)力做好家務,等爸媽結束地里的勞作歸來,晚飯已經(jīng)做好了,牲畜也安頓妥當,全家人就能坐在屋檐下,舒舒坦坦地吃頓飯,星星月亮也伴著蛙聲亮起來。
老屋里有幸福也有眼淚。每當我沒有完成作業(yè)跑出去和伙伴們玩耍時,父親便嚴厲地教育我,罰我站在屋外,什么時候天黑了才能進屋,晚飯也不能吃,難過的眼淚唰流下來浸濕了作業(yè)本。還記得有一次,鄰居阿姨以為我們幾個孩子偷了她家西紅柿,媽媽不分青紅皂白訓斥了我們,當時我委屈極了,哭得很傷心。再到后來,因為生育政策的原因,我們全家被迫離開老屋,我去了姑姑家,姐姐在大佬家,妹妹和父母去了其他地方躲了一年。等我們春天再回老屋后不久,外公因病去世了。那幾天,家里只有我和妹妹兩個人,特別害怕,晚上門栓插好都不敢睡覺。
老屋,為我們遮風擋雨,陪我們走過童年、少年時光。小時候覺得它屋檐很高,房子很大,等我們長大再回老屋,它已經(jīng)變得矮小落敗了。就像我們的父母,我們在長大,他們在變老。那個曾經(jīng)能坐著當飛機的肩膀瘦弱了,曾經(jīng)能打我們屁股的手掌再也沒有多少力量,以前蜷縮在那里便覺得是全世界的溫暖懷抱如今也難再返回了……
李春燕,陜西神木人。就職于神木市檔案館。作品散見于各級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