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靖
一、答題模板
大氣受熱過程主要涉及太陽輻射、下墊面狀況、季節(jié)等方面的因素,在解答試題的時候,要遵循以下模板:熱量來源+受熱過程+削弱作用+保溫作用。
第一,熱量來源。大氣的能量最主要、最根本的來源是太陽輻射。大氣的直接熱量來源是地面輻射。
第二,受熱過程——“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
第三,削弱作用。削弱作用是指大氣層中的水汽、云層、塵埃等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一般海拔高的地區(qū),空氣稀薄,對于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第四,保溫作用。保溫作用主要是指大氣逆輻射對近地面熱量的補償作用。
任何物體受到輻射都會產(chǎn)生熱量變化,當(dāng)物體的溫度最高時,其本身的輻射也達到最強。就某區(qū)域來說,12時左右,當(dāng)?shù)氐奶栞椛渥顝?;下?時左右,大氣的溫度達到最高,大氣輻射達到最強狀態(tài)。
高考地理試題有時會以某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實踐活動為切入點,考查大氣的受熱過程,在考查基礎(chǔ)知識的同時,考查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xié)調(diào)觀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同學(xué)們在復(fù)習(xí)的時候,一定要熟練掌握大氣的受熱過程這一基礎(chǔ)知識,這樣才能在新的試題情境中進行遷移應(yīng)用。
二、試題解析
【例】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緯度相當(dāng),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氣溫日較差大,結(jié)合下圖分析,其原因是青藏高原(??)
①地勢高,距離太陽近?②太陽高度小得多?③云層厚,且夜晚長?④地勢高,空氣稀薄?⑤白天太陽輻射較強⑥夜晚大氣逆輻射較弱
A.①②④⑤⑥????????B.③④⑤⑥
C.④⑤⑥??????????D.②④⑤⑥
解析:青藏高原的海拔與日地距離比較,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地勢高,距離太陽近”說法錯誤。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緯度相當(dāng),太陽高度相差不大,因此②說法錯誤。青藏高原空氣稀薄,因此③說法錯誤。由示意圖可知,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相比,空氣稀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多,升溫快,氣溫高;晚上,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較弱,地面長波輻射失散較多,大氣逆輻射較弱,氣溫低。因此氣溫日較差大。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較多,云層較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少,白天氣溫沒有青藏高原氣溫高。晚上,云層較厚,吸收的地面長波輻射多,大氣逆輻射強,氣溫較高。因此四川盆地氣溫日較差較小。故正確答案為選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