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悅宇
一
他在臨安街頭的酒館里,醉得癱倒在木桌上,哭得一塌糊涂。
周圍人都吃驚地望著眼前這個八尺男兒,而他卻自顧自地買醉。酒碗中的酒顫抖地溢出,他倒在酒中抽泣——即使常年征戰(zhàn),見多了生死離別,他也從未如此失態(tài)過。
他不明白,不明白她為什么不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選擇離開。他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相遇,也無數次深感糾結,但他從未想過會是這種結局。
與她初識時,他就應該看出的?;蚴且驗槟且粦?zhàn)勝利歸京,或是因為那一夜大醉淋漓……
頓然,他酒醒了。
二
翌日,故地重逢,可惜伊人去。他獨自望著青樓,望著二樓那扇小窗,不經意間邁過大門。
來往的形形色色的過客,或是杯中酒,或是懷中人;絢爛的花燈,萎靡的《后庭花》,臺上翩翩起舞的商女——這也應是開封那一場大難的結果吧。作為那場大難的親歷者,他比誰都能感受到那種狼狽與不甘。也正是如此,將開封那一群瘋子引來臨安,造就了這出荒誕的鬧劇。
所以,為這樣一個國家值得嗎?可他心中的答案一直未變。
縈繞著的《后庭花》仍未絕,他又回憶起那首《陽關三疊》。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琴聲依舊悠揚。
三
他趔趔趄趄地推開房間的門,靠向窗臺。微風徐徐地吹拂著發(fā)燙的面龐,萬家燈火映襯著滿面春風。遠處,車水馬龍,這一份喧囂在耳畔的琴聲中顯得有些不自然。
習慣了漠北的風沙,殊不知江南的繁華才是他向往的生活。
他很慶幸自己沒有陪戰(zhàn)友喝醉——他可不想待在那種紙醉金迷的地方。不過,他也微微醉了,僅在窗前站了一刻,便有些暈了。他沒注意到琴聲停了,也沒發(fā)覺彈琴的人在屋內。
“公子,你怎么了?”
他靠在墻邊,驀然回首,才發(fā)覺有位女子掩簾彈琴。蒼白的臉頰遮不住她的俏麗,泛紅的眼眸掩不住她的動人。一頭長發(fā),兩彎蹙眉;一身素裙,兩抹胭脂。
這才得知這位女子叫林,這首琴曲是《陽關三疊》。
“抱歉,我沒注意到房間里有人?!彼行┌l(fā)怔,許久才從口中擠出一句道歉。
“沒事,你沒事就好了?!迸游⒐从袷?,琴聲又悠然響起。
他坐在長椅上不作聲地聽著。一種不自主的憂傷由心而發(fā),即使他對音律全然不知。他默默地端起桌上的酒,見女子沒有說話,便往銀杯中倒了些許。
濃濃的酒香在琴聲中飄著。小飲一口,也覺朦朧。一人默默地彈著,一人默默地聽著,相視無言,也覺滿足。
他竟聽得入了神,酒勁充斥于體內的五臟六腑,眼前的一切正朦朧,琴聲也反復模糊。他望著前面伸手,握住了琴聲;他想為一曲琴聲傾注心語,卻不承想在琴聲中的他睡著了。
那一夜,他邂逅了一位女子,也邂逅了一種他從未想過的生活。
四
他喝醉了,走在臨安街上散心。這條街他不知走過多少遍,路邊的商鋪也沒有太大變化,似乎完全沒有受到戰(zhàn)爭影響。只是街上的馬車多了,行人也多了。
這一切都依舊熟悉。
他們曾一起走過石板上的青苔,一起采過小巷中的野花,一起笑過酒館里的醉客……
他仍獨自一人走著。
他曾想過,一年半載究竟算長還是算短呢?記憶的回答是后者。而她的回答是前者,因為每一分每一刻都可以做許多事。注視著她的笑臉,他竟有些恍然——他的決定真的是對的嗎?
他沒有道出真相,因為他也想陪著她一起,哪怕是一分一秒。而她也沒有說出她的故事。
五
他在一間茶館前停下。
他第一次陪她,正是在茶館的門前。
他挽著她的手,并行靠在茶館的外墻上。他們聊著過去,了解彼此的身世;暢談未來,計劃出一條嶄新的道路。大多數時間總是林在講,而他默默地聽著。有時,他真的覺得他們很像,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而林打動他的,更是他們共同的來自鄉(xiāng)村的性情。
曾幾何時,他只是鄉(xiāng)下的窮小子,為了生計被迫當兵,四處征戰(zhàn),居無定所;如今有一種更好的生活值得他珍惜,但選擇這條道路,卻要令他拋下自己所熱愛的……
他最后一次陪她,也是在茶館的門前。
那夜的雨,不大不小。街上的人很少,油紙傘下的人,正靜聽雨落。
“那說好了,我該走了?!彼p描淡寫的一句話,如同這場雨的不大不小。
她仍沒有說話。
“這次是出征,應該不是駐軍,很快就能回來?!彼鴤惚曷?,“可惜沒能再聽到那首《陽關三疊》了?!?/p>
她依舊沒有說話。
但他必須要走了。轉身,石板路上留下淡淡的足跡,身影逐漸消失在雨中,只余身后的一句話——“謝謝”。
六
江南的雨,不經意間飄落。他走過茶館,沿著街道直下。再往后走,便是東城門了。三年前正是沿著這條路離開臨安的。
如今,駐足于此,只默默想著,而雨聲卻又淅淅瀝瀝。唯剩凌亂的身影,紛飛的思緒,在雨中浮沉。
一切似乎沒變,一切又似乎變了。唯有江南的雨,依舊下著。再跨一步,便可以永遠離開臨安了。但他不敢走,不敢將這座城拋棄在煙雨之中。
畢竟,他重回故地,正是尋回三年前丟棄于此的記憶。
七
三年前,他從邊疆歸來,隨同軍隊駐留于臨安。說是休息,可能就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吧。戰(zhàn)士們深知這一點,便在臨安城中放縱,而青樓正是他們經常去的。在歌舞之地,他卻遇見可為之傾注一生的女子——林。
但他一直知道,他并不屬于臨安。他要離開江南之地,他只屬于漠北的邊塞。
其實,以他的積蓄,完全可以在臨安另謀生路。畢竟,連朝廷都不重視軍隊,如今制度什么的也都形同虛無了。但是,他已不再是從前那個為生計而參軍的小子了,而是大宋的軍人。只要他一天擔負著這份責任,就不能萌生這種想法。
他只能如此般糾結,并陪著林游玩臨安,直到最后一批軍隊即將奔赴前線。
他不能再拖下去了。況且北方女真族舉兵南下,林也是知道的——他是大宋的軍人,他只屬于沙場。
他走了,拋下過去一年的溫暖、喜悅和即將擁有的生活,徹底地離開了臨安。
三年后戰(zhàn)敗而歸。孤身重回臨安,卻尋到了林已病逝的消息。
八
從酒館醉醒,他便下定決心尋回過去,以及那份他堅守的信念。一處處熟悉的場景,一幕幕熟悉的回憶,還原了三年前的臨安,也還原了三年前的自己。
也許林的病逝將成為他一生的痛苦,那么他會帶著這份痛苦,心系他所選擇的祖國——既然走上這條路,那就應該一直走下去,無論終點是好是壞,無論選擇是否正確——他已不剩什么了,只有他的祖國了。
雨仍在下著,再一步,他便離開了臨安。
此后,宋軍的頑強抵抗,也使宋、金進一步達成和議,對峙局面形成。南宋統(tǒng)治者滿足于現狀,偏安江南一隅,直至1276年被元軍滅亡。
——后記
(指導老師:曾江保)
創(chuàng)作感悟
寫作的種子是從歷史的課本里埋下的。與歷史結緣的我,學習兩宋時期時,霎時便被觸動了。兩宋的風云變化,分明是時間長河留下的舞臺!得益于對歷史的了解,我的構思很快化為書中的角色。
書中的角色受到時代的操控,往往會身不由己?!皩ぁづR安”本就是尋回曾經的堅定,曾經的信仰。他的形象,是千千萬萬位軍人的形象,表現出的也是四個字——“家國情懷”。
作者自畫
正值束發(fā)之年,如日出之陽。正如晨光熹微,折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輝。我偏愛赤紅色的寫作,白紙黑字上燃燒著青春的熱情,散發(fā)著點點滴滴的溫暖;更愛金黃色的閱讀,遨游在書中的黃金屋;也愛草綠色的足球場,飛馳過汗水與笑靨。
我的陽光正燦爛,不會是一剎那的花火;我的青春正燦爛,只會是永不熄滅的金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