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熙童
大吳第一次接觸畫畫,是在老家跟奶奶一起生活的時候。大吳的媽媽是小學老師,一周只回老家一次,每次都會帶一些用剩的彩色粉筆頭給兒子當玩具消遣。有一天,大吳發(fā)現(xiàn),干完農活的奶奶在粗糙的水泥地上畫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鳥。
奶奶是普通的農村婦女,沒讀過什么書,更沒學過畫畫。這幅“處女畫”讓小小年紀的大吳驚奇不已,于是他也拿著粉筆和奶奶一起畫。以水泥地為畫紙,以粉筆頭為畫筆,祖孫倆樂此不疲地畫著老家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有一次,奶奶甚至把木質沙發(fā)上非常復雜的鳳凰圖案臨摹下來,一筆一畫,細密而順滑。
到了上學的年齡,大吳離開了老家。年邁的奶奶也不再畫畫了——她曾迅速地學會畫畫,又迅速地老去,迅速地遺忘掉如何畫畫。但這段美好的時光讓大吳銘記終生:“那時候,我和奶奶擁有著共同的愛好,我們就像朋友一樣,這種感覺幸福而微妙?!?/p>
奶奶是大吳的美術啟蒙老師,讓他找到了一個能影響自己人生軌跡的興趣點。大吳一有空就自己畫,想畫什么就畫什么。周圍的人看見這個對繪畫如此癡迷的孩子不禁紛紛贊嘆:“你肯定會成為一個畫家的!”這些激勵讓大吳幸福地沉浸在幻想的泡泡中。
上了初中后,這種幻想就破滅了。他在學校里看到了真正學習畫畫的人所擁有的——木制的畫板、成套的畫筆、系統(tǒng)的課程、專業(yè)的教師……而自己什么都沒有。
高一那年,學校的美術班招生。進美術班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走的是藝考的路子。大吳迫不及待地買了人生的第一塊畫板趕去報名。美術老師得知他中考的文化課成績不差,認為他應該踏踏實實地學習,便說:“你不一定要報名,如果喜歡畫畫,可以等有空的時候再來學一學?!贝髤怯悬c失望,對其中的道理似懂非懂。他進入了理科班,逐漸繁重的學習任務讓他漸漸放下了畫筆。
但冥冥中,畫畫仿佛就是大吳生命中必做的事情。
大學的時候,大吳讀的是計算機專業(yè)。他偶然發(fā)現(xiàn)電腦有繪畫的功能,而且涂出來的顏色更多樣、更生動。他馬上打開空白的電子畫布,生疏地操作著鼠標,一點一點地畫。相對于在紙上的隨心所欲,鼠標很不好控制,但畫作最后呈現(xiàn)的效果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這幅畫,后來發(fā)表在了當時一個很火的APP上,這給大吳帶來了信心。
《樹王》是大吳創(chuàng)作的第一本圖畫書,當時他對圖畫書的出版不是很了解,所以到處碰壁,投出去的稿件石沉大海。大吳很郁悶,但也很想證明自己。在編輯的鼓勵下,他沉住氣鉚足勁一口氣畫完了整個故事。他相信,所有的果實都有與之相匹配的代價或付出。
“小樹苗在長成大樹之前,沒有人知道它會不會成為大樹?!边@句話寫在《樹王》的扉頁。整個故事并不復雜,講述了一棵樹的成長史,表現(xiàn)的是成長的未知和不可預測性。這何嘗不是大吳的成長史呢?這些年來,低矮的小樹長成參天的樹王,而那個在水泥地上用彩色粉筆頭畫畫的小孩,如今也成長為詩意浪漫的繪本作家了。
有很多人問過大吳:“你畫人怎么沒有鼻子嘴巴?”大吳一直沒能回答。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一開始他甚至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特點,只是很自然而然地就這樣畫了。
有一天,當他筋疲力盡地完成了一部作品,慵懶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的時候,他突然想到了:“我就是想這樣畫!誰規(guī)定畫畫一定要有鼻子和嘴巴才算好呢?”他慢慢覺得,這就是自己的風格:沒有表情的時候,人物就像一個容器,讀者可以賦予它任何情感,這樣給別人的感覺反而更加豐富和有個性。
在繪畫技法上,大吳同樣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以往的創(chuàng)作不同,大吳的代表作《樹王》《散步》是全手繪的,嘗試混用了水粉、彩鉛、油畫棒、色粉筆等。以《散步》為例子,其中泥土的部分用噴濺的墨點來增加土壤的厚實感,而植物部分則只使用彩鉛?!拔蚁矚g放松隨和的感覺,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哪種材料合適就用哪種。畫得開心自在就好?!贝髤钦f。
他也不再因為沒有受過嚴格意義上的美術教育而困惑自卑了,他想通了:自己并不是沒有在學習,自己學的甚至比其他人要多得多,只不過學的不是傳統(tǒng)的一套而已。
從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回到家已經(jīng)是傍晚了,經(jīng)過一整天的忙碌工作,大吳常常累得癱在沙發(fā)上。
屋里靜悄悄的,只有一只活潑的鸚鵡在籠子里蹦來跳去。大吳管它叫“Eason”,因為自己特別喜歡聽陳奕迅的歌。
逗弄了Eason半晌,大吳仿佛也重新點燃了熱情,走到數(shù)位板前拿起了壓感筆開始創(chuàng)作——盡管精力被白天的工作消耗了很多,但這仍是他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當然,他并不否認創(chuàng)作是辛苦的,“就像農民伯伯種地一樣”。
閑暇的時候,大吳喜歡彈吉他。吉他是他上中學的時候自學的,直到現(xiàn)在也只是會一些簡單的和弦,剛好夠自娛自樂。
任何形式的創(chuàng)作都需要外在的養(yǎng)分。畫畫的時候,大吳喜歡聽電影配樂。這些緩緩的音樂會形成某種情緒,滲入畫面中,成為他從現(xiàn)實生活走向詩意世界的秘密通道。他也愛文學,尤其喜歡李娟的文字。同時,他也深信,寫作讓原是裁縫的李娟有了不同的生命體驗,而畫畫也能讓自己開拓一個全新的世界。
大吳曾寫下一段話:“當庸常的人生擺在眼前,人人都理所當然地走向從前不能想象會成為的那個樣子時,我還在想著一定不能變成那樣?!?/p>
他果然沒有變成那樣。在平凡而忙碌的日子里,他總能抽身出來,用畫筆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