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俊,姜偉強,陳日新,鄭嵩,滕飛,朱希法,蔣行敏
(1.臺州市中醫(yī)院,臺州 318000;2.江西省中醫(yī)院,南昌 330006)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以陣發(fā)性噴嚏、鼻塞、清水樣涕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1]。有研究[2-3]顯示,鼻塞癥狀會引發(fā)阻塞性睡眠障礙,引起機體疲勞,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檢索近20年針灸治療AR文獻發(fā)現(xiàn),AR患病率每年呈現(xiàn)上升趨勢,可能與長期空調使用、過食生冷、熬夜相關。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常以鼻噴糖皮質激素及口服抗組胺藥物為主[4-5],但只能暫時緩解鼻部癥狀,不良反應大,遠期療效較差,且易因著涼、熬夜疲勞后反復發(fā)作[6]。因此,如何長期保持療效穩(wěn)定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熱敏灸是一種在傳統(tǒng)艾灸方法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的新灸法,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溫煦肺脾腎三臟陽氣,培元固本,增強體質,使鼻部邪氣自散而達到穩(wěn)定、長效的治療作用。目前對于AR患者睡眠質量及遠期療效穩(wěn)定研究較少,為解決這一重要問題,本研究采用熱敏灸配合藥物治療AR患者36例,并與單純藥物治療36例相比較,觀察其對患者睡眠質量及遠期療效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72例AR患者均為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臺州市中醫(yī)院針灸科門診就診患者,采用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治療組治療期間因無法完成治療而脫落 2例,因療效不滿意而退出1例;對照組因無法完成治療而脫落3例,因療效不滿意而退出1例,最終納入統(tǒng)計共6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此外,本研究方案獲得臺州市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LWA-00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參照《過敏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天津)》[7]中AR的診斷標準擬定。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為 18~60歲;③患者能準確表達艾灸時產生的灸感形式及其何時產生何時結束;④因鼻炎癥狀引發(fā)睡眠質量下降;⑤治療期間不接受其他方法治療(鼻炎和睡眠障礙),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已行手術治療者;②伴有哮喘疾病者;③施灸部位有破潰或其他皮膚病者;④伴有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長期睡眠障礙者;⑤伴有其他嚴重疾病者;⑥妊娠或哺乳期者。
2.1.1 熱敏灸治療
患者選擇舒適體位,暴露需要艾灸的部位,用直徑3 cm、長20 cm特制精艾絨艾條(臺州市中醫(yī)院特制)在患者迎香、印堂、大椎、肺俞、中脘、神闕穴區(qū)域內按照《熱敏灸實用讀本》[8]中熱敏灸操作規(guī)范,尋找熱敏腧穴。當患者感受到艾熱發(fā)生透熱、傳熱、擴熱、表面不熱深部熱、局部不熱遠部熱或非熱覺6種感覺中的1種或1種以上時,確定該腧穴為熱敏腧穴。保持恒溫的艾灸治療(每5 min去艾灰1次),灸至熱敏灸感消失為度,一般治療時間為45 min。每日1次,每周治療5次,周末休息2 d,共治療4周。
2.1.2 藥物治療
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希瓦丁,江蘇中化藥品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47)10 mg,每日1次;予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內舒拿,默沙東公司),每次使用前充分搖勻容器,每日每側鼻孔2撳(每撳50 μg)。藥物治療共治療4周。
采用單純藥物治療,藥物、使用方法及療程同治療組藥物治療。
3.1.1 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評分[9]
VAS由長度為0~10 cm的線段組成,線段的左端標示為 0,表示沒有癥狀;線段的右端標示為 10,表示癥狀最重。評分越高表示患者鼻部癥狀越嚴重。
3.1.2 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評分[10]
PSQI從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等7個項目評估患者睡眠質量,每項按 0~3等級計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3.1.3 鼻結膜炎生活質量調查問卷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11]
RQLQ包含28個問題,分為7個領域,分別為日?;顒?、睡眠、非鼻和眼部癥狀、實際問題、鼻部癥狀、眼部癥狀、活動和情緒。每項根據0~6分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上述觀察指標分別在兩組治療前后及治療3個月后隨訪時進行評定。
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1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PSQI各項評分比較
由表2可見,兩組治療前PSQI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及隨訪時PSQI中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評分均顯著降低,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對照組治療后及隨訪時 PSQI中睡眠質量及睡眠障礙評分均顯著降低,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治療后及隨訪時PSQI中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評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PSQI各項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PSQI各項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1,2)P<0.05;與對照組比較3)P<0.05
項目 治療組(30例) 對照組(30例)治療前 治療后 隨訪 治療前 治療后 隨訪睡眠質量 1.89±0.54 1.05±0.511)3) 1.17±0.492)3) 1.93±0.81 1.35±0.631) 1.44±0.531)睡眠時間 1.48±0.47 1.13±0.532) 1.20±0.612) 1.61±0.58 1.39±0.65 1.43±0.72入睡時間 1.29±0.41 1.09±0.49 1.17±0.44 1.35±0.52 1.13±0.51 1.21±0.47睡眠效率 1.52±0.67 0.87±0.541)3) 1.05±0.511)3) 1.48±0.57 1.18±0.68 1.33±0.59睡眠障礙 1.68±0.71 0.81±0.771)3) 0.92±0.711)3) 1.77±0.63 1.17±0.681) 1.29±0.731)催眠藥物 0.41±0.24 0.34±0.31 0.35±0.26 0.51±0.41 0.43±0.37 0.44±0.35日間功能障礙 1.56±0.73 0.85±0.691)3) 0.97±0.631)3) 1.62±0.67 1.19±0.61 1.31±0.58
3.3.2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VAS評分比較
由表3可見,兩組治療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及隨訪時VAS評分均顯著降低,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治療后及隨訪時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VAS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VAS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1)P<0.01;與對照組比較 2)P<0.05,3)P<0.01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隨訪治療組 33 8.04±1.73 3.22±1.921)2) 3.35±1.771)3)對照組 32 7.92±2.06 4.27±2.141) 4.85±2.411)
3.3.3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RQLQ評分比較
由表4可見,兩組治療前RQL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及隨訪時RQLQ評分均顯著降低,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治療后及隨訪時RQLQ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RQLQ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及隨訪時RQLQ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1;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隨訪治療組 33 78.45±25.32 41.55±23.721)2) 43.65±24.731)2)對照組 32 76.56±27.23 53.61±25.841) 57.61±25.141)
治療組在熱敏灸治療過程中,有5例患者在肺俞、中脘、神闕穴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水泡,考慮是因熱敏腧穴的喜熱特性導致,或因個體皮膚敏感性差異引起,給予燙傷膏局部處理,未發(fā)生感染等不良事件。
過敏性鼻炎目前尚沒有根治的特效治療方法,主要以藥物控制、免疫治療、規(guī)避環(huán)境和健康宣教四位一體的常規(guī)治療[6],其發(fā)病病因是由過敏原刺激機體,釋放組胺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質刺激鼻黏膜,導致鼻癢、噴嚏、流清涕等臨床癥狀。相關研究[12]發(fā)現(xiàn),染色體2q12、5q31等多個位點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可能與 AR等變應性疾病相關聯(lián),具有易感特性。另一項研究[13]顯示,人體早期暴露于過度清潔的環(huán)境中,少有機會接觸細菌和病毒,從而增加AR發(fā)病的風險。由此可見,AR的發(fā)病可能與遺傳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在治療后及 3個月隨訪時均可降低鼻部VAS評分、RQLQ評分及PSQI項目中的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4個項目評分,且與對照組比較,降低更明顯(P<0.01,P<0.05),提示熱敏灸配合常規(guī)藥物治療AR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并具有較好的遠期臨床療效。筆者認為,睡眠質量的改善可能與熱敏灸配合藥物治療能較好地緩解鼻部癥狀(特別是鼻塞)及改善患者整體體質(陰平陽秘)有關。
AR屬中醫(yī)學“鼻鼽”范疇,其主要病機為肺、脾、腎三臟陽氣虧虛,復感受外感寒濕邪氣誘發(fā)。陳日新教授認為過敏性疾病的關鍵病機是因虛致敏,治療原則以扶正溫陽息敏為原則[14]。艾灸具有溫陽散寒、扶正驅邪的功效。本研究所選用的神闕具有培元固本、溫補腎陽之效;中脘能溫補脾陽,升清補益肺氣而通鼻竅;大椎為諸陽交會穴,可溫補表陽,祛除寒邪;肺俞可補肺益氣,增加肌表衛(wèi)外功能;迎香可宣通鼻竅;印堂可溫陽祛除鼻部寒濕邪氣。上述諸穴兼顧了上中下三焦及肺脾腎三臟,共奏溫陽驅邪之功。現(xiàn)代研究[15]證明,灸法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或消除炎性反應,從而減輕患者鼻部癥狀。有研究[16]證實,灸法具有糾正Th1/Th2細胞因子失衡,影響神經遞質、激素和免疫活性物質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達到穩(wěn)定的臨床療效。因此,無論是在短期的患者癥狀還是遠期的療效,艾灸均能發(fā)揮較好的作用。還有研究[17]表明,腦內神經遞質的異常會引起睡眠障礙,熱敏灸治療對原發(fā)性失眠癥患者腦內神經遞質5-羥色胺和γ-氨基丁酸水平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達到改善患者睡眠障礙的目的。
熱敏灸是指艾熱刺激熱敏腧穴,出現(xiàn)透熱、擴熱、傳熱等熱敏灸感并施以飽和灸量的一種新灸法[18-20]。熱敏灸感的有無是判定艾灸是否“得氣”的金標準,也是取得較好療效的關鍵[21-22]。艾灸熱敏腧穴可激活人體特殊的調控系統(tǒng),從而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23]。有研究[24]認為,過敏性疾病患者出現(xiàn)熱敏化腧穴,是機體對外在艾熱需求的一種表現(xiàn),艾灸熱敏腧穴實則滿足機體本能對艾熱的內在需求,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綜上所述,熱敏灸配合藥物治療AR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并能獲得較穩(wěn)定的遠期療效,其操作方便,灸感舒適,可作為現(xiàn)有治療 AR方法的一種補充。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因課題時間不允許,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將探討熱敏灸是否對現(xiàn)有指南中一線推薦藥物具有減少不良反應的作用,并進一步研究熱敏腧穴不同的熱敏灸感與療效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