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蓮,吳海威,支潁川
(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病科,北京 102600)
腦卒中后認知障礙(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多見于卒中后的病人,病理機制為腦卒中發(fā)病時腦細胞壞死,腦細胞數(shù)量不斷減少,病人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我國40 歲以上人群中腦卒中患者超過1 200 萬[1],PSCI 整體發(fā)病率達80.97%[2]。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tion,rTMS)是PSCI 的常見治療方法之一,使用經(jīng)顱磁刺激技術,刺激模式為連續(xù)可調重復刺激,常用于臨床精神病、神經(jīng)疾病的康復與治療等領域,研究[3-4]顯示其使用后有一定概率出現(xiàn)暫時、可逆的一過性頭痛等副反應。中醫(yī)學認為腦卒中因血瘀痰阻導致,治療應以活血通絡為原則[5]。通竅活血湯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可活血化瘀,通竅活絡,適用于患血管性癡呆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類疾病患者的治療[6]。本研究采用通竅活血湯聯(lián)合rTMS 對PSCI 患者進行治療,以期尋找PSCI 的更優(yōu)治療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醫(yī)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的PSCI 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以抽簽隨機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9~68歲,平均(55.82±4.32)歲;體質量44~60 kg,平均(52.43±6.97)kg;病程0.5~4 個月,平均(1.88±0.86)個月。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41~82歲,平均(56.56±5.11)歲;體質量42~57 kg,平均(51.01±5.31)kg;病程0.5~5 個月,平均(2.10±0.78)個月。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倫理批號20190522&24LLKYLX-1-22)。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7]中腦卒中相關標準,且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8]評分<27 分或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9]評分<26 分。2)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10]中血瘀阻絡證PSCI 相關標準,主證:頭痛如刺,智能減退,口唇爪甲青紫;次證:少歡寡言,神情默默,語言錯亂,躁動不安,口齒不清,肌膚干燥,面色晦暗,不寐;舌脈: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遲或澀。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中醫(yī)、西醫(yī)診斷標準者;2)年齡≥18 歲;3)意識清醒,無吞咽功能障礙;4)首次卒中發(fā)病者;5)PSCI 病程≤6 個月者;6)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1)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2)卒中前已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3)因其他因素導致認知功能障礙者;4)合并心、肝、腎、消化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5)伴有嚴重精神癥狀、失語等,不能正常進行認知測評者;6)顱腦外傷、腦炎及其它顱內(nèi)疾病病史者;7)依從性差,不能遵從醫(yī)囑者。
1.5 方法 1)2 組進行相同內(nèi)科基礎治療(抗凝、抗血小板,控制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危險因素等)和康復訓練(睡眠訓練、記憶訓練、視覺障礙訓練、肢體功能訓練)等常規(guī)治療。2)對照組采取rTMS 治療。北京腦泰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顱磁刺激儀器(MT10 型),配套圓形線圈,治療時患者調整為舒適半臥位,盡量避免頭部活動,刺激部位為左側前額葉背外側皮質,以10~20 國際電腦記錄系統(tǒng)置線圈于F3 點,線圈中心點和患者頭皮表面相切,刺激頻率10 Hz,刺激強度80%靜息運動閾值,刺激時間5 s,間隔時間25 s,每日刺激20 min,共2 000 脈沖,每日1 次,每周治療5 d。3)觀察組采取通竅活血湯聯(lián)合rTMS 治療。通竅活血湯方藥組成:紅棗(去核)10 g,鮮姜(切碎)9 g,桃仁(研泥)9 g,西紅花9 g,老蔥(切碎)5 g,川芎3 g,赤芍3 g,麝香(絹包)0.15 g,黃酒250 mL 將除麝香外的七味藥煎至150 mL,去滓,加麝香入藥汁,再煎二沸,每日睡前溫服。rTMS 治療方式同對照組。2 組均治療4 周為1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1)2 組臨床療效比較。療效標準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7]擬定。2)2 組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治療前后使用飛利浦epicc7C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對患者頸部血管的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進行檢查,指標包括平均血流速度(MV)、搏動指數(shù)(PI)、阻力指數(shù)(RI)。3)2 組治療前后MoCA、維多利亞版Stroop 測驗(VST)[11]、Rivermead 行為記憶測驗(RBMT)[12]、改良Barthel 指數(shù)(MBI)[13]評分比較。4)2 組治療前后腦電圖異常程度評定。5)比較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 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2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 =40) 例
2.2 2 組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n =40)
表2 2 組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n =4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3 2 組治療前后腦電圖異常程度評定比較 見表3。
表3 2 組治療前后腦電圖異常程度評定比較(n =40) 例(%)
2.4 2 組治療前后MoCA、VST、RBMT、MBI 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2 組治療前后的MoCA、VST、RBMT、MBI 評分比較(,n =40) 分
表4 2 組治療前后的MoCA、VST、RBMT、MBI 評分比較(,n =4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5 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自治療起至治療結束1 周有1 例腸胃不適,2 例頭痛,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7.50%;對照組有2 例頭痛,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5.00%。2 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13,P=0.644)。
中醫(yī)學認為,PSCI 屬于“呆病”“癡呆”“中風后善忘”等病癥,屬本虛標實之癥,雖主要病位在腦,但發(fā)病與心、肝、脾、腎聯(lián)系密切,主要病機為久病必瘀、瘀久傷絡、瘀血內(nèi)阻致腦絡受邪,治療應以活血通絡為主[14-15]。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臨床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rTMS 治療PSCI 基礎上加用通竅活血湯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通竅活血湯以麝香為君藥,可辛香走竄,開竅醒神,活血通絡;川芎、紅花、桃仁、赤芍為臣藥,川芎味辛性溫,亦善走竄,行氣活血,深入病所,紅花和桃仁擴張血管,增加血流灌注,促進血流通暢,赤芍味苦微寒,清熱涼血通順血脈;鮮姜、紅棗為佐藥,可固脾護胃,通順血脈、調理氣血,老蔥為使藥,促進瘀血消散[16-17]。諸藥合用,共奏通絡活血,疏通腦絡之效。
觀察組治療后MV 明顯高于對照組,PI、RI 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腦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恢復情況更好。腦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導致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減小,側支循環(huán)代償不良,或因為血壓波動,造成遠端一過性供血不足[18],MV 升高,血流速度向正常狀態(tài)恢復,PI、RI 降低,搏動與阻力減小,患者腦血流狀態(tài)也逐漸趨于正常。通竅活血湯中麝香舒通血脈經(jīng)絡,紅花、桃仁可保護血管內(nèi)皮,抗血小板聚集,促纖溶,從而促進血液流通,減少血管堵塞概率[19],赤芍能夠促進血流,改善腦組織缺氧和缺血情況[20],諸藥合用對患者腦血流恢復起到積極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2 組治療后MoCA、RBMT、MBI明顯升高,VST 明顯降低,觀察組治療后MoCA、RBMT、MBI 明顯高于對照組,VST 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的認知行為能力恢復情況更好。2 組自治療起至治療結束1 周發(fā)生不良反應都較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加用通竅活血湯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通竅活血湯聯(lián)合rTMS 治療PSCI,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腦血流參數(shù),促進患者認知行為能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