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曉潔
(作者系甘肅白銀市實驗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小青,是一名高二學生,父母親都是公務(wù)員,從小乖巧懂事,父母放心。但是進入高二后,小青常常一個人發(fā)呆流淚,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對周圍人都聲稱自己病了,老師和同學多次開導均無濟于事,慢慢地成了老師、同學眼中的“怪人”。小青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了咨詢室,為了更好地交流,我將小青的父母親安排在隔壁的閱覽區(qū)等待。我和小青則留在咨詢室開始交流。
小時候爸媽工作忙,奶奶照顧我長大,我跟奶奶很親近。上學后,爸媽才將我接到身邊。奶奶之前身體一直很好,但今年開學初奶奶生病住院,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聽到奶奶去世,我覺得十分突然,不敢相信奶奶就這樣走了。
奶奶突然去世讓我感受到生命非常脆弱,我突然想到:爸爸媽媽如果死了,我該怎么辦?從此,我腦海中常常會想到父母親去世的畫面,內(nèi)心十分害怕。我覺得我不太正常,可能病了。我跟爸爸媽媽溝通后,他們勸解我,讓我不要再胡思亂想了。我跟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同學們也覺得是我想多了,告訴我馬上高三了要調(diào)整狀態(tài)好好學習,不要再糾結(jié)這些問題。
父母的開導和同學的安慰并沒有減輕我的這些想法,反而情況更加嚴重了。學習時,我腦海中時常會想到這個問題,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吹礁改父鴳n心,我很自責。為什么別的同學都沒有這種想法,只有我控制不住地去想,我認為自己病了,但沒有人相信我。我真的很難受,不知道怎么辦,不知道怎么樣才能讓大家理解我。
小青的爸媽表示,小青出現(xiàn)這些情緒后,他們開導過她多次,告訴她要積極樂觀看待生命的過程。但是收效甚微。他們說,對小青來說與自己親近的奶奶去世她感到很突然也很難過,對她的心理沖擊很大。作為父母,他們對小青的這些情緒表示理解。奶奶驟然去世,小青感覺到生命的脆弱,聯(lián)想到了父母死亡的問題也正常。他們不理解的是跟她溝通之后,她并沒有好轉(zhuǎn),還日漸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因為她反復(fù)強調(diào)自己生病,也帶她去看了醫(yī)生,醫(yī)生給出的結(jié)論是身體上沒有問題,主要是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好了。
所謂共情(empathy),是一個心理學術(shù)語,又稱同理心,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提出。共情通常是指心理咨詢者要設(shè)身處地地理解來訪者知覺外部世界的方式,感受其體驗到的世界,分享其對外部刺激的心理反應(yīng),并將自己的準確理解有效地反饋給來訪者,并以此促進來訪者自我分析、自我感悟、自我認知能力的成長。
奶奶是小青從小最親近的人,后來回到爸爸媽媽身邊,爸爸媽媽也成了她最親近的人。奶奶的突然去世讓她意識到生命的脆弱,這時她會不由得擔心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會突然離世,這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狀態(tài)。然而,沒有人共情到小青的感受,周圍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親沒有很好地共情到小青對生命的思考,沒有肯定小青有這想法是正常的,都認為是她想太多了,認為她應(yīng)該以學習為主,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解釋,讓小青內(nèi)心更加緊張,她以為自己跟其他人不同,甚至覺得自己得病了,進而陷在這種思想旋渦里無法自拔。
在與小青以及小青的父母分別溝通后,我再問小青:“你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反復(fù)擔憂父母會離開,然后產(chǎn)生心理恐懼、害怕對嗎?”
小青說:“是的,我只要想到就害怕,后來爸媽跟我交談?wù)f他們很年輕,很健康,讓我不要胡思亂想。包括我的同學,她們不能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大家都認為我應(yīng)該自己調(diào)整狀態(tài)好好學習,迎接高三,我自己也覺得應(yīng)該好好學習,可是我無法控制,因此我懷疑我是病了?!?/p>
我安慰她:“你沒有得病,你是太愛爸爸媽媽了,才會控制不住地去想?!?/p>
小青告訴我:“是的老師,我很愛他們,我希望他們一直陪著我。”
我開導小青,從小親近的奶奶去世了,她會感到害怕、難過,甚至時不時腦海中出現(xiàn)父母去世的想法,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希望她不要刻意地去壓制這種想法,不需要一味排斥它或者進行自我貶低。要及時覺察自己的心情,并通過寫日記、與他人傾訴等方式抒發(fā),或者通過聽音樂、做運動等方式緩解,學著與這種想法和平共處。我的理解和共情讓小青明白自己不是得病了,情緒有了很大改善。同時,我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家長也意識到自己過于擔憂成績,而沒有更好地理解到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會先幫助孩子去處理好情緒。
小青因為長時間沒有人肯定她的想法,導致她上課走神,學習成績下降,那么在梳理了她的問題所在之后,需要幫助小青接納自己的現(xiàn)狀,包括學習成績的下降,同學們的不理解。只有接納了現(xiàn)狀,才能更好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經(jīng)過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之后,小青的心理狀態(tài)得以改善,能夠積極正確地處理自己的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思維跳躍性強,情感豐富,作為父母和老師應(yīng)該多理解孩子,接納大人所認為的不可思議,一定要幫助孩子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因為只有當孩子的情緒處理好了,才有能力更好地去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