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萍
一
生于吳地的唐寅,他自小就深受吳地濃郁的好文風氣的影響,“善屬文,駢儷尤絕,歌詩婉麗”。雖然他的詩文不如他的繪畫成就大,但是在當時時代變更,藝術間交互影響的態(tài)勢下,特別是科場案后的唐寅,他的詩歌與前期“為詩奇麗自喜”相比,詩歌多不經(jīng)意之作,不務鍛煉工巧,才情富麗,時發(fā)奇趣,不忌淺謔,自成一家。偏重于自己真性情的抒發(fā),向世人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詩人情志。
唐寅在他科場罹禍后寫下了大量的詩歌。如游歷山水的紀游詩:“孤峻贈嶼插水心,亂流攜酒試登臨。人間道路江南北,地上風波世古今。春日客途悲白發(fā),給園兵鏃廢黃金。聞黎肯借翻經(jīng)榻,煙雨來聽龍夜吟”(《游金山》)。詩人登臨送目,撫今追古,感嘆人世的興替,抒發(fā)心中郁忿不平的情懷。再如《匡廬圖軸》題詩曰:“匡廬山前三山橋,懸流濺撲魚龍?zhí)?。羸驂強策不肯渡,古木慘淡風蕭蕭。”這首詩是唐寅從南昌經(jīng)鄱陽湖回蘇州中途登臨廬山而作,詩中抒發(fā)其內(nèi)心難以排解的隱痛和有志難伸的悲憤。唐寅游歷山水,一方面借遠游來幫助自己從現(xiàn)實生活的痛苦中盡快解脫出來,淡化仕途的失意。另一方面,漫游山水也使唐寅開闊了眼界,對其日后繪畫藝術的影響是巨大的。大自然中的青山綠水,魚躍鳶飛,成了唐寅轉(zhuǎn)換心境的媒介,也成了他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醫(yī)圣藥。
唐寅還寫了大量吟詠自己坎坷落魄的人生境遇和厭倦功名的的感懷詩。如《席上答王履吉》:“我觀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諾杯酒中。義重生輕死知己,所以與人成大功。我觀今日之才彥,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變時心已變?!痹娭斜砺冻鎏埔茍鍪б夂蟊陡惺缿B(tài)的炎涼,也只有受傾軋中傷之害的人,才會對口是心非的“今日之才彥”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與他的《一年歌》《世情歌》《進酒歌》等,都流露出了人生無常的消極情緒,反映了唐寅對官場腐敗的憤恨,對功名利祿的厭倦。當殘酷的現(xiàn)實將他從科場拋到花前月下的時候,使他對“世人錢多賺不盡,朝里官多做不了”的黑暗現(xiàn)實有了清醒的認識,于是發(fā)出了“一年一度埋芳草”的深沉感慨。楊靜庵《唐寅年譜》:“觀子畏(唐寅字)集中《一年歌》《世情歌》《進酒歌》諸歌,頗多超情拔俗之見,遺世出塵之想。實則明代科舉最重,文人不能以科名貢舉,顯揚一世者,無不為終身之恨。子畏非超人,自難例外?!薄安粺捊鸬げ蛔鞫U,饑來吃飯倦來眠,生涯畫筆與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鏡里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感懷》)。詩歌概括了他以醉人自樂,以閑人自慰,以仙人自許,寄追求于狂放,寓深沉于豁達的情感。其實,在這萬場快樂千場醉的放浪生活的背后,潛流著詩人凄楚辛酸的淚水。在唐寅的感懷詩歌中真切地體會到詩人瀟灑風流、坦率任真的個性。
另外,唐寅借物抒情,表達心靈意境和抒發(fā)心中苦悶和感慨。如《詠雞聲》:“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漫天星,銅壺玉漏金門下,多少王侯勒馬聽?!痹娙私桦u聲一鳴使得“多少王侯勒馬聽”,寫出了自己的抱負和志向,狂放的性格和不羈的個性溢于言表。在唐寅的詠物詩中詠花占了很大一部分,詩人在詩中把花作為客觀的描寫對象,視花為知音,與花同悲共喜,借助花的遭遇抒發(fā)自己的不遇感慨、寂寞情懷和人生苦悶。如《山家見菊》:“白云紅葉親殘霞,攜酒看山日來斜。黃菊預迎重九節(jié),短籬先放兩三花。喜看嫩葉嬌羞面,笑折新苞插鬢丫。可惜國香人不識,卻教開向野翁家?!痹娙私杌ㄊ銘?,抒發(fā)懷才不遇、不為人知,命運多舛,身世落魄的感慨。題畫詩“黃花無主為誰容,冷落疏籬曲徑中,盡把金錢買脂粉,一生顏色付西風”(《過閩寧德宿旅邸,館人懸畫菊,愀然有感,因題》)。詩人借高雅素凈的菊花迎風搖曳、孤獨無依,寫出了自己坎坷遭遇不幸的命運?!逗蜕蚴锫浠ㄔ姟啡字小按罕M愁中與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風,鬢邊舊白添新白,樹底深紅換淺紅”。詩人以花喻人,表達出人生的苦悶。唐寅酷愛花的情愫是非常人所能比。他尋芳賞花,并專門辟出一塊地來專種桃花,取名“桃花塢”,并修建一室,號“桃花庵”。以種花為娛,賞花為趣,伴花為樂,希望終身與純潔的桃花為伴,擁有屬于自己的理想的圣土,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而不愿獻媚于豪門貴族,充分表達出詩人的人生理想和愿望。
唐寅受科場案牽連,沉淪下僚,胸中塊壘郁勃,借助風月以泄之。他曾刻有一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風流在別人看來是逾越士人規(guī)范的糜爛放誕行為,而對于唐寅來說,是他心靈受到打擊后尋求的一種慰藉和解脫。明后七子領袖王世貞評價唐寅:“先生才高,少嗜聲色,既坐廢見,以為不復收,益放浪名教外?!狈爬嗣讨獾娘L流任誕,“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西洲話舊圖》)、“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感懷》)的生活方式,加上明中葉經(jīng)濟繁榮的社會文化氛圍和士林時尚的客觀環(huán)境,唐寅的世情詩應運而生。如 “春色關心萬種情,酒杯聊寞可憐生。折花比對佳人面,把臂相看覺命輕”(《題美人圖》)、“天姿裊娜十分嬌,可惜風流半節(jié)腰。卻恨畫工無見識,動人情處不會描。誰將妙筆寫風流,寫到風流處便休,記得昔年曾識面,桃花深處短墻頭”(《題半身美人》)。再如:“昨夜海棠初著雨,數(shù)朵輕盈嬌欲語。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見語發(fā)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妒花歌》)。詩中把美人嬌態(tài)寫得盡在眼前。這與唐寅接近風塵和當時市民關注自我,及時享樂的社會風氣有很大的關系。吳地市民追求聲色享受的生活情趣尤為明顯?!段咫s俎》中記載:“今時娼妓滿布天下,其大都會之地,動以千百計。其它偏州僻邑,往往有之。”《寓圃雜記》中說:“(吳中)游山之舫,載妓之舟,魚貫于綠波朱閣之間,絲竹謳舞與市聲相雜。”他在《焚香默坐歌》寫道:“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之為恥。乃至心中與口中,多少欺人沒天理?!痹甑勒f這首詩“說盡假道學”,可謂一針見血。說盡假道學,自是其率真本色的體現(xiàn),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艷情詩也是唐寅真性情的表露。總的來說,這些詩體現(xiàn)出唐寅的世俗精神,也是表現(xiàn)其詩歌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唐寅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其思想性格、坎坷的生活經(jīng)歷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詩歌中無不表現(xiàn)出唐寅對于人生無常的慨嘆,仕進無門而又不甘寂寞的狂放,流連酒色而又不能忘情現(xiàn)實的頓悟。多種復雜的思想感情,使得他的詩歌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風格。
二
在文學發(fā)展史上,唐寅并不居于著名文學理論家之列,既沒有像“公安三袁”那樣提出響亮的文學口號,也沒有像徐禎卿、王世貞那樣著書展示完整的文學理論體系。但是,唐寅身體力行的創(chuàng)作實踐,傳達出了他對藝術與文學的見解。
祝允明曰:“子畏為文,或麗或淡,或精或泛無常態(tài),不肯為鍛煉功。奇思常多,而不盡用。其詩初喜稼麗,既又仿白氏,務達情性,而語終璀璨,佳者多與古合?!卞X謙益評云:“伯虎詩少喜秾麗,學初唐,長好劉、白,多悽怨之詞,晚益自放,不計工拙,興寄爛熳,時復斐然。”二人的評述皆道出了他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早年追慕六朝、初唐,崇尚華美。晚年頹然自放,俚俗淺白是其文學作品的主導風格。
唐寅早期與祝允明、都穆、文徵明等倡為古文辭。唐寅對古文辭的學習,更多地偏向于漢魏六朝的文風?!坝裙に牧?,藻思麗逸,翩翩有奇氣”。如他早期的《金粉福地賦》語言優(yōu)美而富有韻味,節(jié)奏婉轉(zhuǎn)流暢,辭情絢麗,文才華美。早年詩作《春江花月夜二首》“嘉樹郁婆娑,燈花月色和。春江流粉氣,夜色濕裙羅”;“夜霧沉花樹,春江溢月輪。歡來意不持,樂極詞難陳”,語言精致華麗,色澤綺靡濃艷,音節(jié)流蕩婉轉(zhuǎn),頗具六朝之風。
科場案后,抒發(fā)真情實感是唐寅創(chuàng)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所追求的目標。他也自云:“言寡則可信,情真則可親。”(《贈文學朱君別號簡庵詩》)在唐寅的詩歌中,不論是抒寫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大志,還是抒寫對人生遭際的激憤之情,不論是寫其及時行樂的人生態(tài)度,還是寫人生如夢的幻滅感,無一不是唐寅真性情的流露,無一不是其真實感情的寫照。唐寅重情尚真,能夠直面人的真實的情感和欲望,包括物質(zhì)和色欲方面的享受。他認為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叭f千快樂醉千場,世上閑人地上仙”(《感懷》)?!叭松幌蚧ㄇ白恚ㄐθ松彩谴簟保ā痘ㄏ伦镁聘琛罚??!岸嗌倩ㄇ霸孪驴停昴旰驮伦砘ㄖΑ保ā痘ㄔ略姟罚?。“酒后看花情不見,花前酌酒興無涯”(《花酒》)。這些詩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側(cè)重于性情的抒發(fā)和情感的宣泄,強調(diào)詩人個體情志的自由表達。且詩歌狂放恣肆,不避俚俗。王世貞評價唐寅的詩“如乞兒唱蓮花落”。這也充分說明了唐寅詩風與傳統(tǒng)詩歌審美的背離,與當時正統(tǒng)文人雅志相去甚遠。如《桃花庵歌》: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詩歌淺顯直白,不避俚俗,不加涂飾,描繪了一個凡庸而真實的自我。在古代文人中,這樣的詩風真是一絕。陶潛的豪華落盡,李白的清水芙蓉,甚至白居易諷喻詩的平易俚俗,都還不失風雅,唐寅卻將“白俗”發(fā)揮到極致,完全走向了傳統(tǒng)詩歌審美的反面。這種詩不事修飾,不計工拙,成功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個性。也正是唐寅這種不事雕琢,一任自然的創(chuàng)作風格,使他在明代文化史上,卓然獨立,自成一家。
盡管唐寅從未提出過明確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張,但他的作品就是其創(chuàng)作理念的最好詮釋。他作品中感興而發(fā),務達情性,不計工拙,不避俚俗的的特點,就是其創(chuàng)作主張的精髓。
三
唐寅一生,頗多坎坷??茍鍪б猓诉M無望,憂憤難以掩抑,沉溺聲色而狂放不羈。他的人品詩文,在當時以及后世的正統(tǒng)文化主流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然而,以唐寅為代表的吳中文人在明中葉的文化變遷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應該被忽視的。
唐寅生活的時代,正是李、何為代表的“前七子”倡導的詩文復古聲勢煊赫的時期,而唐寅以灑脫不羈、放達自任的個性,率真重情,自然疏放的筆法,通俗平白、不避俚俗的詩歌風格獨立不群。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論及明中葉唐寅及吳中文人時稱:“在群趨于虛偽的擬古運動之際而有他們的挺生于其間,實在可算是沙漠中的綠洲?!苯o予了較高的評價。唐寅抒寫性情,身體力行地表達著自己對個性自由的追求,盡情彰顯自己鮮明的個性,他狂放不羈,任情率性對后代文人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在他之后的李贄、徐渭、公安三袁等繼承了這種作風,他們堅持自己的個性,獨抒性靈,特立獨行。袁宏道任吳縣令,為《唐伯虎集》作的序言中說:“余為吳令,雖不同時,是亦當寫治生帖子者矣?!庇址Q:“子畏之詩,有佳句,亦有累句,妙在不沾沾以此為事,遂加人數(shù)等?!?/p>
明中葉以后文人對個性自由的追求,應就是從吳中文人開始的。尤其是萬歷年間以后的整體的文學趨向,應該說,是以唐寅為代表的吳中文人為風范的文學趨向為主導方向的。這不是一種普遍的文學趨向,它是一種文人的生活風尚、文化風尚和文化趣味、人格理想……像唐寅,像文徵明,像祝允明他們這種,緣情尚趣,追求自適與狂放。它呈現(xiàn)出相對獨立的文學風貌,以更為鮮明的非正統(tǒng)文化色彩,開啟了明后期師心尚俗的文學的新潮。
唐寅作為明代中葉的一位傲世奇才,以其獨立鮮明的個性在當時及后世都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崇尚真情、追求個性自由對明中期社會新思潮的活躍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唐寅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體現(xiàn)了在個性發(fā)展的深層意義上的自我覺醒,體現(xiàn)了對人性的重新思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對自由個性、人欲的肯定更是超越了時代,它與晚明王學左派思潮息息相通。人性解放思潮激蕩于嘉靖、萬歷以后,而唐寅的文學創(chuàng)作實開晚明性靈之先河。其獨特的文學地位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