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然
20世紀(jì)90年代初,在賞石路上摸爬滾打已經(jīng)有些年頭了,但自己總覺得缺點什么似的,手中沒有賞石知識理論的書籍、雜志、音像制品參考。采石、買石,只能憑感覺,好比“摸著石頭過河”。我愛賞石!不斷思考著用什么樣的思維、觀念和方法才能從玩石達(dá)到賞石的境界。強烈的求知欲望,使我產(chǎn)生了拜師學(xué)藝的想法。
幸得在一本盆景雜志上,看到介紹廣州蔡中華收藏奇石的經(jīng)歷,深受啟發(fā)。當(dāng)年暑假,遂放下一切事務(wù),帶著妻子、兒子前往廣州。
下午四點出發(fā),坐著“亞健康”的公共汽車,在患有老年病的公路上,享受機械化“搖擺舞”。在車上,我和兒子即情即景,互為師生,用唐詩、歇后語、成語、順口溜,嬉笑怒罵考對方,享受著口吐蓮花的快樂。車快到廣州地界的崇山峻嶺間,天不遂人意,下起了大雨,路遇山體滑坡,車也耍賴了,陷入泥坑爬不動了。司機要全車人下車推車,我們也濺了一身泥,淋成落湯雞。好在第二天下午終于到了廣州。
由于沒有聯(lián)絡(luò)方式,只能在廣州古玩市場找尋蔡先生,打聽了很多人,都說古玩市場沒有這個人,他們提供了一個線索說可能在廣州花鳥市場。我們當(dāng)即租車前往。
在花鳥市場向一花店老板問詢,老板很熱情說是蔡先生的哥們,遂帶到蔡中華奇石館??上旃蛔髅溃滔壬?dāng)天也不在館里。這時胃腸開始示威抗議,人也疲憊,只能找個小餐館招安了肚子,在附近的小旅館安撫了疲憊。
翌日,終于如愿見到了蔡中華先生,在“蔡中華奇石館”里,我們見到了很多石種的奇石,蔡先生風(fēng)趣幽默地向我們講解、傳授賞石知識,并熱情地宴請了我們。隨后,帶我們到廣州幾個著名的藏石大戶家參觀學(xué)習(xí)。
參觀學(xué)習(xí)中,蔡先生告訴我們,他采石、購石、求石、換石、贈石、養(yǎng)石、置石、命名、做座、配景、賦文的親身經(jīng)歷,使我獲益良多……
在老收藏家江詞先生家里,我見到了一塊古代流傳下來的九龍璧象型石,一見鐘情,當(dāng)即求購,江詞先生說是家傳一寶,豈能換錢。蔡先生示意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來幫我想招。到第三天終于如愿以償。恰好那幾天,著名藏石家李廣嶺在廣州博物館辦賞石展。我們參觀石展后,相中一件黃河畫面石、一件長江石和一件化石。按當(dāng)時開的價格,我們真的買不起。看到我們在展會上流連忘返,不忍釋手,李廣嶺先生被我們一家愛石精神所感動,只收了我們一萬元。
在此次廣州之行時,我在蔡先生家書架上,第一次看了《素園石譜》《云林石譜》《說石》《石之藝術(shù)》《日本水石》《韓國壽石》等書籍和一些國內(nèi)外的賞石錄像帶,受益匪淺。求購之,感恩蔡先生的成人之美。
當(dāng)時9歲的兒子看我買石頭、買書,花錢如流水,就拉著他媽媽說,“爸爸把錢花沒了,我們怎么回家?爸爸還要做很多事,以后爸爸每天吃三頓,我們每天吃一餐就好了,節(jié)省一些錢做回家的路費……”
我當(dāng)即淚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