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韜,杜向宏,賀鈺烜,趙興緒,張 勇
(甘肅農業(yè)大學 動物醫(y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對于細胞生物學這門課程來說,初學者感覺較為抽象難懂,在于微觀世界的復雜和多樣性,這門課程作為前沿學科許多知識和內容迭代更新速度較快。而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在某個知識板塊內容中突發(fā)一些新的思考,但結果卻發(fā)現這個想法以前曾被其他人研究過,而且研究結果已經發(fā)表[1,2]。所以對在細胞生物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某些熱點和前沿知識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文獻檢索能力,擴大知識面而不是簡簡單單去憑空想象。但是大多數學校特別針對于本科生來說往往沒有意識到文獻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而教師也沒有充分強調文獻檢索的重要性。還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去檢索文獻,但經常發(fā)現這些論文難以理解和消化[3,4]。而對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科學論文的風格與教科書在內的大多數其他讀物截然不同。所以在課堂中介紹一些前沿和經典的科學文獻和研究成果不僅有利于教會學生如何去檢索和閱讀文獻,而且也能提升課程難點的理解和掌握,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5]。
信息素養(yǎng)是定位、使用和評估信息的能力[6]。通過書目資源和互聯(lián)網隨時可以獲得信息,這使得關于定位和評估信息資源的能力成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關鍵訴求。生物科學課程中的信息素養(yǎng)教學有助于建立一種終身學習和批判性評估能力,這種能力不但在本科生教育期間發(fā)揮作用,也為之后深造學習提供服務。信息素養(yǎng)教學在本科教育中是重要組成部分。但大多數學生沒有信息的快速獲取和評估能力。信息的捕獲能力在社會學和人文學中極為重要,但研究表明這些學科中60%的學生在信息素養(yǎng)技能評估中得分很差或不及格。而生物學科中對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程相比之下更是少之又少。但作為日益更新迭代的知識內容和學生今后從事的相關領域工作,具有這種能力的需求日益突出。
本文重點介紹了在細胞生物學課程中針對本科生知識擴展及收集所完成的一系列作業(yè)內容。雖然信息素養(yǎng)可以以獨立的形式教授,但許多經驗表明,如果在特定的、與課程相關的任務背景下進行,所收集到的相關信息會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而在課程中發(fā)布的這一系列作業(yè)任務旨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相關科研的文獻以及培養(yǎng)學生在各個階段檢索信息的能動性。這些作業(yè)任務主要包括指導學生完成知識主題選擇、相關知識信息檢索,以及檢索后對于文獻的理解;最終要求學生準備摘要并根據所讀論文內容撰寫帶有自己觀點和立場的論文。作業(yè)按重點和時間劃分,以迫使學生積累文獻基礎。通過一個學期的課程,作業(yè)完成的結果能充分展示學生是否掌握處理復雜信息的真正技能。
教授課程的教師對于該領域的了解可為學生提供很多的知識主題選擇。但是也應當通過提前檢索確保有足夠的文獻來支撐此類主題的可行性。對于本科生來說,低檢索率的主題會變得難以理解從而降低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檢索的積極性。所以選擇一個適合本科生的主題尤為關鍵。
作者在課程中設置的主題庫來源主要來自于CNKI 中國知網以及Greenmedical 兩個檢索網站。CNKI 中國知網是中文文獻最大的檢索數據庫,并且大多數高校具有檢索下載權限。而對于英文文獻檢索就比較困難,通常是NCBI 和其他數據庫進行檢索,但對一些前沿性文獻來說絕大部分高校沒有下載權限,需要收費下載。而Greenmedical匯集了大多數前沿文獻,且針對于檢索者可以免費開源下載。而這兩個數據庫還有最重要的特點在于其在文獻搜索過程中會發(fā)現很多相關性研究文獻以及引用原始文獻的后續(xù)文獻,可以推動學生多方面的參考和挖掘主題內容。
對本科生的主題選擇主要集中在一些熱門研究領域進行選擇。對于細胞生物學課程來說,細胞凋亡、癌癥以及細胞信號轉導等在全世界研究中都處于熱門領域。而對這些熱門話題只需要一種檢索方法就能夠得到大量相關文獻。所以就可以對這些熱門領域文獻進行匯編分類成主題列表讓學生進行選擇。學生一旦選擇其中的主題論文,要開展的主題也就固定,無法更改別人也無法選擇。而對選擇的方法以“先到先得”為基礎,且在固定時間完成。當論文選擇完成后,就要進步提煉論文主題以及中心思想。提煉的主題不能是文獻的標題,他這可確保學生在完成提煉過程時初步了解文獻背景和相關領域。
進行針對性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檢索的方法和步驟,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對所選主題在近3 年涉及的文獻中進行全面檢索,并且列出30-50 篇相關文獻匯總成列表。根據觀察,大多數學生很快就能認識到好的主題對于檢索的幫助。如果主題太廣泛(比如“癌癥”),文獻列表就會過長并且很多文獻都沒有實質的相關性。如果主題太窄,列表就會太短,可選擇的文獻不會達到數量要求。學生在檢索30~50 篇文獻后不需要全部通篇閱讀,但是會要求閱讀這些文獻的摘要以確保符合主題。文獻列表也不受語言和類型限制。對于第一個作業(yè)主要是根據學生主題的清晰度、對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相關性以及檢索的徹底性進行評估。在第一個作業(yè)中,學生應該閱讀并理解一篇主要文獻,該文獻將指導他們進一步提煉主題便于檢索。對于最終文獻列表會采用統(tǒng)一格式要求學生完成。在過去的細胞生物學課程中,已有128 名學生參加并完成了這項任務,采用的評分體系如表1 所示。其中,29 人(23%)獲得“A”,61 人(48%)獲得“B”,29 人(22%)獲得“C”,9 人(7%)獲得“D”。存在的共性問題是未能嚴格遵守指定的格式以及檢索的不完整性。
表1 作業(yè)1 評分標準
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學科專業(yè)學習過程中最難掌握的就是對于科學文獻的閱讀和理解。而本課程中對信息素質教育的第二個作業(yè)就是鍛煉學生對所選主題相關的論文閱讀和理解能力。在第一次作業(yè)完成之后,學生必須在文獻列表中選擇五篇文獻來進行閱讀和理解。對于本科生來說要透徹理解及掌握列表中的所有文獻是不合理的,但每個學生應該至少能夠掌握其中幾篇文獻的內容。由于有30~50 篇文獻可供選擇,因此 5 篇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范圍。
學生在完成閱讀所選文獻后開始準備摘要撰寫。摘要必須體現對文獻中報道內容的提煉,并明確顯示文獻與所選主題的關系。而如何構建摘要,作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適用于大多數摘要撰寫的框架。摘要由四到八個句子組成:引言、方法論、結果和討論/結論部分各有一到兩句話。學生按照這種框架撰寫最終就會完成清晰并且簡潔的摘要。在第二個作業(yè)撰寫過程中會發(fā)現,有部分學生在準備摘要時抄襲文獻摘要內容的現象。所以一定要強調不能抄襲,因為形成資源的合理使用道德是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目標之一,同時這也作為第二個作業(yè)的重要評分考量。
在第二個作業(yè)中,學生務必要選擇可以理解并且清晰概括的論文。而撰寫摘要的重點是良好的寫作技巧和對背景、方法、數據及結論的總結。實踐中發(fā)現這一部分作業(yè)的表現比第一個作業(yè)做得更好,在128 名學生中,68 人(53%)獲得“A”,36 人(28%)獲得“B”,13 人(10%)獲得“C”,11 人(9%)獲得“D”,采用的評分體系如表2 所示。成績不及格的學生中,主要是存在了明顯的抄襲。這項作業(yè)的常見問題主要包括寫作不清晰、句子結構不佳、缺乏數據或方法以及摘要數量不足(5 篇文章完成5 個摘要撰寫)。第二個作業(yè)的更好表現可能反映了學生在其他課程中有更多的寫作練習,但是文獻檢索作業(yè)卻很少有課程涉及。
表2 作業(yè)2 評分標準
學生通過作業(yè)1 和作業(yè)2 完成對于文獻的檢索和理解訓練,最終通過完成一篇論文撰寫來展示所學到的東西。論文所包含的內容主要包括:背景,主要方法,現有信息,未來方向和結論?!氨尘啊卑嗽撗芯款I域的重要性,當前研究熱點有哪些等?!爸饕椒ā弊鳛榉椒ㄕ摬糠中枰ビ懻撊藗兯捎玫膶嶒炗心男瑹o需詳細說明單個實驗步驟?!艾F有信息”部分則概述了學生研究過的文獻中包含的信息。需要強調不要按幾篇文獻的順序去撰寫,而是綜合幾篇文獻的結果,完成展示?!拔磥矸较颉敝饕侨ヌ接懩芊裉峁┮环N新的方法論或對數據的新解釋來更有效地打開該領域大門。論文的“結論”部分重點是重述了主要思想、假設、方法、發(fā)現和解釋,以及最有可能或潛在的最有成效的未來研究。
通常為了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思維和綜合文獻內容的能力提升,務必要求學生至少使用在作業(yè)1 中生成的文獻列表中列出一半文章,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后續(xù)檢索發(fā)現其他文獻,學生的最終論文通常要包含20 個或更多參考文獻,對于該論文的評分可以參考正式出版的文獻。不僅要評估論文對于該領域的科學解釋,也要評估語法和書寫格式是否規(guī)范。這種評估有利于學生在大學學習的關鍵時刻培養(yǎng)科學敏銳度和寫作技巧。鼓勵學生利用寫作框架和方法來解決句子結構、清晰度、語法和語言組織方面的問題。在128 人完成第三項作業(yè)后進行評分,采用的評分體系如表3所示,其中42 人(33%)獲得“A”,59 人(46%)獲得“B”,13 人(10%)獲 得“C”,14 人(11%)獲 得“D”。對于這項作業(yè)完成度的評定主要是針對學生對所選主題是否透徹了解,文獻的數量是否充足,文獻數據方法是否呈現,以及對這些數據的理解和寫作是否清晰流暢。獲得“A”和“B”的學生占所有學生的79%,通過以往教學來看,學生通過這種作業(yè)完成方式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收集以及撰寫的技能。在這些完成的論文當中會發(fā)現有些學生選擇的主題通常與課程中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吻合,這是由于該課程更多地關注細胞生物學領域的前沿發(fā)現,而對于經典的結構或者細胞功能相關知識內容也會涉及,但涵蓋的內容相比較少。
表3 作業(yè)3 評分標準
自從承擔細胞生物學這門課程以來,這一系列作業(yè)每年都會在課程中發(fā)布。作業(yè)要求從開始的文獻報告到摘要撰寫,最終形成由這三種作業(yè)體系構建的完整信息素質教育過程。目前大多數學生沒有接觸過專業(yè)的信息素質教育,通過面對大量文獻提出合理的實驗和研究方法,學生經過系統(tǒng)訓練后能力明顯加強,即使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最終完成一份相對結構體系合理的論文。調查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在其繼續(xù)深造以及工作過程中運用這種方法有助于他們更快更好地開展相關實驗和工作。將課程論文轉化為信息素質教育,并且分解為相對應的作業(yè)形式,這些作業(yè)形式包括了制訂適當和明確的主題;檢索羅列論文撰寫需要的信息庫;清晰、有條理并且合乎邏輯的寫作格式。這種做法會幫助學生高質量完成課程論文撰寫,熟練掌握知識結構體系和重點熱點話題,并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本文描述的一系列作業(yè)并且完成使用各種方法都會為學生提供強大的信息素養(yǎng)技能。這將更加有助于他們完成本科教育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和知識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