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毅 張莉
摘 要:通過構建中國禽肉產品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測算2010—2019年38個禽肉產品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并將其引入拓展的貿易引力模型,采用系統廣義矩估計方法定量評估貿易便利化對我國禽肉產品出口的影響。結果表明: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各分項指標對禽肉出口的影響程度不同,從大到小依次是基礎設施、電子商務、海關效率和制度環(huán)境;進口國的GDP水平和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對禽肉產品出口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進口國人口數量、地理距離、禽肉關稅和紅霉素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對禽肉產品出口起到了阻礙作用。為此,提出針對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突出差異化貿易政策,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優(yōu)先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子商務普及,積極推動簽訂自貿協定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禽肉;出口;貿易便利化;系統廣義矩估計
禽肉產業(yè)是中國畜牧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禽肉一直也是鮮有的貿易順差畜產品之一,禽肉產業(yè)在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農業(yè)對外開放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近些年來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發(fā)展速度較慢,2010—2019年中國禽肉產品出口額由13.12億美元增加到18.42億美元,年均增速為3.44%,而禽肉產品進口額年平均增速為7.67%,相比而言禽肉產品出口增長緩慢。與此同時,2019年,受國內肉類供應偏緊的影響,中國禽肉產品進口額達到20.58億元,禽肉產品貿易由順差轉為逆差。由于當今國際形勢變化多端,中國禽肉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日趨復雜。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推進,傳統關稅壁壘被大幅削減,其對禽肉產品貿易的影響程度減小,調整余地縮小,但禽肉產品進口國檢驗檢疫標準不同、物流水平參差不齊、海關程序紛繁復雜等貿易不便利因素,作為隱形的壁壘增加了禽肉產品的貿易成本,導致禽肉產品出口過程中存在更多障礙。
世界各大經濟組織對貿易便利化的內涵界定大同小異,核心思想是通過簡化和協調貿易程序,削減國際貿易流程中的障礙,降低貿易成本,促進國際貿易更加有效運行。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深入研究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對于擴大禽肉產品出口,提升禽肉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禽肉產業(yè)“走出去”,深化農業(yè)對外開放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 文獻述評
國內現有對中國禽肉出口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貿易現狀、產品競爭力和影響因素等方面。中國是世界禽肉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但在出口方面卻是一個弱國[1]。中國禽肉產品的出口結構基本保持穩(wěn)定,其中禽肉及雜碎主要出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馬來西亞、蒙古、格魯吉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qū),加工禽肉主要出口日本、韓國、歐盟、中國香港等亞洲和歐洲國家和地區(qū)[2]。與巴西、美國等世界禽肉主要生產國家相比,中國禽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較弱[3]。問題在于,國內防疫檢疫機制不完善、產品安全質量落后、科學技術的投入與應用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4]。自中國加入WTO以來,發(fā)達國家設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動植物檢驗檢疫措施(SPS)、食品安全標準等非關稅門檻,使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5-7],而進口國SPS通報次數[8]、土霉素最大殘留限量[5]、紅霉素最大殘留標準[7]常被作為量化指標分析其對禽肉產品出口的影響。與此同時,隨著禽肉市場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禽肉出口逐漸受到進口國政策環(huán)境[9]、政府互證互認[10]、產品通關條件[11]以及海運基礎設施[12]等非關稅因素的影響。已有的研究大多側重于分析單一因素對禽肉產品出口的影響,而在國內學者對禽肉產品出口影響因素研究的基礎之上,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影響值得深入研究。
梳理國內學者相關研究發(fā)現,圍繞貿易便利化對農產品出口影響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中國主要農產品貿易伙伴中經濟欠發(fā)達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遠低于發(fā)達國家,且伙伴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13]。學者們在對東北亞地區(qū)、東盟自貿區(qū)、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中均得到了證實,而且研究發(fā)現貿易便利化各個分項指標對中國農產品的出口也具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其中以肉類產品為例,在多個變量中進口國的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肉類產品出口的促進作用最大,彈性系數達到14.384[9]?;谝延醒芯堪l(fā)現,目前學者主要從國家或者行業(yè)的角度出發(fā),研究貿易便利化對商品出口的影響,并未將這種研究具體到禽肉產品。而禽肉產品由于保質期短、不易儲存、加工屬性強等特點,對物流運輸、海關通關等條件較敏感,更容易受到貿易不便利問題的影響。因此,研究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具體影響,可以為審視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問題提供新的視角,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 模型構建與樣本選取
2.1 模型構建
引力模型是應用廣泛的空間相互作用能力模型,作為貿易問題研究的經驗模型,本研究將基于此研究中國禽肉產品的出口問題。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如式(1):
EXij=AYα1iDα2ijXα3ijeμij(1)
式(1)中,EXij表示兩國的出口額;Yα1i表示進口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反映了i國的進口需求能力,Yα1i越大,貿易規(guī)模越大;Dα2ij表示兩國之間的地理距離,距離產生運輸成本從而阻礙兩國貿易;Xα3ij表示其他影響兩國雙邊貿易的因素,μij是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隨機干擾項。為了方便回歸分析,對式(1)兩邊同時取對數,將原型轉化為如式(2):
lnEXij=A+α1lnYi+α2lnDij+α3lnXij+μij(2)
本研究依據中國禽肉產品出口貿易的實際,綜合考慮禽肉供需和貿易成本,建立拓展的引力模型如式(3)。式(3)中EXijt為被解釋變量,表示中國t年對進口國j的禽肉產品出口額。TFLjt代表禽肉產品進口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是模型中的核心解釋變量。進口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越高,意味著該國擁有有序的規(guī)制環(huán)境、方便的物流設施、高效的通關程序,以及良好的電子商務服務水平,這些因素從不同方面降低了禽肉貿易成本,增加貿易往來。本研究參考李豫新和郭穎慧[14]、譚晶榮和潘華曦[15]、崔鑫生等[16]等對貿易便利化測算體系的構建思路,將貿易便利化分為4個一級指標,即制度環(huán)境、基礎設施、海關效率和電子商務,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測算禽肉進口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具體解釋變量對因變量影響的理論預期符號及說詳見表1。
lnEXijt=A+α1lnTFLjt+α2lnTRAjt+α3lnGDPjt+α4lnPOPjt+α5lnDISTij+α6lnRATEjt+α7lnMRLj+α8lnFTAij+μij(3)
2.2 樣本選取
中國出口的禽肉產品主要分為禽肉及雜碎和加工禽肉兩大類,根據中國海關采用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簡稱“HS”編碼)分類方法,禽肉及雜碎具體包括HS0207品目下的所有商品,加工禽肉包括HS160231、HS160232、HS160239。根據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市場排序和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指標數據可得性,選取38個禽肉產品進口國作為研究對象,即韓國、蒙古、日本、文萊、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越南、巴基斯坦、阿塞拜疆、巴林、塞浦路斯、格魯吉亞、阿聯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馬耳他、波蘭、俄羅斯、烏克蘭、比利時、丹麥、英國、德國、愛爾蘭、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安哥拉、岡比亞、利比里亞、馬里、毛里求斯。中國對上述38個國家的禽肉產品出口額和出口量占總出口的比重超過85%,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3 貿易便利化影響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實證分析
3.1 模型估計
為了研究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影響,本研究以中國對進口國禽肉產品的出口額為被解釋變量建立面板模型??紤]到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研究中被解釋變量禽肉產品出口額與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同時考慮到模型可能存在遺漏變量等內生性問題,本研究選用系統GMM估計方法[16]對模型進行估計,模型(1)~(5)中AR(1)與AR(2)檢驗結果表明,模型殘差項存在一階自相關,不存在二階自相關。Sargan檢驗對應的P值大于0.1,表明模型選區(qū)的工具變量全部有效。Wald檢驗結果表明,模型設定合理。此外,模型中所有估計系數的符號和顯著性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表明模型估計結果具有穩(wěn)健性(表2)。
3.2 結果分析
從模型(1)中可以得出,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額表現出顯著的正向影響。具體來看,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每提升1%,中國對該國禽肉出口額平均增加3.277 6%。這說明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禽肉產品貿易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在現實貿易中,禽肉及雜碎進口國蒙古、巴基斯坦、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羅斯與加工禽肉進口國韓國、菲律賓、阿聯酋、英國、愛爾蘭、荷蘭、西班牙、瑞士、岡比亞均符合這一特征。其中,2010年以來,蒙古貿易便利化水平由0.425上升到0.464,與此同時中國對其禽肉及雜碎出口由212.34萬美元增至2 577.47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30%;荷蘭貿易便利化水平由0.820上升到0.863,中國對其加工禽肉出口由735.44萬美元增至6 431.14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25%。由此可見,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控制變量方面,進口國GDP的彈性系數為0.370 4,表明進口國GDP水平的提升為中國禽肉產品出口規(guī)模擴大提供了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柬埔寨、菲律賓等國均符合這一特征。虛擬變量是否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彈性系數為1.084 7,僅次于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可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有利于中國禽肉產品出口。貿易雙方或多方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可以獲得進口稅和關稅減免優(yōu)惠,取消多數市場準入限制,有助于簡化海關手續(xù),從而促進禽肉產品的自由貿易。進口國禽肉紅霉素最大殘留限量的彈性系數為0.276 2。紅霉素最大殘留限量作為進口國對禽肉檢測的主要食品安全標準,尤其在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發(fā)達國家市場嚴格的藥殘限量標準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成為阻礙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此外,地理距離、人口數量和禽肉關稅均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產生負向影響。
在分項指標方面,根據模型(2)~(5)的估計結果顯示: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正向影響程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運輸費用在禽肉貿易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較高,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減少運輸成本增加利潤,從而增加禽肉產品出口。電子商務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也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作為全新的國際貿易形式,有利于改善禽肉貿易鏈條,降低禽肉產品交易成本,提升禽肉產品的出口效率。海關效率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焖偻P有助于降低貿易成本并提升消費者需求偏好,從而達到推動禽肉出口的作用。進口國的制度環(huán)境在四個分項指標中影響最小,仍有提升空間。進口國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和嚴格的政府監(jiān)管會為禽肉產品貿易營造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有序的貿易環(huán)境會促進中國禽肉產品出口。
4 結論與建議
4.1 主要結論
本研究基于拓展的貿易引力模型,研究進口國貿易便利化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影響,得出主要結論:(1)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正向影響程度最大。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fā)展,傳統關稅對貿易競爭力的削弱程度降低,而非關稅成本成為限制禽肉產品貿易的重要因素。隨著各國政府對貿易便利化的關注日益加深,強調通過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經濟貿易往來。而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便會促進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發(fā)展。(2)貿易便利化各分項指標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禽肉出口的影響最大,然后依次是電子商務、海關效率、制度環(huán)境。禽肉保質期短,易腐壞,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有助于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促進禽肉貿易發(fā)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普及,電子商務在禽肉貿易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在影響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因素中,進口國GDP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均對中國禽肉出口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其中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是第二大正向影響因素;而人口數量、地理距離、禽肉關稅和食品安全標準則起著阻礙作用,其中地理距離是阻礙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首要因素,進口國的食品安全標準也是阻礙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禽肉關稅對禽肉產品出口的削弱作用相對較弱。
4.2 政策建議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表明,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能夠顯著促進中國禽肉產品出口貿易的增長,若各國政府努力改善本國與進出口合作伙伴的貿易便利化條件,必將促進中國禽肉的出口,拉動雙邊經濟發(fā)展。鑒于此,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針對不同貿易便利化水平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采取差異化的貿易政策。對于貿易便利化水平較低的東南亞、中亞和非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那些與中國地理距離較短且經濟發(fā)展水平較快的周邊國家,例如柬埔寨、菲律賓、越南、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應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契機,中國在對其展開援助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向基礎設施、海關環(huán)境和電子商務等設施建設方面傾斜,注重改善貿易條件,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釋放禽肉貿易潛力。而針對貿易便利化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例如,日本、韓國、丹麥、德國、瑞典等國家對禽肉產品進口實施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一方面應從自身出發(fā),根據進口國的衛(wèi)生安全標準進行生產,并積極運用科技手段,提高禽肉生產效率,壓縮生產成本、降低產品價格、提升產品質量、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優(yōu)質產品,推動國內具有實力的禽肉產品出口企業(yè)“走出去”。與此同時,更加注重維護雙邊緊密合作的關系,完善與禽肉產品進口國的協調合作機制,努力推進各國禽肉食品安全標準的統一和互認。
第二,中國與禽肉產品進口國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過程中,應優(yōu)先關注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子商務的普及,同時加強海關合作、完善制度,從而促進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加強與禽肉產品進口國的互聯互通,通過共同建設公路、鐵路、港口等公共基礎設施,促進貿易物流暢通,減少運輸時間,降低禽肉產品的交易成本;建立跨境交易信息共享平臺,一方面及時收集、整理、分析、發(fā)布國際禽肉市場的最新信息,為禽肉產品出口企業(yè)的跨境商貿服務提供科學指導,另一方面簡化跨境交易的審批環(huán)節(jié),提高交易效率;加強與進口國信息互換、監(jiān)管互認、執(zhí)法互助的海關合作,加強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通關合作,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推進跨境監(jiān)管、檢驗檢疫證書互聯網核查與“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營造良好的禽肉貿易制度環(huán)境。
第三,積極推進與禽肉產品進口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目前中國已經與26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了19個自由貿易協定,在已有區(qū)域貿易的基礎上,還應嘗試與更多的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打造更廣泛的自由貿易區(qū)。此外,在增加自由貿易協定的同時,還需要將更多符合規(guī)定的禽肉產品納入關稅等比減讓,縮短等比減讓年限,降低進口國的禽肉產品關稅水平,限定非關稅貿易壁壘的濫用,強調貿易便利化措施,創(chuàng)造公平透明的貿易環(huán)境,為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創(chuàng)造更好的外部條件。
參考文獻
[1]張瑞榮,呂向東,王濟民.我國肉雞產業(yè)國際貿易現狀及其思考[J].中國家禽,2010,32(23):7-11.
[2]張莉.“十三五”以來中國禽肉市場形勢分析與展望[J].農業(yè)展望,2018,14(12):11-15.
[3]張瑞榮,申向明,王濟民.中國肉雞產業(yè)國際競爭力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0(7):28-38、46.
[4]林黎.我國禽肉出口的現狀、問題以及對策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20(1):52-55.
[5]郭俊芳,武拉平.SPS措施影響中國禽肉出口的實證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4,20(5):37-41.
[6]鄭一豪,陳偉.日本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家禽,2020,42(4):72-79.
[7]郭俊芳,武拉平.食品安全標準對中國禽肉出口的影響及政策模擬[J].科技與經濟,2015,28(1):47-51.
[8]段輝娜,王巾英.SPS措施對中國畜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7(12):48-52.
[9]鄭文新,黃季焜,董紀昌,等.上合組織部分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畜產品出口影響實證研究——以肉類產品出口為例[J].新疆社會科學,2019(6):46-51.
[10]梁忠.“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家禽貿易及生產的影響[A].中國畜牧業(yè)協會.第七屆(2015)中國蛋雞行業(yè)發(fā)展大會會刊[C].北京:中國畜牧業(yè)協會,2015:3.
[11]陳超,楊春江,王美,等.基于“互聯網+”與數據庫的檢驗檢疫新模式初探——進口肉類產品無紙化通關淺析[J].檢驗檢疫學刊,2015,25(5):60-63.
[12]楊奎,王學君.中國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肉類產品出口效率研究——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實證分析[J].世界農業(yè),2017(10):99-105.
[13]胡小龍,布媧鶼·阿布拉.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展望,2013,9(11):65-69.
[14]李豫新,郭穎慧.中國新疆與周邊國家邊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研究[J].國際商務研究,2014,35(1):24-33.
[15]譚晶榮,潘華曦.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研究——基于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6(5):39-49.
[16]崔鑫生,連潔,李芳.貿易便利化對中國省級層面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基于中國省域貿易便利化調查數據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9(6):94-112.
Impact of Trade Facilitation on Promoting Chinas Poultry Products Export——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38 importing Countries
ZHANG Jing-yi,ZHANG Li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Big Ari-data,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trade facilitation index system for Chinas products importing countries,and us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trade facilitation level of 38 poultry products importing countries from 2010 to 2019.Based on the expanded trade gravity model,this paper uses the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trade facilitation on Chinas poultry products expor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mporting countries trade facilitation had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poultry products exports,each sub-indicator had different influence on poultry products export,from large to small,infrastructure,e-commerce,customs efficiency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the GDP level of the importing country and the signing of a free trade agreement with China had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export of poultry products,but the population of the importing country,geographical distance,poultry tariffs and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of erythromycin standards had negative effect in the export of poultry products.Therefore,this paper proposed to highlight differentiated trade policies based on the level of trade facilitation of importing countries,prioritiz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commerce popularization,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signing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and othe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poultry;export;trade facilitation;system GMM Esti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