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芙俠,盧 明,孟明哲,職統(tǒng)利,朱婭茹,俞燕娟,楊 陽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 河南焦作454150)
冠心病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據(jù)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患病率位居第二位[1]。而冠心病控制與二級預防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在疾病的控制中,不僅需要患者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居家照顧者對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情感支持、用藥監(jiān)測、運動管理、疾病癥狀監(jiān)測及對接醫(yī)療保健衛(wèi)生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二者密不可分,且互相影響,而居家照顧者的積極感受對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十分重要[2]。有研究顯示,良好的家庭關系是增強患者與居家照顧者參與慢性病管理的積極應對能力及信心[3]。相依關系是指被照顧者與照顧者之間的關系的積極品質(zhì),具有反映二者之間關系質(zhì)量的作用,也是居家照顧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主客體互倚模型(APIM)是數(shù)據(jù)分析的金標準,主要包括主體效應與客體效應兩部分,考慮到冠心病患者及居家照顧者在應對疾病互相作用與互相依賴的復雜關系,探討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對自身以及整體的影響[5]。為此,本研究就采用APIM分析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對雙方積極感受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2016美國心臟學會(AHA)頒布冠心病治療指南中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6]者;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且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③年齡35~78歲者;④患者能夠獨立完成書面、口頭作答。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實質(zhì)性病變;③存在精神或認知功能障礙者。家庭照顧者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可書面或口頭作答。排除標準:①存在語言、精神以及認知功能障礙者;②存在嚴重的軀體疾??;③全身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 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對患者、居家照顧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包括性別、年齡、關系、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態(tài)、居家照顧者每日照顧時間。
1.2.2 相依關系 采用美國Archbold等學者編制的相依關系量表(MS)對冠心病患者、居家照顧者的相依關系進行評價。量表由患者、居家照顧者獨立完成填寫,填寫時間為20~25 min,由護士統(tǒng)一收回。該量表包括分享喜悅、愛和感情、互惠性、共同價值觀4個維度,共15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4分表示非常多、0分表示從來沒有,量表總分為0~60分??偡?2.5分表示患者與居家照顧者之間的相依關系較差。量表Cronbach′s α為0.925[7-8]。
1.2.3 積極感受 采用美國學者TARLOW等編制的積極感受量表(PAC)對冠心病患者、居家照顧者的積極感受進行評價,量表由患者、居家照顧者獨立完成填寫,填寫時間為15~25 min,由護士統(tǒng)一收回。問卷包括自我肯定與生活展望2個維度,共9個條目,總分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總分9~45分,量表各維度Cronbach′s α分別為0.86、0.80,總系數(shù)為0.89,表明量表信度較好[9-10]。
1.3 質(zhì)量控制 資料整理分析過程中均得到統(tǒng)計、醫(yī)療、護理專家的指導。且研究資料的搜集、干預措施均盡可能本人獨立完成,減少調(diào)查人員人為因素影響本次調(diào)查結果。實施資料整理前,需檢查問卷的完成性、邏輯性,發(fā)現(xiàn)遺漏及時補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錄入前,需要反復核查數(shù)據(jù)錄入的準確性。
2.1 冠心病患者、居家照顧者的一般資料 患者男51例、女32例,年齡(59.11±7.23)歲;婚姻狀況:已婚74例,未婚/離異/喪偶9例;工作狀態(tài):在職36例,離職/退休47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1例,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11例。居家照顧者男36例、女47例,年齡(42.11±5.27)歲,婚姻狀況:已婚65例,未婚/離異/喪偶18例;與患者關系:子女44例,配偶30例,父母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47例。每日照顧時長:<6 h 25例,6~12 h 42例,>12 h 16例。
2.2 冠心病患者、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積極感受得分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積極感受得分情況比較(分,
2.3 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及積極感受的相關性 見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及積極感受的相關性(r)
2.4 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對雙方積極感受影響的主客體效應 見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對雙方積極感受影響的主客體效應
3.1 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的相依關系現(xiàn)狀分析 冠心病雖然是我國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但對于患者與居家照顧者之間的相依關系研究報道較少,多數(shù)在國外開展[11]。冠心病作為一種慢性病,在疾病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家庭屬性。而患者與居家照顧者之間關系質(zhì)量一直是居家照護質(zhì)量的研究熱點話題。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評分分別為(2.86±0.67)分、(2.79±0.64)分,均處于中等及以下水平;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積極感受評分分別為(32.56±4.62)分、(37.11±4.38)分。與丁曉彤等[12]研究中,癌癥患者主要照顧者積極感受得分(34.04±7.64)分相一致。且本研究中,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積極感受評分低于居家照顧者(P<0.05),與彭元元等[4]研究結果一致??赡鼙狙芯颗c居家照顧者多為年輕子女,在兼顧患者居家照顧的同時,還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有關,繼而導致對冠心病患者照顧不周,影響與患者之間的相依關系。
3.2 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的相依關系與積極感受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中,Pearson相關系數(shù)顯示,冠心病患者相依關系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積極感受呈正相關(P<0.05)。提示相依關系背景下二者共同面疾病時,疾病不僅影響本身,且對照顧者也會產(chǎn)生影響。同時,發(fā)現(xiàn)患者相依關系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相關性較低,可能與本研究中,63.85%的居家照顧者為非配偶關系,導致其日?;由伲偈够颊邔蛹艺疹櫿咔楦懈兄獪p少,導致二者之間共同應對能力減弱,因此本研究患者與居家照顧者之間的相依關系較低。本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積極感受與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積極感受呈正相關(P<0.05)?;颊叩姆e極感受也會隨著家屬的積極感受度降低而降低。根據(jù)“互倚理論”,具有相依關系的二元個體之間存在的情感、人際互動客隨著行為以及認知在二元中轉(zhuǎn)移,繼而相互影響。故幫助患者適應疾病的過程中,應多關注居家照顧者的感受,將患者與照顧者作為一個整體納入疾病共同管理中,并對二者實施身心調(diào)試,促進患者與照顧者的身心健康[13]。
3.3 冠心病患者及居家照顧者的相依關系與積極感受的APIM分析 APIM主體效應結果顯示,患者與照顧者之間的相依關系均可對積極感受具有正向影響,即個體自身感受到的相依關系水平越高,其積極感受水平也越高,促使個體自我肯定,其希望水平也隨之升高。梅永霞等[14]研究顯示,良好的相依關系不僅能夠促進腦卒中患者及家屬的身心健康,且緩解患者疾病相關壓力,提高其生命質(zhì)量。而本研究證實,冠心病患者及居家照顧者相依關系均可影響自身的積極感受(P<0.05)??赡芘c冠心病及居家照顧者處于良好的關系環(huán)境中,在面對疾病壓力時,二者能夠更好地提升自我照護水平與照顧質(zhì)量,最終減輕照顧者負擔,促進患者病情好轉(zhuǎn),提高患者與照顧者的積極感受。因此,臨床護理工作者應在患者與照顧者之間的相依關系著手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提高其疾病應對能力及個體適應。APIM客體效應結果顯示,居家照顧者所感知的相依關系能夠正向影響患者的積極感受。有研究認為,居家照顧者照顧患者持續(xù)動力是依靠良好相依關系維持的。而患者自身由于疾病困擾,對家庭的依賴明顯升高,且患者的自我肯定水平與對生活的展望易受到居家照顧者言行的影響。而高相依水平的家庭居家照顧者更善于與患者溝通,使患者感受到被關懷、被體貼,有利于患者維持積極的正性情緒,本客體效應結果顯示,居家照顧者相應關系可影響到冠心病患者的積極感受(P<0.01)。說明居家照顧者能夠顧及照顧情景、患者內(nèi)心感受。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自身以及居家照顧者所感受到的相依關系可正性影響冠心病患者積極感受,故臨床護理工作者應重視評估冠心病患者與居家照顧者之間的相依關系,積極探索提升患者與居家照顧者之間的相依關系水平的干預方案。并以家庭為中心作為切入點,引導雙方多進行溝通交流,表露內(nèi)心感受,為提高其積極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