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成,潘詩茜,叢 琳
江蘇省南通市中心血站檢驗科,江蘇南通 22601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對全社會經濟與生活造成巨大影響,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苗接種是有效預防COVID-19的重要手段。截至2021年4月24日24時,南通市已累計接種92.46萬人、102.37萬針,完成全程免疫9.91萬人[1]。根據血站COVID-19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工作指引,SARS-CoV-2滅活疫苗接種48 h后可獻血,其他類型SARS-CoV-2疫苗(不包括減毒活疫苗)接種14 d后可以獻血[2]。但SARS-CoV-2抗體是否對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體的結果產生影響,尚不明確。本研究對SARS-CoV-2疫苗接種滿28 d的獻血者按HIV抗體檢測反應性不同分組比較SARS-CoV-2總抗體檢測情況,為實驗室準確檢測HIV抗體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數據來源于本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統(tǒng)(BIS)和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tǒng)(LIS),收集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4月9日本站獻血者HIV抗體檢測單試劑反應性標本15份和非反應性標本30份,共45份標本。對應的45例獻血者均接受SARS-CoV-2疫苗接種滿28 d。獻血者經健康征詢,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單核細胞增多癥等病史,28 d內無發(fā)熱或呼吸道癥狀,與發(fā)熱或呼吸道癥狀人員無密切接觸史,與SARS-CoV-2感染者或聚集性發(fā)病人群無接觸或流行病學關聯史,無境外或高風險區(qū)居住史[2]。同時對本站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獻血者的355 575份HIV ELISA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年齡18~60歲,均符合獻血要求。
1.2儀器與試劑 抗體檢測儀器包括TECAN freedom evo clinical全自動混樣儀,HAMILTON Microlab F.A.M.E24/20全自動酶標儀,SIEMENS BEPⅢ全自動酶標儀,TECAN M8/2CH洗板機,TECAN SUNRISE酶標儀。真空采血管脫蓋機(DC-1,陽普醫(yī)療),冷凍離心機(MULTIFUGE X3FR,賽默飛世爾科技),恒溫培養(yǎng)箱(DNP-9082BS-Ⅲ,上海新苗),生物安全柜(HR50-11A2,海爾生物)。抗體檢測試劑盒分別來自A和B公司,包括HIV抗體診斷試劑盒[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A1]、HIV抗原抗體診斷試劑盒(ELISA,B1)、SARS-CoV-2抗體檢測試劑盒(ELISA,A2)和HIV抗體診斷試劑盒(膠體金法,B2)。室內質控品均來自北京康徹思坦。
1.3方法 使用A1和B1 2種ELISA試劑盒進行HIV抗體檢測,單試劑檢測結果呈反應性時使用原試劑進行雙孔復試,雙孔復試任意一孔呈反應性或雙試劑反應性時判為陽性,并送南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采用蛋白質印跡(WB)法確認,除雙試劑反應性外的標本進行核酸檢測。血清學檢測HIV抗體(或抗原)、SARS-CoV-2總抗體,以及核酸檢測HIV RNA的檢測步驟參照儀器設備和各試劑盒說明書。HIV ELISA檢測結果以S/CO≥0.7為反應性,0.7≤S/CO<1.0為灰區(qū)。SARS-CoV-2總抗體的判讀按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進行。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整理數據,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HIV抗體和SARS-CoV-2抗體檢測結果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ELISA檢測結果的S/CO值作為統(tǒng)計變量,CDC確證結果作為狀態(tài)變量,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選擇最大約登指數對應的S/CO值作為試劑最適臨界值。
2.12020年與2021年檢測情況比較 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4月9日共檢測獻血者標本8 920份,A1試劑檢測HIV抗體反應性標本15份(S/CO值:0.75~7.56),反應性比例0.17%(15/8 920);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共檢測獻血者標本93 399份,反應性標本24份,反應性比例[0.03%(24/93 399)],CDC確證7份;2020年與2021年檢測情況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374,P<0.01)。B1、B2試劑與核酸檢測均為非反應性,CDC WB法確證為陰性。2021年HIV抗體假陽性率[0.17%(15/8 920)]是2020年[0.02%(17/93 399)]的8.5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566,P<0.01)。
2.22021年SARS-CoV-2總抗體檢測情況 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4月9日HIV抗體反應性標本15份與隨機抽取的30份非反應性標本同步進行SARS-CoV-2總抗體檢測。對應45例獻血者中,男40例,女5例,年齡21~57歲。在A1試劑HIV 抗體反應組和非反應組中,SARS-CoV-2 總抗體反應性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851,P<0.01),SARS-CoV-2總抗體反應性結果與HIV抗體反應性(假陽性)結果呈正相關(r=0.515,P<0.01)。見表1。
表1 SARS-CoV-2總抗體檢測情況
2.32017-2020年2種HIV抗體ELISA試劑ROC曲線分析結果 對2017-2020年355 575份HIV ELISA檢測結果進行分析,HIV抗體反應性295份,其中A1試劑單反應性136份,B1試劑單反應性104份,雙試劑反應性55份,經CDC確證陽性38份。根據ROC曲線確定HIV抗體ELISA檢測的臨界值。見表2。
表2 2017-2020年2種HIV抗體ELISA試劑ROC曲線分析結果
血液是HIV傳播的重要途徑,為最大限度保證血液安全,血液篩查實驗室應選用能夠檢測出最弱反應性標本的高靈敏度試劑,盡可能防止漏檢,但高靈敏度常意味著非特異性反應增多[3],易造成假陽性結果。本研究顯示,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4月9日本實驗室ELISA 檢測HIV抗體受SARS-CoV-2抗體的影響產生假陽性,提示實驗室關注低S/CO值反應性結果對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有一定參考意義。
ELISA是獻血者HIV篩查的常用方法,有研究證明ELISA檢測S/CO值與確證結果具有相關性,隨著S/CO值的上升,確證陽性率明顯增加[4]?;仡櫛緦嶒炇?017-2020年HIV ELISA檢測結果,灰區(qū)標本無確證陽性,與胡文佳等[5]結果一致,確證HIV陽性的均為雙試劑反應性,單試劑反應性標本無確證陽性,雙試劑或單試劑非反應性標本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與南昌等地區(qū)ELISA單試劑陽性標本假陽性比例較高[6]的情況相同。本研究中,A1試劑HIV檢測15份反應性結果的S/CO值(0.75~7.56)遠小于臨界值18.965(2017-2020年),且均為單試劑反應性,結合核酸檢測與確證結果均判定為假陽性。
HIV檢測結果的假陽性將會造成血液資源的浪費,增加重復檢測、疾控中心確認、獻血者歸隊等工作量,降低實驗室威信等。造成HIV抗體ELISA檢測假陽性的原因可能有:(1)自身抗體、異嗜性抗體、人抗動物抗體及結合蛋白等內源性因素;(2)標本溶血、凝固不全或者保存時間過長[7];(3)脂血、免疫交叉反應及基質效應甚至檢測設備不同[8]。本實驗室所有標本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2019版)要求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真空管,采集、留樣過程操作規(guī)范無異常,2~8 ℃冷藏,72 h內完成全部檢測,檢測設備運行正常,近期未發(fā)生故障、未進行重大維護校準,工作人員無新進或轉崗,嚴格按試劑說明書操作,可排除人員、設備、試劑、質控品、水電、環(huán)境等外源性因素。獻血者經過嚴格的健康征詢,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銀屑病、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單核細胞增多癥等病史,標本外觀檢查排除溶血、脂血、纖維蛋白析出、細菌污染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體和梅毒螺旋體(TP)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均合格,基本排除常見自身抗體所致的交叉反應,以及血脂、溶血、黃疸、類風濕因子等內源性因素。本研究中HIV抗體假陽性比例為0.17%(15/8 920),是2020年0.02%(17/93 399)的8.5倍(P<0.01),由于異嗜性抗體所致的可能性較小。
機體在感染病毒后會發(fā)生免疫反應并產生IgM、IgG、IgA等特異性抗體,一般情況下,IgM抗體在病毒感染早期,約在感染病毒后1周出現,但濃度相當較低、維持時間短、親和性較低。IgG抗體在感染病毒后3周出現,在血液循環(huán)中較長時間存在,且抗體初期會有一個持續(xù)增高的過程[9]。SARS-CoV-2疫苗接種后產生抗體的原理與此類似,在10 項研究中,受試者接種疫苗28 d內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滴度明顯增加,血清轉化率超過80%[10]。2020年12月15日中國正式開展重點人群接種工作,本研究對象來自南通首批SARS-CoV-2滅活疫苗(Vero細胞)接種人群,參加無償獻血時接種間隔已超過28 d,SARS-CoV-2總抗體反應性比例為46.67%(21/45)。HIV抗體反應組和非反應組SARS-CoV-2總抗體反應性比例分別為86.67%(13/15)和30.00%(9/30),SARS-CoV-2抗體反應性檢測結果與A1試劑檢測HIV抗體假陽性結果之間存在相關性(r=0.515,P<0.01)。
自身抗體可以由于交叉反應與包被在固相載體上的抗原形成非特異性的結合[11],或者非特異性地吸附在反應孔上,在洗滌不徹底的情況下使底物顯色導致假陽性的出現。SARS-CoV-2是一種通過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Ⅱ(ACE2)受體結合感染細胞,產生細胞死亡和ACE2下調的呼吸道病毒,與失調的免疫反應一起,協調一種促炎、促血栓狀態(tài),導致呼吸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2]。有研究表明,SARS-CoV-2可侵犯造血細胞,通過生成自身抗體或免疫復合物等造成細胞損壞,血小板和其他具有相似抗原的血細胞也可能被抗血小板抗體和免疫復合物結合,引發(fā)免疫損傷[13]。謝毓濱等[14]研究顯示,15名COVID-19康復者血小板抗體篩查實驗全部呈強陽性。LEI等[15]研究表明,SARS-CoV-2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本身就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使血管內皮細胞死亡,造成血管內膜炎。因此,SARS-CoV-2疫苗接種后可能產生自身抗體,由于交叉反應導致本研究中HIV抗體的假陽性。本研究中A1試劑為ELISA 3代試劑,采用雙抗原夾心法,酶標志物為特異性HIV抗體,可以同時檢測IgG、IgM抗體,B1試劑為4代試劑,在3代試劑基礎上還包被了P24抗原,可以同時檢測抗原和抗體,試劑穩(wěn)定性強且產生的假陽性反應更少[3],這可能造成了本研究中A1試劑反應性而B1試劑非反應性結果的差異。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小,僅對SARS-CoV-2總抗體情況進行抽樣檢測,未對IgG、IgM進行鑒別和核酸確認,可能存在偏差,以后可以進一步完善包含多中心、大樣本、更多檢測項目的研究,為實驗室提供借鑒。
綜上所述,SARS-CoV-2總抗體檢測結果與A1試劑HIV抗體反應性結果之間存在相關性,SARS-CoV-2疫苗接種后產生的抗體對部分ELISA試劑檢測HIV抗體帶來影響,造成假陽性結果。采供血機構需要加強獻血者健康征詢,區(qū)分無癥狀感染者與疫苗接種者,排除高危人群,妥善選擇檢測方法與試劑,合理調整檢測策略,盡早進行WB確證或核酸檢測,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減少假陽性,避免血液浪費和對獻血者的不良影響。今后可以進一步研究疫苗接種是否對其他檢測項目帶來影響,并探索其發(fā)生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