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具有新想法的人,在其想法實現(xiàn)之前都被看成是怪人
如今社會物質高度豐富,走入商場就像闖進了一座現(xiàn)代文明博物館。面對眼花繚亂的商品,人往往會本能地對商品做出價格判斷。比如你非??释@取一部高檔手機,它上半年賣7000元,下半年降到了5500元。雖然你私下打聽到商家的利潤遠遠超過1000元,你還是會覺得實惠;你喜歡喝豆?jié){,常去的那個店里以前賣兩塊錢一杯,最近由于原材料漲價,調到了3塊,盡管老板獲取的利潤依然只有5毛,你仍會感到商家賣貴了。這里的“昂貴”與“便宜”,反映的只是你對商品的渴望程度。對手機的渴望讓你產生了與常識相悖的感受。
如何評判商品價格的昂貴與否,有時還跟人的品位相關。有一幅漫畫,一對年輕夫妻在逛街,老婆看中了某件標價數(shù)百元的裙子,在穿衣鏡前轉了又轉,越轉越覺得美艷絕倫,越轉越感到機不可失,越轉越認定有此一裙幸福無限。她高興之余發(fā)話了:“老公,買了吧,不貴。”但當其老公走進書店相中一冊圖書,準備付錢時,做老婆的卻說:“老公,別買了,太貴!”依常識,書一般只需幾十塊錢一本,上百元的已經是大部頭了,其實非常便宜,而這個女子的看法顯然特別另類。生活中沉迷物質、不在乎靈魂的人自然不會分男女,我之所以引用這幅漫畫,無非是想闡釋一個道理:有的人評價一種東西是否昂貴,只考慮的是它在物質功利上的效用,卻無視了它對生命的精神意義。所以有人總是這樣認為,能夠提供即時享受的,再昂貴也是便宜;不能用作物質享受的,再便宜也是昂貴。
一個人一旦將靈魂拉低到眼中只有物質,他就會將精神視為不該擁有的“奢侈品”,還會將舉手之勞的善良、無謂爭吵時的包容、應有的正義、人應該具有的好品質,都視之自己“消費”不起的高檔品,予以拒絕。君不見,街頭見了因走失而哭喊的孩子,明明可以安撫一下孩子的情緒,打個電話報警,有人卻不想“多管閑事”而選擇默默離開;公交車上,你不小心踩了一下我的腳,我沒留意弄臟了你的衣服,有人不是一笑置之,偏要吵個你死我活……這類人,人格發(fā)展軌跡由于重物質而變得靈魂猥瑣,又因靈魂猥瑣而變得失去了人性的基本溫度。
人不是因為能夠得到別人無法擁有的享受而顯得高貴的,美食、華衣、豪宅和名車都是好東西,但它們跟一個人生存的意義、能得到的社會評價沒有任何關系。真正的高貴是對超出基本需要的物質享受的不屑一顧,是對靈魂深遠目標的不離不棄,是在面臨大義時的“雖千萬人吾往矣”,是在污泥中對潔白羽毛的高度愛惜。
精神享受也許是“奢侈品”,但永遠沒有想象得那樣昂貴,關鍵是我們得有走進精神世界的誠意。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