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民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學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即“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其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最基本的核心素養(yǎng)。平時教學中,面對文本中大量的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和個性化的語言,不少教師只是帶領學生從文字上淺表性地滑行,缺少對語言文字的深入品味。那么,如何實現(xiàn)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呢?本文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為例,淺談如何巧搭微點訓練這個“支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本單元課文中比喻句子信手拈來。《春》中“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形象地表現(xiàn)了景物的艷麗色彩;《濟南的冬天》中“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生動地寫出了濟南城的溫暖慈愛;《雨的四季》中“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細膩傳達出花苞里滴出來的水滴姿態(tài)嬌媚。
本單元課文中擬人句子隨處可見?!疤覙?、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表現(xiàn)了百花爭春、百花爭艷的熱鬧場面;“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這是水對濟南冬天的情意綿綿;“花朵怒放著,樹葉鼓著漿汁,數不清的雜草爭先恐后地成長”,體現(xiàn)出花草的勃勃生機。
本單元課文中排比句也是俯拾皆是。譬如:“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躍,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它們分別表現(xiàn)春雨的綿密以及四季雨的詩意美。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春》,然后找出比喻、擬人、排比修辭各一句,朗讀給同學聽,品味其中蘊含了作者什么情感,表現(xiàn)景物什么特點。
教師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引導學生品味《濟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語言上的特點。
經過師生的互動交流,學生掌握了文中的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為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還要進行拓展訓練,才能活學活用。
(1)你看,春雨淅淅瀝瀝從天空降落,像繡花的針,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
(2)池塘邊的五棵垂柳,揮舞著柔嫩的臂膀向我招手,我______,______。
2.4.1 溶液的制備 取含37種脂肪酸甲酯對照品的混合標準試劑適量,用正己烷配制成總成分質量濃度為1 000、500、100、50、10、1 mg/L的系列混合對照品溶液;另外,直接將1%水楊酸甲酯溶液以正己烷稀釋至500 μg/mL,作為內標溶液。
(3)書像階梯一樣,開啟心靈的大門;書像燈塔一樣,照亮學子們前行的路;______,________。
經過三分鐘思考,有學生舉手回答,答案分別是:柔亮的發(fā)絲,綿密的針線,春天的使者;走近它與它握手,與它擁抱親昵;書像老師一樣,默默奉獻著青春年華。
《春》一課第四節(jié)描寫春天的花朵,先實寫,具體運用了比喻、排比手法。后虛寫,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自己對春天花草的喜愛之情。
《濟南的冬天》第三節(jié)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暖的特點。先用比喻手法表現(xiàn)濟南冬天可愛的特點,然后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手法表現(xiàn)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用“可愛”和“慈善”兩個詞把濟南冬天寫得富有感情。
《雨的四季》第四節(jié)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秋雨凈美、開闊的特點。先是真實地描寫秋雨的各種形態(tài),后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描寫秋雨,表現(xiàn)秋雨高邈、深遠以及純凈人的靈魂。
為了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問題。(1)朗讀《春》的第四節(jié),思考本節(jié)運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生1:聯(lián)想和想象;生2:虛實結合;生3:夸張。經過教師引導辨析,學生得出本節(ji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教師指導學生思考表現(xiàn)手法得從整體著手。(2)朗讀《濟南的冬天》第三節(jié),概括段意。生:寫濟南冬天的“可愛”和“慈善”。(3)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可愛”和“慈善”特點的?生: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4)朗讀《雨的四季》第四節(jié),概括秋雨的特點。生:描寫秋雨的凈美、開闊的特點。(5)本節(jié)是如何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生:本節(jié)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表現(xiàn)的。
運用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校園一角的景物,需要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
下面一段是一名學生的仿寫:我們校園西南角像一幅山水畫。池塘周圍站著一圈垂柳,春天到來的時候,垂柳枝條綠意盎然。在春風的吹拂下,柳條舞動著柔嫩的臂膀。池塘里的魚時而歡游,時而休息,我想到了《小石潭記》里的描寫:“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鳖^頂不時飛過成群的燕子,它們像春天的使者,好像在說:“我們來了,你歡迎我們嗎?”
以上片段是一位學生的仿寫,他運用了比喻、擬人、想象和聯(lián)想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校園西南角景物。寫景層次清晰,手法細膩,語言優(yōu)美。
經過分析,發(fā)現(xiàn)這幾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對景物描寫的過程中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根據這個特點,教師擬定訓練的主題:巧用修辭,點亮語言;調動感官,寫出情味。
拿到一篇文章或一個片段,教師首先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品味語言美感,悟出作者情感。接著,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或段意,培養(yǎng)學生歸納綜合能力。然后,師生互動,分析討論文章或片段的表現(xiàn)手法。
葉圣陶先生說,模仿是初學寫作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嘗試,借助《春》的寫法仿寫相似的文章《夏》。
盼望著,盼望著,夏天的腳步近了。終于要見到盼望已久的小涼河了。我的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楊柳婆娑,枝條飄舞,兩只黃鶯站在搖晃的枝頭上親昵碰頭的畫面。野鴨時而覓食,時而嬉戲,時而演唱。
這是學生模仿《春》的前幾段寫的《夏》,我們還可以模仿《春》的主體部分設計五幅圖:“蜻蜓立荷圖”“野鴨戲水圖”“山雞散步圖”“錦鱗游泳圖”“孩子打水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點題:抒發(fā)小作者對充滿旺盛生命力的夏天的贊美之情。
通過由句到段再到篇的微點訓練,學生的語言建構有了名篇的影子,理解內化有了自己的情感。
推薦書目
書名: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作者:[美]拉姆齊·穆薩拉姆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基于前沿的腦科學研究及其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幫助教師打造充滿吸引力的課堂,鼓勵學生勇于質疑與探索,讓教學反思與時俱進,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與成長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