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 天津市津南醫(yī)院普外科 (天津 300350)
內容提要: 目的:觀察與分析經肛門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治療直腸前突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肛腸外科進行手術治療的56例直腸前突患者為對象,按照隨機數序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28例)與研究組(28例)。其中,參照組患者采用經肛門直腸前突閉式修補術治療,而研究組患者經肛門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手術治療效果、圍手術期相關指標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排便改善情況。結果:研究分析發(fā)現:①研究組患者手術治療總有效率96.43%(27/28)高于參照組67.86%(19/28),且組間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029,P=0.043);②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VA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組間差異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14%(2/28)低于參照組28.57%(8/2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83,P=0.036);④研究組患者術后排便改善率100.00%(28/28)高于參照組78.57%(22/28),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67,P=0.031)。結論:對直腸前突患者經肛門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治療效果顯著,不但可以減少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還可以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
直腸前突又稱為直腸膨出,是在長期壓力下直腸呈囊袋狀向前突出的疾病[1]。在臨床上,該病患者主要表現為排便困難、便不盡及下墜感等癥狀,若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則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诖耍舜窝芯恳员驹焊啬c外科手術治療的56例患者為對象,進一步探討經肛門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治療所達到的效果,現將內容整理如下。
此次研究中的56例患者均為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肛腸外科收治的直腸前突患者,將其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各組均28例患者。其中,參照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22~59歲,平均(37.01±1.37)歲;在直腸前突深度方面:1.6~3.0cm 9例,>3.0cm19例;在病程方面:14~17年10例,18~20年18例。研究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23~61歲,平均(36.40±3.07)歲;直腸前突深度:1.6~3.0cm10例,>3.0cm18例;病程:14~17年11例,18~20年17例。兩組患者平均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比較與此次研究相符(P>0.05),可直接比較。
納入標準:①均經臨床直腸指檢及排糞造影檢查,診斷證實為直腸前突;②直腸前突深度均>1.5cm,且病程>6個月;③此研究經本院肛腸外科醫(yī)學倫理會批準,所有參與患者自愿,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④可收集到患者完整的直腸前突檢查資料與相關的病史資料。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意識障礙者;②近1年內有肛腸手術者;③有盆底功能障礙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④不同意此次研究者[2]。
1.2.1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手術前8h禁食、6h禁水,在進入手術室前臨床檢查均完畢,并且聽從醫(yī)護人員的囑咐做好手術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1.2.2 參照組
采用經肛門直腸前突閉式修補術治療,具體方法為:①手術前:該組患者術前1h口服硫酸鎂2.5~4g進行腸道清潔,之后對手術部位進行消毒的同時進行硬膜外麻醉;②手術中:待患者麻醉生效后,使用肛門直腸拉鉤將患者肛門拉開,將直腸前壁充分暴露。使用食指頂起患者直腸前壁,并將直腸前壁最薄弱的地方用止血鉗夾起,然后從齒狀線上方至恥骨聯(lián)合處依次縫合。待仔細檢查患者縫合處情況,確認無異常后包扎固定;③手術后:手術操作完成后讓患者停留觀察30min,待患者心跳、血壓等生命基本體征穩(wěn)定后可送回病房,然后繼續(xù)監(jiān)測與加強護理。
1.2.3 研究組
采用經肛門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治療,具體方法為:①手術前:該組患者術前完成腸道清潔與術前備皮,之后取患者左側臥位進行椎管內麻醉。②手術中:待患者麻醉生效后,用四根手指擴肛并放入擴肛器,使用肛鏡縫扎器將齒狀線上方約2cm處的直腸黏膜與黏膜下層進行荷包縫合。之后使用吻合器的前部放置在直腸前壁荷包縫合處上方收線并打結。最后使用吻合器側孔拉出荷包線后牽拉,擊發(fā)吻合器后切除及吻合直腸前壁。待吻合完成之后進行檢查,防止引流管脫落,并完成常規(guī)縫合。③手術后:該操作與參照組術后操作相同。
觀察與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圍手術期相關指標變化(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疼痛程度)及并發(fā)癥(肛門疼痛、肛門出血、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疼痛程度采用VAS評分表,總分為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的排便改善情況,采用出口梗阻型便秘專用評分系統(tǒng),內容包括每次排便時間、每天嘗試排便次數、手指經肛門或陰道協(xié)助排便、使用瀉藥、灌腸、排便不盡感、排便費力7項,每項0~4分,總分0~28分,表示完全正?!顕乐兀g后較術前降低0~6分、7~14分、15~28分評定為未改善、改善、顯著改善。
手術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經造影檢查前突深度明顯減少,表示為痊愈;手術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經造影檢查前突深度有所減少,表示為顯效;手術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改善,經造影檢查前突深度微微減少,表示為有效;手術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經造影檢查前突深度無改變,表示為無效。總有效率為痊愈、顯效及有效之和與總人數的百分比。
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臨床數據組間差異比較采用臨床醫(yī)學統(tǒng)計學助手v.10.0軟件計算,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檢驗采用等級資料秩和Z或χ2,計量資料以±s表示,通過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手術效果觀察與統(tǒng)計比較,得出研究組患者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n(%)]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VA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且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指標變化(±s)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指標變化(±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術中出血量(mL) VAS評分(分)參照組 28 30.38±8.10 10.20±1.50 30.22±2.35 6.44±1.16研究組 28 15.15±5.18 5.30±1.00 16.24±1.27 4.23±1.32 t 8.382 14.383 27.693 6.655 P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14%(2/28)低于參照組的28.57%(8/28),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83,P=0.036),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n(%)]
研究組患者術后排便改善率100.00%(28/28)高于參照組的78.57%(22/28),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67,P=0.031),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排便改善情況[n(%)]
直腸前突屬于肛腸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在頑固性便秘患者中達62%。據調查顯示,該病是誘導女性出口梗塞便秘的主要原因。目前,在臨床上對直腸前突癥狀較輕的患者建議先行保守治療,之后若見保守治療不見緩解可考慮外科手
術治療?,F階段,外科常用的手術方式有經直腸閉式修補術、經肛門吻合器直腸切除術等,雖然經直腸閉式修補術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不利于手術后預后。而經肛門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是一種新型的用于出口梗塞型便秘的手術方法,該方法與肛門直腸前突閉式修補術不同,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及患者手術中出血量少等優(yōu)點。有研究顯示[3],經肛門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治療直腸前突的臨床效果較好,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
在本次研究中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且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參照組,組間差異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術后排便改善率高于參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舒適度高于參照組,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參照組,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彭杰等研究學者的結果基本保持一致[4]。
總之,對直腸前突患者經肛門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治療效果顯著,不但可以減少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還可以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